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杭州新能源 (储能)发展战略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高质量建设绿色低 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根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 《杭州市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编制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杭州新能源(储能)发展战略规划》。 规划基准年为 2022 年,规划期限为 2023-2035 年。规划空 间范围为杭州市行政区域,包括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 高新区(滨江)、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富阳 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能耗双控及碳排放双控执行情况全国领先。杭州市 2022 年能源消费总量 4513 万吨标煤,能耗强度为 0.25 吨 标煤/万元,处于全省第一,全国领先水平。单位 GDP 碳排 放强度为 0.406 吨/万元,处于全国较好水平。非化石能源 消费占比达到 17.5%,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占全社会用电 量的 38.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清洁电源装机占据主导地位。截至 2022 年底,全市电 — 1 — 源累计装机 992 万千瓦,其中,气电装机 496 万千瓦,占比 50%;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 259 万千瓦, 占比 26%;水电装机 168 万千瓦,占比 17%。可再生能源装 机占总装机比重达到 43%,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本地发电量 比重达到 38.7%。灵活性调节电源占比高,清洁电源装机占 据主导地位。 电网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500 千伏网络以特高压“两 交两直”为主要电源,500 千伏、220 千伏电网进一步分层 分区,双环网结构进一步加强。110 千伏电网逐步提高双侧 链式结构比例,主城区已基本实现全停全转,城市中心区高 可靠性配电网初步形成。2022 年,全市电网城市供电可靠 率 99.9984%,农村供电可靠率 99.9957%,平均停电时间低 于半小时。相关指标继续领跑全国,比肩纽约、巴黎等城市。 新能源装备及数字化产业发展优势显现。杭州市新能源 装备产业涵盖太阳能、风能、氢能、储能等多个领域。光伏 规上企业 33 家,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胶膜生产制造上 具有市场优势。储能规上企业 31 家,涵盖抽水蓄能、电化 学储能、熔盐储能多个领域,电化学储能电池组、电池管理 系统(BMS)、储能变流器、熔盐储能装备制造等环节竞争 优势明显。数字化产业快速发展,2022 年数字经济增加值 总量突破 5000 亿元,占全市 GDP 比重超过 27%,与北上广 深共处全国数字经济第一方阵。 新能源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完善。浙江省能源改革 创新走在前列。率先启动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开展现货市场 — 2 — 试运行,开放售电市场交易,稳步推进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 “中长期+现货”的省级电力市场体系不断优化完善,新能 源配套体制机制较为完善。浙江是国内首批提出调峰储能电 站容量补偿政策的地区之一,引入第三方独立主体开展旋转 备用品种交易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二、面临形势 电力供给高度依赖外来电,安全保障压力持续增大。 2022 年全市最大负荷 1913 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 950 亿千 瓦时,其中本地电源发电量约 183 亿千瓦时,仅占全社会用 电量的 19.3%,外来电占比高达 80.8%。随着负荷需求的刚 性增长,迎峰度夏期间江浙地区将存在电力缺口, “十四五” 及中长期对外来电量需求更加迫切,电力保供将面临更大压 力。 绿色低碳转型需求迫切,落实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 杭州市新能源开发的土地资源紧张,绿色电力以外来绿电为 主,绿色低碳转型面临本地新能源开发资源受限和外来绿电 不确定性较大的双重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目 标的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须协同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与安全保供,加快能源系统调整以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 例发展。 负荷峰谷差不断拉大,系统调峰压力不断升高。杭州市 负荷需求保持刚性增长,夏季尖峰负荷不断突破新高,日内 峰谷差不断拉大。2022 年,夏季空调负荷占比超过 40%,全 市最大峰谷差达到 775 万千瓦,同比增长 4.6%。新能源对 — 3 — 尖峰负荷支撑能力不足,抗扰动性能差,电网运行控制难度 和安全稳定运行风险不断增大。此外,跨省区新能源电力输 送对送受端电力系统的联合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本地 及外来新能源出力的双重调节需求下,系统面临的调峰压力 不断提高。 三、需求预测 能源及电力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能源消费总体呈现总 量增长、增速降低、强度下降趋势。预计 2025 年能源消费 总量达到 4910 万吨标煤,能源消费强度下降到 0.21 吨标准 煤/万元,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1030 亿千 瓦时,最大负荷 2270 万千瓦。到 2035 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 达到 5315 万吨标煤,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1360 亿千瓦时,最 大负荷 3226 万千瓦。 表1 全社会用电量和最大负荷预测 年度 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 五年规划年均增长率 全社会最大负荷(万千瓦) 五年规划年均增长率 2022 年 950 1913 - 2025 年 1030 5.0% 2270 5.7% 2027 年 1154 4.0% 2564 6.0% 2035 年 1360 2.6% 3226 3.3% 外来电量预计持续增长,近期电力供需面临一定缺口。 