1 中国的⽓候转型状况: 2022展望 年⽉ ⽇ 2022 11 21 作者 ,张荇,董连赛* Lauri Myllyvirta 本报告由能源与清洁空⽓研究中⼼(以下简称“CREA”)出版。此项⽬得到了海因⾥希·伯尔基⾦会德国总部的⽀ 持。 关于CREA 是⼀个致⼒于揭示空⽓污染的趋势、原因、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解决⽅案的独⽴研究机构。 CREA利⽤科学数据、研究和证据来⽀持世界各地的政府、机构和组织为实现清洁能源和清洁空⽓⽽做 出的努⼒。我们相信,有效的研究和沟通是实现成功的政策、投资决策和倡议⼯作的关键。CREA于 2019年在芬兰赫尔⾟基成⽴,在⼏个欧洲和亚洲国家都有⼯作⼈员。 CREA 中⽂翻译 尤晓莺 封⾯设计 吴⽂迪 图⽚来源:天琦 王/Unsplash * 独⽴分析师 内容 执⾏摘要 1 引⾔ 5 6 中国在⽓候⽅⾯采取⾏动的动机 6 中国的政策和承诺 7 2 了解中国的温室⽓体排放 8 2.1 排放量的⻜速增⻓ 8 2.2 国际背景下的中国排放 13 3 中国和世界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16 3.1 概览 16 3.2 全球路径 17 3.2.1 央⾏与监管机构绿⾊⾦融⽹络(NGFS) 18 3.2.2 ⽓候⾏动追踪组织(CAT) 19 3.2.3 国际能源署(IEA) 20 3.3 中国的路径 20 3.3.1 清华⽓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CCSD) 23 3.3.2 ⼈⺠⼤学环境学院(SENR-RMU) 23 3.3.3 ⽣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研究所(CAEP-IAE)和电⼒规划设计总院(EPPEI)24 3.3.4 华北电⼒⼤学(NCEPU)和北京⼤学(PKU) 24 4 衡量和对标中国的进展 26 4.1 ⼆氧化碳排放总量 26 4.1.1 对标基准的趋势 27 4.1.2 现⾏政策 28 “三线⼀单” 29 碳汇 29 碳交易 30 4.1.3 数据披露 30 4.2 ⾮⼆氧化碳温室⽓体 30 4.2.1 现⾏政策 31 4.2.2 数据披露 32 4.3 能源供应和需求总量 32 4.3.1 对标基准的趋势 33 分析:为何中国能源需求增⻓快于预期 37 4.3.2 现⾏政策:绿⾊和低碳能源转型的⾏动 39 4.3.3 数据披露 41 4.4 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 41 4.4.1 对标基准的趋势 43 4.4.2 现⾏政策:加快推进新型电⼒系统的构建 48 可再⽣能源及核电 48 绿⾊电⼒交易与价格 50 储能 50 碳交易 数据披露 4.5 ⼯业部⻔ 4.5.1 对标基准的趋势 4.5.2 聚焦:钢铁业 4.5.3 现⾏政策:⼯业部⻔的碳达峰⾏动 4.5.4 数据披露 4.6 建筑部⻔ 4.6.1 对标基准的趋势 4.6.2 现⾏政策:城乡发展中的碳达峰⾏动 绿⾊家电 数据中⼼ ⺠⽤住宅煤炭供暖 4.6.3 数据披露 4.7 交通运输部⻔ 4.7.1 对标基准的趋势 4.7.2 现⾏政策:促进绿⾊和低碳交通运输的⾏动 4.7.3 数据披露 4.4.3 5 专家调查和采访 ⼆氧化碳排放总量 5.2 ⼀次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 5.3 电⼒部⻔ 5.4 ⼯业部⻔ 5.5 交通运输部⻔ 6 结论 附录:历史数据来源 缩略语列表 5.1 50 52 52 53 55 57 60 60 61 63 64 64 65 66 66 67 69 71 72 72 73 75 76 78 79 81 83 执⾏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的温室⽓体排放国和过去20年间世界排放增⻓的主要来源,其排放轨迹是全球⽓ 候⾏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通过对⽐中国既定的排放⽬标和符合《巴黎协定》⽬标的全球路径可 以看出,中国不但需要在2030年前达成⾃⼰的⽬标、还要对其进⾏超越,且后⼀点⾄关重要。2030年 之后,中国则需要快速减排。 