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前沿观点摘要 (2 月份)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 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2024 年第 3 期(总第 31 期) 本期“碳中和”前沿观点摘要(下称观点摘要)摘录了 2024 年 2 月“碳中 和”相关政策、观点及近期学术研究成果供学习参考。本期观点摘要通过对国内 外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政府发言及专家学者评论等进行整理,汇总了有关电力 和能源系统、低碳政策和双碳目标等研究内容。此外,我们还着重关注了与“一 带一路”相关的绿色低碳建设情况。 一、稳步推进能源电力系统低碳转型 1.中国石化累计建成充电站超 6000 座。据光明网 3 月 1 日文章《中国石化 累计建成充电站超 6000 座》报道,2 月 29 日,中国石化正式发布充电业务成绩 单。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和消费者关切,在充电领域加速布局,充电站运 营网络迅速铺开,截至 2023 年底,充电网络已遍布全国 31 个省份的 370 座城 市,累计建成充电站超 6000 座,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快捷的充电体验和全方位的 配套服务,助力广大新能源车主畅行无忧,快乐出行。对于新建充电站设计,中 国石化在符合安全环保规范的前提下,结合场地及市场条件,科学测算设备负荷, 柔性分配功率,优先选用大功率直流快充和液冷超充,目前所属充电场站 95%以 上采用国内最新充电设备,打造适配全车型充电站。电动车充电按照充电时长划 分,分为慢充、快充和超充三类,慢充指交流充电,一般需要 6 到 8 个小时才能 1 充满;快充指大功率直流充电,最快半个小时内充电至 80%;超快充是指当充电 桩功率提升到 320 千瓦以上,可以实现“一秒一公里”。从过去“充电一小时, 排队四小时”到现在“一杯咖啡,满电出发”。在四川,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充 换电站——中国石化必好大型充换电站在成都正式投入运营。该站配有 120 个充 电车位和 1 座换电站,最快可实现充电 10 分钟续航 400 公里,满足各类车辆的 充电需求。在安徽,中国石化首座超级充换电综合能源站——安徽石油大众综合 能源站在合肥投营,该站集加油、充电、换电、光伏、储能等功能于一体。在这 里,充电区有足足 18 个篮球场大,拥有 142 个充电车位,充电最快仅需 10 分 钟,单次换电仅需 5 分钟。在江西,中国石化江西赣州石油迎宾“超级充电站” 占地面积 3600 平方米,78 把 60 千瓦快充枪、2 把液冷超充枪,充电最快仅需 7 分钟,1 台蔚来电动汽车换电设备,单次换电仅需 5 分钟。 2.解决大型煤炭矿区产能接续问题是当务之急。据中国自然资源报 3 月 6 日 文章《解决大型煤炭矿区产能接续问题是当务之急》报道,2024 年 3 月的全国 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在《关于促进大 型煤炭矿区产能接续的提案》中,从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和资源评价工作力度,优 化煤炭生产结构、煤炭资源配置等方面对此提出了建议。他介绍,大型煤炭矿区 在我国煤炭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然而近年来受市场需求增长、过度开发等因素影 响,部分矿区的可开采资源正在减少,矿区的有效服务年限也在缩短。例如,未 来 10 年内,鄂尔多斯的煤炭产量预计将减少超过 1 亿吨;神东、平朔、大同等 地区的煤炭产出也呈现快速减少的趋势。同时,我国在新矿区建设与产能接续方 面的进展滞后,面临着诸多挑战。全国范围内,山西的后备资源不足,接续产能 建设滞后;陕北、蒙西等地的开发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河南、山东、河北、安 徽、蒙东等地的开采深度加大,灾害风险增加,持续减产形势严峻;而资源丰富 的新疆虽开采条件良好,但运输瓶颈成为发展的主要阻碍。基于此,姜耀东建议: 首先,从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高度出发,科学界定大型煤炭矿区 的战略地位。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煤炭资源勘查、评价 和开发的投入力度,积极进行煤炭资源的详细勘查和精密评价。特别是在未充分 探明的地区,利用高科技勘探方法提高勘查精度和效率,以确保有足够的后备资 2 源。其次,在控制总体产能的基础上,对煤炭生产结构进行优化,规划并建设新 的大型煤炭矿区,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项目的建设。加速新矿区特别是我国西部 和北部地区如内蒙古、新疆等资源丰富地区的开发;加速审批和建设过程,以建 立安全高效的煤矿、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以及智能化煤矿,提升大型煤炭矿区的 稳定产能和增产潜力。同时,推动老旧矿区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 和环境保护水平。最后,在资源配置上,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煤炭资 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煤炭资源的均衡分布。鼓励煤炭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 合等方式,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优化产业布局。优先考虑资源枯竭矿区的企 业,支持和鼓励这些企业进行资源接续开发。同时,优化煤矿项目的审批流程, 简化证照办理手续,以促进煤矿项目按计划建成并达到产能。 3.储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的刘 满平于 3 月发表文章《储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首先指出, 应把握新一轮储能发展机遇期,强化政策设计,集聚关键要素,增强产业技术和 商业创新,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接着,作者提出了五个当前面临的问题和 挑战:一是产能扩张迅速,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二是部分项目“建而不用”, 新能源配建储能实际利用率不高。三是运营模式和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四是储能 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五是长时储能战略布局落后于英美, 技术发展亟待突破。最后,作者提出了五条相关对策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 规划引领,统筹发展新能源与储能。