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纵观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 贯彻落实《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河南省科技支撑碳 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统筹推进郑州市科技创新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经济社会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郑州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 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行动,围 绕“六个一流”聚力发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推进产业链、 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全面塑造绿色低碳技术新优势,点燃高质量 发展的绿色引擎,引领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支撑郑州市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二)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基本建立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等领 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高效光伏与风能、先进储能、大功率燃料电池、氢能等关键核心技 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源系统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高能级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 绿色中试基地、技术创新中心、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基地)等创新平台 30 家,培育 绿色低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 500 家、科技型企业 1000 家,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绿色低碳 技术创新集聚区。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大幅提升,引进培育富有国际视野、充满活力、能推 动和引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大幅优化,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体 系初步完善。 到 2030 年,建成中原地区绿色低碳创新高地,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转型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 人才链、制度链高度融合。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以科技创新高质量支撑全市如期实现碳达峰。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优化低碳科技创新路径 1.系统谋划低碳创新科研布局、全面优化低碳技术攻关路径。面向郑州市碳达峰碳 中和目标和减污降碳、高质量绿色发展科技需求,重点围绕低碳能源技术、工业节能减碳 技术、绿色交通、绿色低碳建筑、负碳技术五大重点领域,布局低碳技术创新攻关体系。 在能源领域,推进电力脱碳、新能源发电、消纳绿电智能电网、规模化储能等技术创新, 支撑构建低碳高效、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工业领域,研发低碳燃料与原料替 代、低碳节能工艺流程改造、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支撑重点行业零碳、低碳工业化流程 重新塑造;在交通领域,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燃料汽车技术、低碳基础交通设施应用、 智慧交通等技术创新,支撑交通领域绿色化、电气化和智能化发展;在建筑领域,推动建 筑能源多元高效综合利用、智能建造、建筑节能、光储直柔等技术创新,支撑城乡建设绿 色转型;在负碳技术领域,重点发展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农业节能增效与碳汇增强、减污 降碳协同治理、碳排放核算与监测等技术创新,支撑生态系统碳汇与减污降碳协同提升。 (二)着力推进低碳技术创新攻关 2.强化优势领域创新引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重点推进氢能利用与加氢基础设施 关键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攻关。在低碳工业领域,重点推 动先进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污泥与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生物质碳 材料技术、余热余压余能高效利用技术等应用技术创新。在低碳交通领域,进一步强化新 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新一代氢能源动力汽车技术、新型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智慧交通等 技术研究,推动交通运输领域能耗与碳排放实时监测、碳排放核算评估技术研发。在绿色 低碳建筑领域,推动零碳建筑、装配式建筑及绿色建造、建筑节能等技术开展研究。在负 碳技术领域,重点推动温室气体时空精准监测技术与碳排放量计量评估技术、生态碳汇评 估等技术研究。 3.加快薄弱领域技术突破。在新能源领域,重点突破光伏发电电池关键技术、风力 发电关键设备研发、高效氢能制备-存储-输送-利用技术、新型燃料电池质子膜技术、微电 网与综合能源系统技术、高比例消纳新能源智能电网技术、分布式储能技术、高效储热储 能技术、安全储能等关键技术。在低碳工业领域,重点推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燃料替 代、原料替代和低碳工艺技术革新等技术研究。在负碳技术领域,重点开展高效碳捕获利 用与封存和转化的关键技术、减污降碳协同技术等应用技术研究。 4.深化基础前沿技术研究。依托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 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工业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围绕可再生能源、 绿色氢能、规模化储能、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等关键领域,充分 发挥郑州大学、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引领作用,重点开展基 础前沿技术研究,包括基于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新型高效光伏电池技术、基于合成生物学直 接制氢等新型绿氢技术、不受资源约束的前沿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化存储与多元 化高效利用、二氧化碳高值化转化利用技术、高效二氧化碳直接捕集技术、生态系统固碳 增汇技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监测核算与减排替代技术等新材料、新方法研究。 (三)深度推进低碳创新示范引领 5.加快推进低碳先进技术应用示范。开展一批典型低碳零碳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推 进绿色低碳技术转化应用,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能源领域,强化光伏风电等新能源 技术研究应用,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与综合能源系统技术应用,加强氢的制-储-输-用 全链条技术研究,加强源网荷储深度协同技术研究应用,推广抽水蓄能示范应用,推广示 范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新型工业供热技术、新能源高效产生与利用技术等低碳能源技术。