为了衡量中国所取得的进展,我们汇总了⼀套由不同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发布的⽓候转型情景,并确定 了⼀组可以与历史数据进⾏⽐较的指标,⽤这套指标来衡量中国的⽓候变化进程⽐以往的⽅法更细致和 具前瞻性。我们将情景数据转换为每个指标的基准,以此评估关键部⻔的排放和能源趋势是否符合⽓候 转型情景和《巴黎协定》的⽬标。 我们的评估发现,多个指标正按照既定的⽅向发展,包括清洁能源投资、电⽓化、建筑部⻔的排放和电 动汽⻋销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持续、快速地增⻓,并正接近1.5度情景下的预 测规模。这是⼀个巨⼤的成就。 ⾄少在2021年之前,中国的能源和排放趋势之间的基本差距是由能源消费总量的增⻓率造成的,其⽐ 转型路径中的增⻓率要快很多。在所有关键的排放部⻔中,能源需求的实际增⻓速度均⽐路径预测的速 度更快,因此造成排放量不断增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系列因素进⾏结合,⽐如提⾼能源效率 的措施、转变经济增⻓模式或进⾏⽐转型⽅案的预测中规模更⼤的清洁能源投资,以及促使能源系统的 管理更趋完善。在⾮⼆氧化碳温室⽓体排放⽅⾯,由于没有正式的量化⽬标或定期的排放报告,我们⽆ 法对相关趋势或进展进⾏评估。 ⾃2021年夏季以来,中国的排放量和化⽯燃料消费量⼀直在下降。这使总的排放趋势在短期内与转型 路径相⼀致。然⽽,即使在2022年,两个关键指标仍然偏离轨道:对基于煤炭的发电产能的投资和对 基于煤炭的⼯业产能、尤其是钢铁产能的投资。 我们发现,中国的能源和排放数据报告存在重要的缺失和不⾜。电⼒部⻔有良好的数据,其充分可信并 且以⾼频率定期发布,但其他部⻔在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滞后。对⾮⼆氧化碳温室⽓体排放的监测和 报告最不完善。 为了深⼊了解对中国政策制定起推动作⽤的观点和愿景,我们对26位中国能源领域的分析师和专家进 ⾏了调研。接受调研的专家对2025年前碳排放达峰或⽬前碳排放已经达峰的两项预测均持怀疑态度, ⼀些⼈甚⾄对2030年前碳达峰⽬标能否实现表示不确定。部分受访专家认为,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 达峰应该不是⼀个挑战,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可能需要做⼤量的⼯作,且这个⼯作量取决于其碳 峰值的⾼低。2021年中期,中国的能源消耗量和⼆氧化碳排放量经历了⼀个急转直下的过程,⽽中国 的分析师和专家们似乎预测,中国经济的增⻓会回归到这⼀时期之前的模式。这些预测可能在很⼤程度 上解释了⼀个不匹配现象,即在⽬前煤炭消费和排放均下降的趋势下,政策和投资决定却导致更多以煤 炭为基础的产能正在就位。 按照⽬前设想的轨迹,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期⽬标与《巴黎协定》的低端⽬标(即把全 球⽓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下)⼀致,但与其⾼端⽬标(1.5℃)不⼀致。另⼀⽅⾯,中国的⽓候雄⼼ ⾄少与⼤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度相当(后者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也是中国政策制定者经常 指出并据理⼒争的事实。这⼀点凸显了提⾼所有主要排放国⽓候雄⼼的重要性——这些排放国包括 中国,但不仅仅只是中国。 中国成功实现并超越其当前的⽓候⽬标可能是全球应对⽓候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本报告中列出的框架 旨在作为CREA定期重新评估和更新中国进展的基础。 1 引⾔ 年夏天的历史性热浪和⼲旱为⼈们敲响了警钟,它警示着全球⽓候⾏动的成功对中国的重要性。 ⼏个⽉间,中国各地的⾼温记录被打破,世界最⻓河流之⼀——⻓江在某些河段甚⾄出现了⼲涸。回顾 2021年夏天,河南省发⽣的严重洪涝灾害迫使数万⼈撤离,并导致300⼈死亡,其中很多⼈罹难于省会 郑州的地铁隧道。当时,地铁隧道被洪⽔淹没,乘客被困其中。 