一方面,坚持规划指引,着眼长远规划,国 家及各地方统筹布局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新能源与储能统筹协同发展, 探索完善“新能源+储能”协调和融合发展模式。二是进一步完善储能市场机制和 价格机制。可以通过建立完善储能价值评价体系、合理制定储能相关电价政策、 合理疏导储能成本这几个方面入手。三是以多元化激励模式加大储能政策支持力 度。四是重视和加强长时储能技术创新研究。一方面,提前开展以氢储能为代表 的长时储能关键技术攻关布局,加快制定长时储能技术路线图。另一方面,积极 鼓励长时储能先进技术的示范应用。五是加强储能产业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和市场 监管。 4.第三个绿电交易试点的批复补齐了绿电市场的最后一块“拼图”。据中国 3 能源报 3 月 4 日文章《绿电交易试点实现电网全覆盖意味着什么?》报道,国家 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内蒙古电力市场绿色电力交易试点 方案的复函》,正式同意《内蒙古电力市场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方案》。这意味着, 蒙西电网成为继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后,国家批复同意的第三个绿电交易试点。 第三个绿电交易试点的批复补齐了绿电市场的最后一块“拼图”。此次内蒙古经 国家批复同意成为我国第三个绿电交易试点,使我国第三大电网蒙西电网也有了 自己的绿电交易平台。至此,我国主要电力市场均拥有了专门的绿电交易平台。 自 2021 年开展绿电试点以来,通过市场调节引导绿色消费,增加绿电供应企业 收益,逐步推动相关市场机制衔接,我国绿电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市场建设进一 步加快,政策制度逐步完善,有益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我国绿电交易量有很大 提升潜力,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刺激交易量提升。对于接下来我国的 绿电交易建设,现在绿电交易以省内为主,按照规定“参与跨省可再生能源市场 化交易或绿色电力交易对应的电量,按物理电量计入受端省份可再生能源消费 量”,省间绿电交易的统计核算规则以及衔接亟待统一规范。此外,还要做好绿 电交易、绿证交易和碳交易的市场机制衔接,避免重复抵消,发挥价格信号作用, 充分优化配置市场资源。同时,积极推动绿证国际互认,引导企业应对诸如欧盟 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总体来看,我国绿电交易自开展以来, 需求侧持续旺盛,企业的绿电购买意向强烈。只是当前市场对于绿电交易平台和 流程还不熟悉,经过磨合后,今年绿电交易量或将再上新台阶,这也将有助于我 国制造业更高比例使用绿电,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碳减排。 5.电动汽车助力我国能源安全与“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郭剑峰等 2 月 29 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电动汽车助力我国能源安全与“碳达峰、 碳中和”协同推进》。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经济跃升的关键阶段, 面临能源安全与“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双重挑战。虽然能源 安全是“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石,但部分减排路径会对能源供应、电网负荷等与能 源安全直接相关的要素产生约束,两者难以同时达到目标最优化。因此,如何理 顺、优化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的关系,协同推进两者发展,成为我国必须应对 的挑战。电动汽车兼具节能、储能、减排等多方面效益,是保障能源安全与实现 4 “双碳”目标协同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文章以弱化政策间矛盾为出发点,提出 建立以政策网络为保障、储能技术为立足点的双边整合协调系统,发挥电动汽车 产业在构建兼容性政策网络中的保障作用,强化电动汽车在当前阶段的储能作用, 联合政策—技术建立双边整合协调系统。 6.2024 年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有望突破 40%。2 月 29 日,新华网发表《欧阳 明高:2024 年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有望突破 40%》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 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提出对新能源汽车短、中、长三个周期的趋势预测。 首先是从 2026 年前的短周期来看,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经济环境,也就是行 业外部的发展环境,使得汽车行业迎来了新的上升周期。从产品角度看,车型将 从纯电为主发展到纯电和插电/增程并重,尤其是对 A 级车插电市占率将大幅上 升,因为插电功能齐全,性价比高,短途低价用电、长途高效用油。当然,最终 纯电动还会占到主体,但那是长期的产品结构性趋势。从产业角度看,是从增量 探索发展到存量博弈。市场竞争会较为激烈。一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的优胜劣 汰,另外就是新能源汽车跟燃油车的博弈到了“决战阶段”,自主品牌跟合资品 牌的博弈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好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从紧张发展到了现在的较 为充足,为新能源汽车取胜奠定了基础。从市场角度看,呈现“两头挤”趋势, 新能源汽车初期的“两头挤”是从公交车和微型电动车向轿车挤,现在电动轿车 是由豪华电动轿车和经济型电动轿车往家用主流的 A 级电动轿车挤。其次是从 到 2030 年的中周期来看,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保有量会达到 1 亿辆左右,市占 率突破 70%; 在锂离子电池方面,根据国内外估计,2030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 货量有望达到 50 亿千瓦时,估计中国占到 60%以上,也就是 30 亿千瓦时左右; 在氢能方面,2030 年中国绿氢产量预计在 500-1000

pdf文档 碳中和前沿观点摘要 第三十一期

双碳基础知识 > 碳达峰碳中和讲座 > 碳达峰碳中和讲座 > 文档预览
27 页 0 下载 4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4-04-18 16:07:35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