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述新能源汽车发展 . 出 版 社 版 权 所 有 ,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 图 书 和 文 化 馆 下 载 使 用 专家评述新能源汽车发展 ( 按姓氏拼音排序) 安铁成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董事长 关于 “ 强信念 稳发展 开新局” 的政策取向与行动建议 当前,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能源转型、 气候变化以及复杂多变 的国内外形势相互交织, 在数字化、 电动化赋能下, 汽车的能源动力、 生产制 造和消费使用方式全面重塑, 新的产业竞争关系正在加速形成。 我们不仅要立 足当前, 积极应对发展挑战, 提升产业安全性、 稳定性, 更要着眼未来, 着力 构建绿色、 智能、 安全、 稳定的新发展格局。 一、 扩大新能源产业先发优势, 助力品牌向上实现新突破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和创新发展, 我国民族汽车工业已经进入具备初步全 球竞争力的历史转折点。 在智能新能源汽车赛道上, 我国汽车企业在技术创 新、 产品迭代、 商业模式、 产业生态上形成先发优势, 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形 成了品牌持续向上发展的势能。 未来, 汽车企业应在技术短板上持续发力, 把 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尤其是加大高算力芯片、 汽车软件、 关键材料等领 域的技术创新 力度, 逐步构建自己的品牌护城河。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牵引, 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集团。 025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 二、 攻堵点、 克断点, 稳固汽车产业内循环 我国汽车产业链在半导体芯片、 高精度元器件、 高端基础材料、 工业软件 系统等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 要借力跨界融合, 打破行业壁垒, 构建以企业为 出 版 社 版 权 所 有 ,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 图 书 和 文 化 馆 下 载 使 用 主导的全链条体系, 在竞合中寻求平衡点, 围绕共性关键技术共促产学研用深 度融合, 塑造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同时, 要充分利用 “ 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畅通协调平台” , 共建风险防控和动态监测体系, 推动供应链体系的多元化。 三、 以产品为基底实施 “ 出海” 战略, 打通汽车产业外循环 2022 年, 我国汽车出口达到 311. 1 万辆, 同比增长 54. 4%, 出口量位居 全球第二。 在存量博弈时代, 持续推动我国汽车产品 “ 出海” 战略是由汽车 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重要一环。 我国应以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先发优势为基 础, 持续打磨动力电池、 电机、 整车集成等关键技术优势, 以产品为基底, 推 动产业链资源协同 “ 出海” 战略。 同时, 应进一步探索资本、 技术、 商业模 文 献 式、 标准法规的全要素资源出口, 系统推进国际化品牌发展战略, 形成国内、 会 科 学 国外两个市场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社 四、 坚持新基建赋能, 推进智能新能源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通过新建、 改建、 扩容、 迁移等方式, 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公共充电网络 布局, 形成快充为主、 慢充为辅、 换电补充的公共补能网络体系。 同时, 坚持 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导向, 提升交通管理平台的数据整合和通信能力, 不断修 正完善智慧道路设施建设。 通过 5G 应用、 双智示范、 换电模式应用等城市试 点建设项目开展, 加速推进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助力自动驾驶汽车商 业化使用场景落地, 形成以智能电动汽车引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全新发展 格局。 五、 坚持数字化升级, 推动汽车产业由机械驱动向算力驱动转型 以硬件 + 软件相互赋能的模式提升智能汽车算力, 在产品端大力发展高算 力车规级芯片, 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 通过软件算法推动汽车产品智能化升 级。 企业端完善企业数字化底座, 培育打造汽车数字化场景创新 载体, 提升企 业大数据、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能力, 从组织架构、 研发生产、 业 务模式等多领域完成革新与突破, 推动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质量。 充分利用中 央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 倡导搭建汽车数字化转型诊断与对标服 务平台, 汇聚优质要素资源, 编制数字化转型标准, 赋能数字化转型。 026 专家评述新能源汽车发展 六、 坚持服务引领, 推动汽车行业价值链后移与重构 随着汽车电动化、 智能化进程不断加速, 汽车产业价值链呈现 “ 总量上 升、 重心后移” 的发展趋势。 从产品端看, 软件带动智能汽车技术革新, 引 出 版 社 版 权 所 有 ,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 图 书 和 文 化 馆 下 载 使 用 领智能汽车产品差异化的发展潮流, 延展软件付费、 OTA 升级等新型服务模 式, 产生了新的价值链。 从市场端看, 个性化体验与服务需求成为时代发展的 重要特征, 在政策法规完善与综合性服务平台赋能下, 改装市场、 二手车市场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迎来爆发期, 产业价值内涵向后市场扩展。 027 出 版 社 版 权 所 有 ,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 图 书 和 文 化 馆 下 载 使 用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 新科技、 新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一、 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技术进步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 发展 从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历程看, 2011 ~ 2021 年十年间, 动力电池比能量 学 文 献 从 100Wh / kg 提升到 300Wh / kg, 成本从 4 元 / Wh 以上降低到 1 元 / Wh 以内, 社 会 科 降幅达到 80%以上。 