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方法学 (版本号 V.01.0) 2014 年 12 月 编制说明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开发强度不断加 大,矿区土地资源破坏十分严重,矿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目前我国有大中型 矿山 9000 多座,小型矿山 26 万座,矿山废弃地 4 万余平方公里,且每年以 330~470 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而矿区土地复垦率只有 15%,复垦速度远远落 后于损毁速度12。为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促进矿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矿区 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生态问题。 无论是 CDM 还是 VCS、黄金标准等国际自愿碳标准以及中国温室气体自 愿减排项目,目前均无有关矿区生态修复项目的方法学。同时,由于矿区生态 修复技术与一般意义的造林和草地恢复有较大区别,目前的国际和国内与矿区 生态修复较接近的造林和草地管理碳汇项目方法学均不能满足矿区生态修复的 要求。为将矿区生态修复纳入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特开发本小规模方法 学。本方法学同已有的国内造林和草地管理方法学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 专门针对非煤矿山废弃地,简化了基线情景和额外性论证。基线碳汇量 设定为零。对小型项目,不须论证额外性。 2. 林木碳汇量的计量以单株林木和株数为基础,而不是造林和森林经营碳 汇项目方法学中采用的以单位面积为基础(不适于地形和修复模式破碎 的矿区修复)。 3. 提出了适于矿区修复的基于单株林木的抽样、监测和计量方法。 4. 简化了土壤有机碳的计量,提出了土壤碳的缺省值方法。 5. 考虑了其他方法学未涉及的石灰施用引起的 CO2 排放,并提供了详细的 方法和缺省参数。 6. 考虑了其他方法学未涉及的客土使用引起的泄漏,包括挖掘和运输客土 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提供了详细的方法和缺省参数。 本方法学由大自然保护协会和北京环境交易所编制。 1 李永庚,蒋高明. 2004. 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24(1):95-100 2 2012 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2012 年 11 月 29-30 日,北京 2 目录 第 I 部分. 来源、定义和适用条件 4 1. 来源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定义 4 4. 适用条件 6 第 II 部分. 基线和碳计量方法 7 1. 项目边界 7 2. 土地合格性 7 3. 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选择 7 4. 计入期选择 8 5. 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 8 6. 碳层划分 10 7. 基线碳汇量 10 8. 项目碳汇量 10 9. 泄漏 17 项目减排量 19 第 III 部分.监测程序 20 10. 1. 项目实施监测 20 2. 抽样设计和碳层划分 21 3. 精度控制和校正 24 4. 不需监测的数据和参数(采用的缺省值或一次性测定值) 24 5. 监测的数据和参数 33 附件:主要树种生物量方程 37 3 第 I 部分. 来源、定义和适用条件 1. 来源 为满足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下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减排量的计量与监测 的要求,规范国内矿区生态修复项目的碳计量和监测方法,确保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可 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特开发了本《小规模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方法学》(版本 号 V.01.0)。本方法学基于“北京市房山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由大自 然保护协会和房山区政府共同开发。本小规模方法学充分结合我国矿区生态修复实际 情况,参考了下列方法学、指南或方法学工具。 (1) IPC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优良做法指南》(IPCC,2003) (2) 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方法学《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AR-CM-001V01) (3) 非 湿 地 类 CDM 造 林 再 造 林 项 目 活 动 的 基 线 与 监 测 方 法 学 ( ARACM0003,V02.0) (4)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林木和灌木生物量及其变化的估算工具(V04.0) (5)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枯死木和枯落物碳储量及其变化的估算工具(V03.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方法学遵循下列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1)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气候 [2012]1668 号) (2) 《土地复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92 号,2011) (3)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2012) (4)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境保护部,环发[2005]109 号) (5)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林资发[2004]25 号); (6)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 3. 定义 本方法学基于以下特定的定义: 矿区生态修复:是指对因采矿等人为或自然因素而毁坏或退化的矿山废弃地,采 取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土地整治,乔、灌、草的种植以及其他生态和工程 措施,逐步恢复与重建其生态功能。 4 矿山废弃地:由于矿山勘探和采选过程中形成的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土地,包括 关闭的露天采矿场、排土(渣)场、尾矿场、矿区道路、矿山工业场地、塌陷区、矸 石场以及矿山污染场地。 非煤矿山:是指开采金属矿石、放射性矿石以及作为石油化工原料、建筑材料、 辅助原料、耐火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煤炭除外)的矿山、尾矿库等。 基线情景:指在没有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活动时,最能合理地代表项目边界内未 来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情景。 