在 工业领域,围绕建材、有色、冶金等重点行业,建设规模生物质燃料、氢、可再生能源电 力替代、新型节能提效技术与装备、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等低碳工业集成示范工程。在交 通领域,组织实施一批新能源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慧交通系统、油氢气电综合 能源服务站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建设及运维等低碳交通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在绿色 低碳建筑领域,组织实施典型“光储直柔”技术的零碳建筑、零碳园区示范,推广建筑能源 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装配式建筑建造、建筑节能减排等绿色建筑技术。在负 碳技术领域,加快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在煤基能源产业转化、电力系统、工业领域的应用。 在其他低碳技术领域,推广温室气体排放量时空精准监测示范工程,提升国家温室气体排 放清单和碳市场数据质量,建立碳排放量计量评估体系。 6.实施区域绿色发展专项行动。落实科技部《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 案》(国科发火〔2021〕28 号),积极引进培育智能传感、电子信息、新材料、氢能储 能等领域一流技术创新企业。依托郑州航空港区、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郑州高新区和 32 个核心板块、省级开发区等平台推进绿色低碳区域示范引领,推动各区域加强绿色技术 供给、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支持各区域实施绿色制造示范工程,强化绿色低碳技术产业成 果转化。支持各区域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健全绿色发展机制,进一步探索和形成科技创新 引领绿色崛起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培育省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基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万家培育计划,全面 落实各类科技创新政策对企业绿色低碳创新的支持,实施研发经费投入正向激励机制,积 极引导优势领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申报河南省绿色创新示范企业(基地)。“十四 五”期间,力争培育一批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方面具有典型示范带动 作用的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基地。在项目申报、创新平台申报、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推 荐等方面优先支持省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基地)。 (四)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8.建设基础前沿技术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以低碳能源技术 中试基地引领低碳技术创新服务,围绕可再生能源发电、氢能利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 智能电力装备、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支持创新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 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绿色技术中试基地、产业创新中心(基地)等创新 平台,争创国家级低碳技术创新平台,对新获批的国家级研发平台,按照我市相关政策给 予支持和鼓励。 (五)全面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9.打造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在国家自创区、中原科技城、高新区等科技创新集 聚区,支持建立一批专注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检验检测、评价认证、信息服务的科技公 共服务平台。鼓励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联合郑州大学、龙子湖实验室、河南省科学院、郑州 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开放基础设施、技术资源,为企业低 碳技术创新提供技术验证、样机制造、模拟试验、计量测试检测、评估评价、审定核查等 专业科技创新服务。支持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来郑设立分支机构,推动科技服务专业 化、规模化、平台化、集群化发展。 10.推动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提质升级。深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机制 改革,加快推动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成投用,促进郑州市技术交易市场发展。培育一 批专注绿色低碳成果转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对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给予 支持和鼓励。培育一批专业化的技术经理人,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落地。鼓励各类 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激励 力度。 (六)加快培育集群式创新主体 1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完善“微成长、 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发挥“郑创汇”、“世界传感器大会”品牌效应带动绿色低碳 领域科技人才在郑创新创业。健全覆盖科技型企业成长全周期的绿色金融体系,强化多元 投入对低碳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支持,谋划绿色低碳重大应用场景,加强场景建设驱动企业 创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强化宇通客车、华中电力设计 研究院、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华夏碧水、郑煤机、汉威科技、中建七局等龙头企业 低碳创新带动作用。 12.推动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 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绿色低碳创新型企业集群。推动创新龙头企业平台化发展, 融合市场要素,发展集群创新。支持宇通客车、郑煤机、汉威科技等创新龙头企业通过资 本投入、技术合作等方式建设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整合产业、资本、市场等创新创业 要素,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进一步支持郑州经开区新能源及智能 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培育氢能利用与

docx文档 【政策】郑州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双碳基础知识 > 碳达峰碳中和讲座 > 碳达峰碳中和讲座 > 文档预览
7 页 0 下载 3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4-05-15 16:45:21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