当前, 纯电动乘用车搭载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在 60 ~ 80Wh, 对应的续驶里程普遍在 500 ~ 600 公里。 随着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 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正向 1000 公里迈进, 续驶里程已不再是纯电动汽车的 主要痛点。 中国动力电池发展水平、 规模, 不仅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坚实基础, 也 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在世界前列。 二、 先进混合动力系统的开发应用, 促进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快速过渡 转换 中国汽车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很快, 在核心性能、 产品可靠性等方面已 经具备接近甚至部分指标超越国外先进产品的能力和表现。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多款插电式混动系统和增程系统, 代表了中国不同细分技术路线自主混动系统 的最高水平, 消费者对这些混合动力产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先进混合动力系统的出现, 是汽车行业技术进步的体现, 是坚持技术创新 的成果。 通过赋能新能源汽车, 很好地解决了燃油车和电动车的过渡问题, 是 新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先进混合动力系统的不断创 新, 也促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快速改变面貌, 迅速提升市场占有率。 028 专家评述新能源汽车发展 三、 新技术、 新工艺推动生产方式改变、 生产效率提升、 制造成本降低 1. 智能制造技术值得关注 特斯拉在引入智能制造技术, 开启数字化生产方式后, 其生产制造环节的 出 版 社 版 权 所 有 ,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 图 书 和 文 化 馆 下 载 使 用 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 短短数年实现了产销量从 10 万辆到 100 万辆的提升。 近年来备受行业关注的一体压铸技术, 能够大幅简化制造工艺流程, 生产效率 提升效果明显, 单车生产周期因此缩短至传统车企的 1 / 3。 2. 车身一体化技术 CTC ( Cell To Chassis) 和 CTB ( Cell To Body) 实 现应用 CTC / CTB 技术使车辆续驶里程的增加不再完全依赖增加电池容量来实现, 电池包和车身底板融为一体, 使得零部件数量减少、 重量减轻、 制造容易。 在 CTC 平台基础上, 车身高度和电池容量较容易改变, 车型调整较快, 值得规模 化推广。 献 四、 拥有创新技术的企业已走在行业发展前列 科 学 文 1. 比亚迪在多项技术上取得成就, 成为全球第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社 会 除了 DM-i 混动系统大大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之外, 比 亚迪刀片电池的开发 应用, 突破性地解决了电动车续驶里程和安全性的矛盾。 同时, 比亚迪还自主 研发和生产功率半导体、 车规级 MCU 等产品, 有力支撑了其在电动化方向的 发展。 2. 广汽埃安加强新技术应用, 市场销量提升迅速 广汽埃安的导航驾驶辅助系统 ( NDA) 、 全新一代星灵电子电气架构、 弹 匣电池、 超感交互智能座舱、 高端纯电专属平台 AEP3. 0, 均体现了其技术创 新精神, 也为其快速打开市场提供了助力。 行业新科技、 新技术的大量应用, 有力推动着新能源汽车发展。 029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 蔡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 中心首席科学家、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 精进 出 版 社 版 权 所 有 ,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 图 书 和 文 化 馆 下 载 使 用 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俄罗斯工程院 外籍院士、 中国电动车百人会理事、 中国电工 技术学会会士、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 《电 动车安全指南》 电机系统与电驱动总成专家组 组长、 2021~2035 年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路线图 2. 0》 电驱动联合专家组组长、 中国工 程院 2023~2035 年 《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 创新绿皮书》 新能源汽车专家组副组长 电机系统与电驱动的技术走向 献 一、 电动车减碳量可观 科 学 文 2021 年,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及欧洲的 19%。 2022 年, 我国新能 社 会 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翻了一番, 达到 25. 6%, 这既与政府的补贴政策相 关, 也是电动汽车市场发力的实际表现。 中国新能源汽车 72% 的市场销量来 自传统车企, 28%的销量来自造车新势力。 从我国能源结构来看, 2021 年火力发电占比 71% 左 右, 光 伏 发 电 占 比 2. 2%, 风力发电占比在 7%以下, 主要电能还是来自火力发电。 由此可见, 不 同等级的电动汽车减碳量差别较大, 如对比百公里油耗 6. 31 升的 A 级燃油车 与百公里耗电 14 度的 A 级电动车, 电动车 ( 从煤矿、 电厂到车轮) 比燃油车 (从油井到车轮) 减少了 42%的二氧化碳排放, 即使电动汽车全部使用火力发

pdf文档 B.2_专家评述新能源汽车发展

双碳基础知识 > 碳达峰碳中和讲座 > 碳达峰碳中和讲座 > 文档预览
58 页 0 下载 3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4-05-10 13:08:07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