项目情景:指拟议的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活动下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情景。 项目边界:是指由拥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项目业主或其他项目参与方实施的非 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一个项目活动可以在若干个不同的地块上进 行,但每个地块都应有特定的地理边界。该边界不包括位于两个或多个地块之间的土 地。 计入期:指项目情景相对于基线情景产生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的时间区间。 基线碳汇量:基线情景下项目边界内各碳库中的碳储量变化之和。 项目碳汇量:项目情景下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中的碳储量变化量,减去由拟议的非 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活动引起的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 泄漏:指由拟议的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之外的、可 测量的温室气体源排放的增加量。 项目减排量:指由于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活动产生的净碳汇量。项目减排量等于 项目碳汇量减去基线碳汇量,再减去泄漏量 额外性:指项目碳汇量高于基线碳汇量的情形。这种额外的碳汇量在没有拟议的非 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活动时是不会产生的。 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质碳库。 地上生物量:土壤层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木本植被活体的生物量,包括干、桩、枝、 皮、种子、花、果和叶等。 地下生物量:所有木本植被活根的生物量,但通常不包括难以从土壤有机成分或枯 落物中区分出来的细根(直径≤2.0mm)。 枯落物:土壤层以上,直径小于≤5.0cm、处于不同分解状态的所有死生物量。包 括凋落物、腐殖质,以及难以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出来的细根。 枯死木:枯落物以外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枯立木、枯倒木以及直径≥5.0cm 的枯 枝、死根和树桩。 土壤有机质:一定深度内(通常为 1.0m)矿质土和有机土(包括泥炭土)中的有 机质,包括难以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出来的细根。 5 4. 适用条件 本方法学适用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下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活动的减排量 的计量与监测。使用本方法学的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活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a) 项目活动的土地属非煤矿山废弃土地; (b) 计入期内项目年均减排量小于或等于 16000 吨 CO2 当量; (c) 项目活动不违反任何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且符合《土地复垦条 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 范》; (d) 在项目活动边界内填埋的客土不为有机土。 (e) 项目活动不移除地表枯落物、不移除树根、枯死木及采伐剩余物。 (f) 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提供土地权属证明或其他可用于证明的书面文件)。 6 第 II 部分. 基线和减排量计量方法 1. 项目边界 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活动的“项目边界”是指,由拥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项 目参与方实施的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项目边界包括事前项目边界 和事后项目边界。事前项目边界是在项目设计和开发阶段确定的项目边界,是计划实 施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活动的地理边界。事前项目边界可采用下述方法之一确定: (a) 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或其它卫星定位系统,直接测定项目地块边界 的拐点坐标,单点定位误差不超过 5m。 (b) 利用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航片)、森林分布图、林相图、 森林经营管理规划图等,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辅助下直接读取项目地块的 边界坐标。 (c) 使用比例尺不小于 1:10000 的地形图进行现场勾绘,结合 GPS 或其它卫星定位 系统进行精度控制。 事后项目边界是在项目监测时确定的、项目核查时核实的、实际实施的非煤矿区生 态修复项目活动的边界。事后项目边界可采用上述(a)或(b)方法之一进行,面积测定误 差不超过 5%。 在项目审定和核查时,项目业主或其他项目参与方须提交项目边界的矢量图形文 件。在项目审定时,项目业主或其他项目参与方须提供占项目活动总面积三分之二或 以上的项目业主或其他项目参与方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据。在首次核查时,项 目业主或其他项目参与方须提供所有项目地块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据,如县 (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权属证书或其他有效的证明材料。 2. 土地合格性 项目参与方须提供透明的和可核实的信息证明,在项目开始时项目边界内每个地 块均为非煤矿山废弃土地,或经过整治为可利用土地,但未采取生态恢复措施。为 此,项目参与方须提供经过地面验证的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航 片、现场照片)。 3. 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选择 本方法学对项目活动的碳库选择如表 1。本方法学对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源的 选择如表 2。 表 1 碳库的选择 碳库 地上生物量 是否选择 是 理由或解释 这是项目活动产生的主要碳库 7 地下生物量 是 枯死木 是或否 枯落物 是或否 土壤有机碳 是或否 这是项目活动产生的主要碳库 根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项目活动的实施会增加这个 碳库;项目参与方也可保守地忽略该碳库。 根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项目活动的实施会增加这个 碳库;项目参与方

pdf文档 小规模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方法学

双碳基础知识 > 碳达峰碳中和培训 > 碳达峰碳中和培训 > 文档预览
45 页 0 下载 7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06-15 10:35:16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