根据世界上最⼤的再保险集团(Swiss Re)——瑞⼠再保险的评估,中国是受⽓候变化的经济和物理 影响最⼤的国家之⼀,其排名远远⾼于欧盟和北美等国家和地区 。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的温室 ⽓体排放国,其能源和⽓候政策与其⾯临的、由⽓候变化造成的严重影响也息息相关。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温室⽓体排放量增加了四倍多。这使中国成为这⼀时期全球排放量增⻓的主 要驱动⼒。中国在2000⾄2008年间的碳排放量增⻓主要被受外向型经济驱动的⼯业和投资热潮推动。 从2009年到2021年,其排放量的增⻓则由房地产业、基础设施业和⼯业的两波扩张驱动。中国的排放 量与其国内⽣产总值(以下简称“GDP”)之⽐较⾼,这不仅源于中国重煤的能源结构,也由其严重依赖 建筑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经济结构所致。 中国的排放量在新冠疫情爆发后激增。这是由于其经济复苏政策旨在刺激建筑业和⼯业(包括出⼝⾏ 业)的产出。⽬前,该国的排放量正在下降,其主要原因并不是特定的⽓候政策,⽽是旨在化解房地产 ⾏业债务和资产泡沫⻛险的经济政策。 2022 1 中国在⽓候⽅⾯采取⾏动的动机 由于中国在国内⾯临的环保⽅⾯的挑战,以及⽓候变化对其粮⻝安全、⽔资源、区域安全的⼤环境和其 他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的影响,该国在⽓候⾏动中的⾃我利益⾮常明显。⽓候⾏动也与中国⻓期的 经济和⼯业⽬标相符,这些⽬标包括成为21世纪核⼼技术上的专业和市场领导者的雄⼼。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在利⽤⽓候⾏动和⽓候外交来实现其全球议程。中国希望被看作⼀个稳定的合作伙 伴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贡献者。⽓候政策和⽓候外交使其能够追求众多外交政策上的⽬标, 例如,塑造国际规则、将⾃身描绘成⼀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和重要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建⽴⼀个多元 化世界以及提升其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中的影响⼒和存在感。 ⽓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包括被削弱的粮⻝安全、加剧的洪⽔和其他极端天⽓事件,如台⻛。中国的部分 沿海地区(⽐如位于⻓三⻆的⼤型城市和天津)地势低洼,⼈⼝异常密集。这意味着,对中国⽽⾔,海 平⾯上升的代价是巨⼤的。温度的上升也有助于疟疾和登⾰热的传播和传染。 根据中国⽓象局的数据,暴⾬和极端热浪在中国的发⽣率已经上升,登陆其海岸的台⻛的强度也在增 加。 2 1 Swiss Re Institute (2021).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https://www.swissre.com/institute/research/topics-and-risk-dialogues/climate-and-natural-catastrop he-risk/expertise-publication-economics-of-climate-change.html#chapter-Physical-risks. 2 中国⽓象局( ),《中国⽓候变化蓝⽪书( )》, 2021 2021 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108/t20210805_582404.html 科学出版物 农业与其他⾏业因⼲旱、洪⽔和热浪的增加⽽受到影响。⽓候变暖

pdf文档 中国的气候转型状况:2022展望-CREA

双碳基础知识 > 碳达峰碳中和培训 > 碳达峰碳中和培训 > 文档预览
85 页 0 下载 4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06-14 15:36:41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