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人人都是内容拥有者? 前 瞻 产 业 研 究 院 出 品 目 录 01 Web3.0概念演进 02 Web3.0技术发展 03 Web3.0应用场景 04 Web3.0案例分析 05 Web3.0发展趋势 Web3.0概念演进 01 1.1 Web3.0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 1.2 Web1.0-2.0发展概况 1.3 Web3.0发展概况 1.1.1 Web3.0产生背景:因平衡互联效率和权益而生 Web1.0-2.0技术迭代遇瓶颈、经济模式单一, Web3.0可在技术、经济、治理等方面实现现有互联网瓶颈的突破,在保 障用户身份和数据自主管理权的前提下,通过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加密通信等技术,在互联的效率和权益的公平之间 取得平衡,并探索数据价值的发挥。相较于 Web1.0和2.0,Web3.0 在安全可信、智能自治、网络确定性、云网融合 /算 网一体以及泛在连接方面的实现程度加强。 图表1:Web3.0产生原因 图表2:Web1.0-3.0实现程度雷达图 Web3.0可在技术、经济、治理等方面 突破现有互联网瓶颈 Web1.0 Web2.0 安全可信 随着区块链技术、数字身份和数字资产应用逐渐成熟, 更多应用创新需要核心基础协议提供活力。 Web3.0可通过丰富网络交互协议提供发展新动力。 泛在连接 现有互联网内容的创造者经济动力不强,核心盈利性服 务被互联网平台巨头控制,基础设施可选择性受限。 Web3.0可通过创造者经济模式促进数据价值流通。 云网融合/算网一 高速传输 智能自治 体 现有互联网高度依赖于域名系统等特定基础设施,无 法摆脱个别国家甚至个体控制,汇聚大量用户数据的 互联网巨头极易成为单点攻击对象,无法形成数据安 全管理。 Web3.0可通过算法和机器信任实现多方协同治理。 Web3.0 网络确定性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1.1.2 Web3.0发展历程:Web1.0至3.0由中心化到去中心化 Web1.0到3.0是从用户只读到用户拥有的过程。 Web1.0是阅读式互联网,用户为信息的浏览者。 Web2.0是可读可 写互联网,用户既是浏览者,也是内容的制造者。 Web3.0是去中心化的可获得价值互联网,用户既是内容的创造 者,也是内容的拥有者,数据归用户所有,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数字)身份、资产和数据。 图表3:Web1.0-3.0发展历程 Web1.0 ( 1991-2004年) Web2.0 ( 2004年至今) 网站1 线上平台1 网站2 线上平台2 Web3.0 ( 2014年提出概 念) 中心化:各网站之间独立, 中心化:平台与平台、用户 去中心化:用户创造内容、浏 用户之间独立。用户接受 与用户互动性增强,用户创 览内容、拥有内容。 网站提供信息。 造内容、浏览内容。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1.2.1 Web1.0发展概况:Web1.0定位门户互联网 Web1.0大约从1991年持续到2004年,定位为门户互联网,为中心化模式,网站信息通常以文本或图像的形式呈 现,用户为内容消费者,被动接受网站提供的信息。代表企业有雅虎、谷歌、百度等。相关核心技术包括数据存 储、处理和传输等。 图表4:Web1.0示意图及概况 网站管理员 网站 定位 门户互联网 提出人 Tim Berners Lee 属性及特点 信息交换和展示门户 代表公司 雅虎、谷歌、百度等 核心技术 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 用户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1.2.2 Web2.0发展概况:Web2.0定位平台互联网 从2004年至今,都处于Web2.0时期,该时期定位平台互联网,为中心化模式。内容由用户创造,平台拥有。收益 由平台分配。代表企业有谷歌、 Facebook、Twitter等。相关核心技术包含大数据、云计算等。 图表5:Web2.0示意图及概况 平台管理员 平台 定位 平台互联网 提出人 Darcy DiNucci 和 Tim O’Rreilly 属性及特点 内容创造与交互平台 代表公司 谷歌、Facebook、Twitter等 核心技术 大数据、云计算等 用户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1.3.1 Web3.0发展概况:Web3.0定位用户互联网 Web3.0概念于2014年提出,定位用户互联网,为去中心化模式。 Web3.0是开源协议,但通过密码经济学集体所有; 独立于传统组织,代码按规定执行;重视开源软件、用户对数据的所有权以及无许可访问,创造一个共同的身份 和协作意识。代表应用有比特币、以太坊等。相关核心技术包括区块链等。 图表6:Web3.0示意图及概况 用户 定位 用户互联网 提出人 Gavin Wood 属性及特点 用户自己创造和掌控的自主环境 代表应用 比特币、以太坊、NFT等 核心技术 区块链、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 用户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1.3.2 Web3.0发展概况:Web3.0拥有4项典型特征 Web3.0的典型特征包括去中心化、机器信任、创作经济和数字原生;经济特征包括创作者经济鼓励公建共享、分 布式创新促进快速迭代、开放经济圈加速价值流动。 