外来电量主要包括跨省区特高压受入及省内电量互济。2022 年全市接收外来电量 767 亿千瓦时,省外来源包括宾金直 流、灵绍直流、白鹤滩送浙江特高压输电通道,以及吉泉直 流、三峡直流分电电量,另规划新增甘电入浙特高压输电通 道。省级电力互济主要来自秦山、方家山核电站及省内抽蓄 电站等。考虑白鹤滩送浙江特高压通道送电能力提升,以及 — 4 — 新增甘肃送浙江特高压通道投产运行,2025 年外来电量预 计达到 810 亿千瓦时,2027 年达到 917 亿千瓦时,2035 年 预计外受电量突破 1060 亿千瓦时。 表2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浙江省电量交换情况及杭州市分电量预测情况 电源 宾金直流(含溪洛渡、 白鹤滩) 新能源 灵绍直流 煤电 新能源 吉泉直流 煤电 三峡电站 葛洲坝电站 皖电东送 秦山核电二、三期 方家山核电 新安江、富春江水电 天荒坪抽蓄 桐柏抽蓄 仙居、长龙山抽蓄 甘肃送浙江 新增通道扩容 浙江省 杭州市 单位:亿千瓦时 2027年 2035年 2022年 2025年 346 717 717 717 80 395 38 145 73 4 235 106 78 17 26 16 19 0 0 1551 767 140 395 47 181 73 4 235 106 78 17 26 16 19 200 0 2269 810 140 395 47 181 73 4 235 106 78 17 26 16 19 300 0 2369 917 140 395 47 181 73 4 235 106 78 17 26 16 19 400 400 2869 1066 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预计 2025 年我市最大负 荷达到 2270 万千瓦,本地电源达到 1300 万千瓦。由于夏季 高温天气导致的空调负荷快速增长,预计在迎峰度夏期间存 在区域性时段性电力缺口。中长期随着新增外送通道的建设 投产,外来电力规模进一步提升,电力电量基本平衡。为保 证全市电网“十四五”期间及中长期用电需求,应积极协调 外来电力支持,并通过加强需求侧响应管理、合理安排网内 — 5 — 机组检修、提升支撑性电源装机规模、配置储能等措施保障 电力电量需求。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 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四 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打造世界一流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体定位,满足“浙江高质 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能源需求,抓住长三 角能源一体化发展契机,围绕“安全保障、绿色低碳、可靠 替代、智慧协同”总体要求,以新能源、储能高质量发展为 抓手,力争形成新能源可靠替代、传统电源支撑互补、储能 高效利用、源网荷储智慧互动的能源电力发展新格局。 二、规划原则 规划引导、统筹发展。强化规划引导作用,统筹资源禀 赋、开发成本、电网安全和系统调节能力,依照本地新能源 应开尽开、应接尽接原则,科学规划新能源建设规模和时序, 合理布局新型储能项目建设,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贯彻 落实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制度,加快外来绿电入 杭,积极开发本地绿色电源,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利用,打 造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 区域协同、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区域电力互济能力,满 — 6 — 足本市负荷快速发展需求。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把合作共建作为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增强杭州 都市圈能源协同保障能力。 形成优势、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城市规划和新能源资源 条件,综合考虑接网、环保、土地等关键因素,优化系统配 置,发挥新能源、储能开发的灵活性优势,探索新能源在多 领域、多场景融合创新发展。 三、发展目标 紧盯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围绕电力安全保 供、能源低碳转型两个核心诉求,积极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供 给体系,多元支撑电力保障体系,灵活高效配套储能体系、 多产业融合协同发展体系四大体系。力争到 2035 年,绿色 能源在电力供给消费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形成,碳排放总 量稳中有降,有序建成安全充裕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能 源碳达峰碳中和特色实践区、数字化新能源储能产业集聚 区。 安全充裕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电源装机总量达到 1780 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 57%左右,光伏装机 达到 750 万千瓦,抽水蓄能装机接近 400 万千瓦,各类新型 储能规模达到 200 万千瓦以上。形成传统电源支撑、新能源 充分消纳、储能高效利用、源网荷储智慧互动的新型电力系 统形态。 能源碳达峰碳中和特色实践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 制度基本建立,能源领域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排放强 — 7 — 度有序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30%以上,本地可再 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 10%。能源消费结构 全面优化,新能源、储能等绿色能源在电力供给消费体系中 占据主导地位。 数字化新能源储能产业集聚区。发挥数字产业优势,实 现新能源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先进储能产业发展模式逐步

pdf文档 【政策】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杭州新能源(储能)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

双碳企业项目 > 碳达峰碳中和项目 > 中标信息 > 文档预览
26 页 0 下载 7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4-01-09 14:43:23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