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指数 .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指数 摘 要: 万甜甜* 出 版 社 版 权 所 有 ,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 图 书 和 文 化 馆 下 载 使 用 贺 畅 杨 莉 为了研究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不同细分市场的评价, 本文采用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选取低端 (10 万元以下) 、 中端 (10 万 ~ 25 万元) 、 高端 (25 万元以上) 三个主流市场的消费者进行 调研, 并得出消费指数评价结果。 消费指数评价结果表明, 低端 市场在造型设计、 价格和使用成本方面表现突出, 中端市场在驾 乘舒适、 使用便利性方面表现突出, 高端市场在智能化和品质感 方面表现突出。 本文结合消费指数评价结果分析未来不同细分市 满意度 细分市场 会 消费指数 社 关键词: 科 学 文 献 场消费者的需求趋势。 新能源乘用车 为了充分了解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特点和消费者需求, 本文基于当前新能 源乘用车市场结构特点, 建立了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指数评价体系 ( 以下 简称 “ 消费指数评价体系” ) , 重点分析高、 中、 低三个细分市场消费者对产 品的评价。 同时, 结合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指数和需求, 分析未来新能源乘用 车不同细分市场的发展趋势, 为消费者选车购车提供参考, 也为企业产品设计 和开发指明方向, 促进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良性发展。 一 新能源乘用车消费指数评价体系构建 为了最大限度反映消费者对车辆的需求和评价, 消费 指 数 评 价 体 系 重 * 贺畅,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中汽信科品牌咨询部, 汽车消费者研究; 杨莉, 硕士, 助理工程 师, 中汽信科品牌咨询部, 汽车消费者研究; 万甜甜, 硕士, 工程师, 中汽信科品牌咨询部, 汽车消费者研究。 251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 点从消费者视角出发, 首先筛选出可感知、 易理 解、 便 于 评 价 的 指 标, 再 基于消费者对各指标的关注程度, 选择消费者关注度较高的指标, 最后 确 保选取的同级别各项指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且指标与其下一层级指标之 出 版 社 版 权 所 有 ,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 图 书 和 文 化 馆 下 载 使 用 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同时, 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服务关注 点 的变化, 评价体系也会有所调整, 使之更好适应新能源乘用车行业的最 新 发展情况。 新能源乘用车消费指数评价体系共包含 10 个一级指标, 覆盖产品静态 评价和动态评价。 其中, 静态评价指标包含外观和内饰造型 设 计、 乘 坐 舒 适性、 日常使用适宜便利、 质量品质整体感知、 购买价格和日常使用成本。 动态评价指标包含行驶时性能、 互联和娱乐功能、 OTA ( Over The Air, 在 线升级) 软硬件升级效果、 车机显示和操作体验、 自动驾驶和整车安全性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 见图 1) 。 图1 新能源乘用车消费指数评价体系 资料来源: 中汽信科新能源乘用车消费者调研项目。 下同。 10 个一级指标下设 42 个二级指标 ( 见表 1) 。 其中, 外观和内饰造型设计 包含外观造型、 内饰造型等 4 个二级指标; 互联和娱乐功能包含车辆与移动设 备的互联效果、 车辆远程控制便利性等 6 个二级指标; 车机显示和操作体验包 含中控屏的操作体验效果、 车辆交互界面以及交互逻辑 2 个二级指标; 自动驾 驶和整车安全性包含自动泊车的使用感受、 ADAS ( 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辅助驾驶功能等 6 个二级指标; 购买价格和日常 252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指数 使用成本包含车辆电耗、 车辆购买价格和保值率等 3 个二级指标; 行驶时性能 包含车辆起步动力感受、 超车时动力感受等 7 个二级指标; 乘坐舒适性包含前 / 后上车和下车舒适性、 空间舒适性等 6 个二级指标; 日常使用适宜便利包含 出 版 社 版 权 所 有 ,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 图 书 和 文 化 馆 下 载 使 用 车辆内部空间可变性、 续航里程等 5 个二级指标; 质量品质整体感知包含车辆 整体质量品质感知、 故障率 2 个二级指标。 