图表7:Web3.0典型特征与经济特征 典型特征 分析 经济特征 分析 去中心化 区别于以内容提供者为中心,缺乏网络交互的Web1.0;也不同于以共享平台为中心, 提供集中式数据服务的Web2.0;Web3.0将是所有用户共建、共治、共享价值的新型 创作者经济鼓 网络,核心功能就是构建一个以用户为主体的分布式网络生态,帮助用户脱离平台 励公建共享 机构完成网络交互。 Web3.0应用的新型协议制定规则,让每个人都 能基于公开透明的规则参与到应用场景中,让 生态中任何参与和贡献行为得到确权并获得收 益。 机器信任 传统互联网缺乏身份层设计,网络信任的机制主要依靠中心化机构搭建网络安全服 务设施实现,这导致身份欺诈、数据窃取等问题时有发生。Web3依托基于共识机制 构建的区块链网络,借助技术背书实现全新的信用创造,形成经济社会运行的信任 模型。Web3.0通过智能合约定义业务参与方承诺执行的协议,将物理世界无序的业 务规则化,结合分布式数字身份实现对传统互联网的基本权利进行再分配,在机器 之间构建信任网络。 分布式创新促 进快速迭代 Web3.0生态网络中数字资产和数据的价值流通 加速创新应用的快速迭代,Web3经济空间在去 中心化组织的开放协作模式下快速发展。 创作经济 传统互联网允许创作者加入互联网并分享部分价值信息,但科技巨头通过为创作者 提供基础平台,把控着绝大部分内容共享渠道,平台与创作者之间利益分配不均, 开放经济圈加 创作热情和内容质量持续低迷,创作经济市场无法得到充分挖掘。Web3通过构建平 速价值流动 台、创作者和用户平衡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个利益方的作用,借助区块链激励机 制和智能合约促使平台将价值和权利重新分配给创作者,极大刺激了创作经济发展。 Web3.0经济空间打破了网络世界的地理边界, 打破了产业链上中下的协作边界,打破了组织 架构的角色边界,通过可互通的数字身份和数 字资产构成Web3开放经济系统,让不同经济体 之间的用户、资产、数据相互流动,促进商业 模式的不断创新,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和经济 生态。 数字原生 产业数字化主要以传统经济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主,价值体系依附传统经济框 架下的存量经济,但这也导致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受限。Web3.0为内嵌价值体系自循 环的数字原生创造条件,将经济活动扩展至虚拟世界,衍生出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 数字原生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1.3.3 Web3.0发展概况:Web1.0-Web3.0的特征辨析 Web1.0- Web3.0 ,是互联网由网站互联网向用户互联网发展的过程。特征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去中心化,内容 和收益的归属和分配,用户角色的变化以及身份模式的演变。 图表8:Web1.0-3.0特征辨析 Web1.0 Web2.0 Web3.0 定位 网站互联网 平台互联网 用户互联网 中心 1个中心 1个中心 N个中心 内容归属 网站创造、网站拥有 用户创造、网站拥有 用户创造、用户拥有 收益归属 网站独享 平台与用户分成(平台分配) 用户独享 用户角色 内容消费者 内容消费者、内容创造者 内容消费者、内容创造者、内容拥有者 身份模式 无数字身份 平台独立数字身份 自主数字身份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Web3.0技术发展 02 2.1 Web3.0技术演进 2.2 Web3.0底层技术架构 2.3 Web3.0基础层发展情况 2.4 Web3.0软件层发展情况 2.5 Web3.0交互层发展情况 2.1 Web3.0技术演进:多元迭代,区块链为核心 Web1.0- Web3.0 的技术演进,从硬件载体、计算、存储、网络、操作系统和交互技术方面迭代。最核心的部分 是在Web3.0时代,进行区块链技术的革新,以及分布式计算、储存的突破等。 图表9:Web1.0-3.0技术演进 Web1.0: 硬件载体:个人电脑; 计算:Intel8086芯片,NOR闪存,NAND闪存; 存储:本地存储; 网络:2G/3G; 操作系统:Win98 交互技术:HTML Web2.0: 硬件载体:移动智能终端; 计算:Intel酷睿CPU系列、3D NAND Flash; 存储:集中式云储存; 网络:3G/4G; 操作系统:Windows7、Windows10、Android 交互技术:HTML5 Web3.0: 硬件载体:除手机+电脑外,可穿戴设备等; 计算:分布式计算、边缘计算等; 存储:分布式储存、区块链等; 网络:5G/6G; 操作系统:新一代操作系统; 交互技术:人机交互,XR 资料来源:甲子光年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2 Web3.0底层技术架构:四层架构,多元技术 Web3.0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基础层、软件层、交互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设施和网络层是 Web3.0推进的关键。 借助人工智能等相关软件以及可穿戴设备等交互终端, Web3.0可应用于金融、游戏等领域。 图表10:Web3.0底层技术架构 交 互 层 可 穿 戴 设 备 智能腕带 VR 设 备 智能服装 AR 设 备 MR 设 备 智能眼镜等 应用层
前瞻研究院-Web3.0:人人都是内容拥有者?-2023-53页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于 2023-06-14 16:46:2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