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编制组 二〇二三年六月 目 次 一、工作简况 ..................................................................... 1 (一)任务来源............................................................. 1 (二)制定背景............................................................. 1 (三)主要工作过程 ..................................................... 2 (四)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 3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 5 (一)标准编制的原则 .................................................. 5 (二)主要内容及依据 .................................................. 6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分析 ............................................. 10 四、标准水平分析 ........................................................... 13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 14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14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建议 ........................................................................................ 14 八、贯彻该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 14 (一)组织措施........................................................... 14 (二)技术措施........................................................... 15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 15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 15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22年自然资源部下达《关于印发2022年度自然资源标 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39号),由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负责制定《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计量 监测技术规程》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编号202220012。 (二)制定背景 2020年,中国政府宣布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 现碳中和的目标。2021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完 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主要目标、路线图、施工图做出全面 部署,专门提到要“整体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 升红树林、海草床、滨海盐沼等固碳能力”。2023年4月,自 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 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明确:抓住生态 系统碳汇巩固和提升两个关键,…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 定性、持续性,稳定包括海洋在内的生态系统固碳作用,…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落 实“双碳”战略,全面推动海洋碳汇有关工作,自然资源部一 直探索推进滨海盐沼、海草床和红树林三大蓝碳生态系统调 查监测工作,积极推进蓝碳生态系统碳汇关键问题分析,指导 沿海地方开展试点工作。 1 为有效指导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试点工作,完善 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方法,定期编制蓝碳生态系统碳 汇报告,特制定本标准,旨在使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更 加规范,为“双碳”战略目标需求提供支撑。 (三)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标准编写组 2021年12月,在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的指导下,自 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等相关单位专家开展了技术研讨。根 据研讨内容,成立了标准编制组,进行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责 任。 (2)资料收集及研究,编制标准初稿 2022年1-5月,编制组查询和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文 献资料,掌握了国内外现行相关标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确立了标准的指导思想,对标准的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和涉及 的范围、与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逐一 解决编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完成了碳汇计量监测标准 初稿,并编写《编制说明》。 (3)召开初稿专家咨询和专家评审会 2022年-2023年,标准草案初稿完成后,编制组通过函审、 召开专家咨询会等方式,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对标准进一步完 善。2022年7月,编制组组织召开了“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计量 监测技术规程”专家评审会,专家对标准初稿进行了评议,形 2 成处理意见共22条。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改 完善,其中22条意见全部予以采纳。2023年4月,编制组再次 召开专家评审会,收到意见共46条。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对 标准进行了进一步完善,采纳(包括部分采纳)43条,不采纳 3条,并说明原因。 (4)标准指导地方试点工作 标准用于指导2022-2023年全国蓝碳碳汇计量监测试点 工作。在辽河口盐沼、黄河口盐沼、唐山曹妃甸海草床、海口 东寨港红树林等碳汇监测试点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相关要 求开展工作,经试点实践证明该标准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可 行性 (5)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 编制组根据试点实践经验、海洋行业标准要求,进一步完 善标准正文和编制说明,于2023年6月形成征求意见稿,报海 洋标准委秘书处审查。 (四)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负责起草的单位是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参 加起草单位有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自 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自然资源部东海生态中心、自然资源 部南海生态中心、东营市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 环境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具 体工作分工如下: 3 王宇星:总体协调标准制定工作,参与标准制定各项工 作。 左明:参与滨海盐沼、海草床碳汇计量和碳汇监测、不确 定性分析方法和相关内容的编写。 隋傅:参与红树林碳汇计量和碳汇监测方法和相关内容 的编写。 高琳:参与工作程序、计量方案等相关内容的编写。 路文海:参与术语和定义等相关内容的编写。 王玉红:参与标准校对等工作。 宋晓丽:参与海草床碳汇监测方法和相关内容的编写。 王腾:参与滨海盐沼碳汇监测方法和相关内容的编写。 郭治明:参与红树林生物量模型资料收集。 冯旭文:参与标准校对等工作。 郑艳:参与滨海盐沼碳汇资料收集。 魏计房:参与碳埋藏速率资料收集和相关内容的编写。 何彦龙:参与滨海盐沼碳汇试验及验证。 陈一宁:参与碳埋藏速率的资料收集和科学论证。 赵丽侠:参与标准校对等工作。 唐珂:参与标准校对等工作。 初建松:参与标准试验及验证。 周斌:参与标准试验及验证。 朱玉贵:参与标准试验及验证。 4 国志兴:参与质量控制、成果编制和归档相关内容的编 写。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一)标准编制的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工作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 性、规范性”的原则,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 性的原则,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 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编写。 (1)着眼于国际接轨,立足于国内实际 编制组不仅深入探讨分析国内外先进技术,吸收国际的 成熟方法,着眼于与国际相接轨;同时立足于我国现有的蓝碳 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工作,将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相 关要求纳入本标准中,使标准内容及指标更加符合实际运用。 (2)与其他标准相协调原则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在有关技术内容方面,注意加强与 其他已正式发布的标准成果兼容协调,并尽量保持一致,避免 出现矛盾。 (3)科学性和适用性原则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坚持科学性、可靠性、一致性的原 则,对有关概念、资料收集与计量监测方法等内容的叙述尽可 能清楚确切,并开展试点试行,对所拟标准进行验证,尽可能 使本标准执行起来具有较高的易实现性和可操作性,充分满 5 足使用要求。 (二)主要内容及依据 1.适用范围 滨海盐沼、海草床和红树林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蓝碳 生态系统,可以发挥重要的碳汇功能。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滨海 盐沼、海草床、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计量监测,以及温室气 体清单关于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的部分。 2.总体要求确定依据 (1)计量分区 ——依据碳汇计量年和基线年的蓝碳生态系统土地利用 类型变化,将计量区域分为“一直是蓝碳生态系统的区域”和 “转为蓝碳生态系统的区域”2种活动类型。 国际上清单编制的碳汇计量遵照IPCC方法学,《2006年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3年增补:湿地》(简称《湿 地增补指南》)新增了滨海湿地碳源汇清单的核算方法,其中 蓝碳碳汇计量包含在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LULUCF)部分,要求依据土地利用变化开展监测和评估, 分为“一直为某类型土地”和“转化为某一类型土地”等两种 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开展核算。本标准对接IPCC方法学,将计 量区域分为“一直是蓝碳生态系统的区域”和“转为蓝碳生态 系统的区域”2种活动类型。 (2)计量内容 6 ——计量类别包括CO2排放和清除、CH4排放(可选项)。 CO2排放和清除计量内容包括生物量碳库变化、死有机物质碳 库变化和沉积物碳库变化3部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4 条第1款规定,所有缔约方应提供、定期更新所有温室气体各 种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国家清单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 化第三次国家信息通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 两年更新报告》报告范围中的“湿地”部分与蓝碳相关,计算 了CO2碳汇和CH4排放。本标准依据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要求, 对CO2排放和清除、CH4排放2种类别开展计量。 (3)计量方法和指标 ——依据蓝碳生态系统类型、计量分区和具体计量内容, 选取损益法、库差

pdf文档 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网站升级 > 碳达峰碳中和培训 > 碳达峰碳中和培训 > 文档预览
17 页 0 下载 6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09-18 12:45:4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