表1 一级指标 新能源乘用车消费指数评价体系 (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车辆起步动力感受 外观造型 外观 和 内 饰 造型设计 超车时动力感受 内饰造型 转向感受 用户操作界面造型 车辆外观和内饰的配色、材料 纹理质感 行驶时性能 功能 献 社 会 科 学 文 车辆远程控制便利性 互联 和 娱 乐 车内功能交互体验 车辆影音娱乐效果( 视觉 / 行驶时车辆噪声 减震效果 前 / 后上车和下车舒适性 空间舒适性 听觉) 车辆隐私保护 刹车效果 直线行驶时车身稳定性 车辆与移动设备的互联效果 导航交互系统的使用感受 二级指标 乘坐舒适性 OTA 软硬件升级效果 座椅舒适性 空调舒适性 车机 显 示 和 中控屏的操作体验效果 视野 操作体验 车辆交互界面以及交互逻辑 灯光照明效果 自动泊车的使用感受 车辆内部空间可变性 ADAS 辅助驾驶功能 车辆内部储物空间便利 自动 驾 驶 和 整车安全性 自动行驶功能效果 车辆 主 动 安 全 装 备 丰 富 性 和 效果 日常 使 用 适 宜便利 续航里程 充电便利性 被动安全装备丰富性和效果 不同路况的通过性 预警装备的效果和表现 — 购买价格 车辆电耗 和日常使 车辆购买价格和保值率 用成本 日常保养和维修成本 质量 品 质 整 体感知 — 车辆整体质量品质感知 故障率 253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 二 新能源乘用车消费指数调查分析 出 版 社 版 权 所 有 ,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 图 书 和 文 化 馆 下 载 使 用 为了研究不同细分市场产品的表现,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 选取新能 源乘用车高、 中、 低三个细分市场, 覆盖小微型、 紧凑型、 中型、 中大型的轿 车和 SUV, 涉及欧拉、 大众、 小鹏等多个品牌, 调研了 1000 多名消费者, 对 车型产品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一)新能源乘用车各细分市场消费指数结果 新能源乘用车高、 中、 低三个细分市场按照产品价格进行划分, 其中高端 市场是指价格为 25 万元以上的产品, 中端市场是指价格为 10 万 ~ 25 万元的产 品, 低端市场是指价格为 10 万元以下的产品。 不同细分市场产品的一级指标 科 会 高、 中、 低三个细分市场产品一级指标消费指数 社 表2 学 文 献 消费指数见表 2。 单位: 分 车型 外观和内饰造型设计 互联和娱乐功能 OTA 软硬件升级效果 车机显示和操作体验 自动驾驶和整车安全性 行驶时性能 乘坐舒适性 日常使用适宜便利 质量品质整体感知 购买价格和日常使用成本 高端市场 中端市场 低端市场 3. 53 3. 37 4. 12 4. 62 3. 55 0. 16 4. 06 3. 65 4. 06 3. 77 2. 33 3. 76 1. 71 1. 12 0. 76 3. 65 3. 83 2. 43 3. 65 4. 04 2. 74 3. 09 4. 06 2. 21 4. 56 3. 41 2. 83 2. 11 1. 69 3. 91 低端市场产品各一级指标分值差距较大, 分布在 0. 16 ~ 4. 12 分。 在外观 和内饰造型设计、 购买价格和日常使用成本两个指标上, 低端市场消费指数高 于中端市场和高端市场, 主要与小微型汽车产品价格低廉、 造型小巧可爱等特 征有关, 但在 OTA 软硬件升级效果、 自动驾驶和整车安全性等智能化网联化 254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指数 特征方面的消费指数最低。 中端市场产品各一级指标分值较为集中, 分布在 2. 33 ~ 4. 56 分。 中端市场分值前三的指标为乘坐舒适性、 日常使用适宜便利、 行驶时性能, 体现出车辆安全、 舒适、 空间等特性较为均衡, 同时互联和娱乐 出 版 社 版 权 所 有 ,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 图 书 和 文 化 馆 下 载 使 用 功能、 自动驾驶和整车安全性等指标的消费指数均在 3 分以上, 说明车辆较好 地兼顾了智能化网联化性能。 高端市场凭借先进的智能化网联化技术, 为消费 者带来了便利的智能交互体验和全方位的智能驾驶辅助保障, 在互联和娱乐功 能、 OTA 软硬件升级效果、 车机显示和操作体验、 自动驾驶和整车安全性、 质量品质整体感知五个指标上, 消费指数较高, 分布在 3. 65 ~ 4. 62 分。 (二)新能源乘用车低端市场产品消费指数分析 从低端市场产品消费指数结果来看, 外观和内饰造型设计、 购买价格和日 常使用成本、 日常使用适宜便利排名前三, 分别为 4. 12 分、 3. 91 分、 2. 74 献 分。 智能化网联化相关指标的消费指数较低, OTA 软硬件升级效果、 自动驾 会 社 1. 12 分。 科 学 文 驶和整车安全性、 车机显 示 和 操 作 体 验 消 费 指 数 分 别 为 0. 16 分、 0. 76 分、 低端市场产品以小微型纯电动车为主, 产品价格低廉, 集中在 5 万 ~ 8 万 元, 使用成本较低, 造型设计时尚新颖。 产品主要面向两类客户群体: 一类是 事业刚刚起步、 经济积累有限的年轻首购群体, 对产品价格和日常使用成本较 为敏感, 且比较关注产品造型; 另一类是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增购群体, 对再购的小微型电动车产品空间、 续航等要求不高, 能满足日常短途、 少人出 行需求即可。 综合来看, 低端市场消费者较为关注产品的造型设计、 价格和使 用成本, 因此外观和内饰造型设计、 购买价格和日常使用成本、 日常使用适宜 便利三项指标得分较高。 受价格和成本限制, 低端市场产品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 安全配置和智能 驾驶辅助配置不足。 从调研结果看, 低端市场消费者对基础的安全性和智能化 配置具有一定需求, 如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 ESP) 、 人机交互等, 但目前多数 低端市场产品不具备相关配置, 或配置较差, 降低了产品的安全

pdf文档 B.13_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指数

双碳基础知识 > 碳达峰碳中和讲座 > 碳达峰碳中和讲座 > 文档预览
11 页 0 下载 2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4-05-10 12:59:54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