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美丽青岛建设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 制发机关 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 青岛市人民政 府办公厅 规范性文件登记 号 无 各区、市党委和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中央、省驻青各单位,青岛警备区: 《美丽青岛建设规划纲要(2022—203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11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美丽青岛建设规划纲要(2022—2035年)   为高标准推进美丽青岛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根据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和《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美丽山东 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鲁办发〔2022〕13号)精神,现编制《美丽青岛建设规划纲要(2022—2035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正确处 理“五个重大关系”,聚焦“六个城市”建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品质环境、和谐生态、健康韧性、宜居典 范、生态文化、现代制度、开放窗口等八大重点任务,打造山风海韵、魅力宜居、活力善治的美丽青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守正创新,典范引领。对标可持续发展先进城市,积极探索特大城市美丽建设模式,以美丽青岛品牌效应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讲好 美丽中国建设的“青岛故事”。 2.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实现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城乡 建设等全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坚持系统推进,协同增效。坚持用系统观念谋划美丽青岛建设,坚持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海岛湾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一体化保护与 修复,促进大气、水、海洋、土壤等生态环境各要素全方位品质提升,把城市建成“有机生命体”。 4.坚持因地制宜,彰显魅力。立足“山海岛城湾、田园林水乡”交融共生的生态城市基底,延续历史文脉,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建设模式,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青岛建设全域覆盖,打造美丽 青岛特色名片。 5.坚持全民行动,共建共享。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形成具有深厚社会基础的美丽青岛建设行动体系,打造共治共建共富 共享的美丽建设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战略定位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发挥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城市引领作用,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 总抓手,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在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体现龙头担当。 ——陆海统筹生态保护先行区。围绕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统筹大气、水、海洋、土壤等要素,健全陆海统筹污染治理体系,促进“河陆湾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加快建设绿色可 持续的生态环境。 ——高品质滨海宜居典范城市。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力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健全完善绿色共富机制和政策措施,建设人居环境良好、 人文底蕴深厚、城乡高水平融合、人民安居乐业的滨海宜居典范城市。 (四)目标指标 1.到202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国土空间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蓝色经济和绿色经济新动能加速释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创新拓展。高新技术产业产 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5%左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到8%左右。 (2)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持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一流生态基底更加稳固。重污染天气 基本消除,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1.4%,城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保持98.8%以上。生态质量指数(EQI)稳中向好,土壤安全利用 水平巩固提升。 (3)城乡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绿色生活方式广泛推行,滨海城市特色风貌更加突出。共建共享的美丽建设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 小。 (4)生态治理体系效能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提高,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到2027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山水林田海岛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环境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化的环境善治样板基本建成。 2.到203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全面建成。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成为常态,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全国 领先,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成为典范,人民群众普遍享有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好生活。 二、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先行之城 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引领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先锋。 (一)先行示范碳达峰碳中和 1.有序推进碳达峰行动。深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谋划碳中和战略研究,构建全市“双碳”政策措施、标准体系。以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热电、 化工、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低碳变革,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以上。 2.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强全市“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研究,持续探索钢铁、化工和轮胎制造等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系统谋划多污染物与碳减排协同控制路径,探索构建两者 相互适应的数据标准、政策措施和管理模式等协同体系。开展煤电、水泥、橡胶等重点行业减污降碳示范和宣传。 3.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气候投融资合作平台。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和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建设,争创海洋碳汇国家重点实验室。定期开展森林、湿地、海洋、土壤等自然生态 系统碳汇家底调查、碳储量评估、潜力分析,建立健全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价值评价体系和经营开发体系,完善森林碳库现状及动态数据库,开展林业碳汇评估。建设海洋碳汇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海 洋碳汇技术研究。探索建立森林碳库和海洋“蓝碳”数据库,依托碳排放权交易等多样化机制,探索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二)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1.推进区域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突出优势特色,积极推动青烟威海洋经济、青烟潍临空临港经济、青潍日循环经济产业协作带和交界地带绿色融合、错位协同和高质量发展。引导高端服务业和工业绿 色升级,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创新策源地。推进特色产业园区梯次有序、高效集聚发展,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平台。 2.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新建项目严格落实减量替代要求。对标国际国内行业标杆,以钢铁、 建材、石化、化工、橡胶、纺织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加强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字技术驱动、要素资源倾斜配置,深入实施“青岛制造”品牌战略,着力推动纺织服装服 饰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和现代制造转变,全面提高绿色转型发展效率和效益。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打造高效、清洁、绿色、低碳、循环制造体系。 3.壮大绿色低碳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培育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实施“工赋青岛”行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培育“生态+数字”新模式、新业态。实施重点企业倍增工程、中小企业育苗工程、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4.做强生态环保产业集群。以低碳、循环、高端为方向,围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聚焦装备和服务两个维度,发展壮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污染治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环境监测等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培育绿色认证、碳资产管理等服务业态。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强健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创新链,推动节能 环保产业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列。 (三)持续激发海洋蓝色动能 1.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强化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蓝谷引领作用,以高端化、集群化、智慧化为方向,重点发展海工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现 代海洋产业集群,培育海洋产业领军企业。创新海洋金融服务模式,打造高端航运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打造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深海试验区。统筹资源要素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陆基产业园区+深海产业园区”陆海接力发展模式。以深海养殖规模化、智能化、生态化为方向,围绕深海冷水鱼养殖 产业链,重点发展苗种繁育、清洁饵料生产、深海装备制造、深海养殖、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深海数字化服务,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深海标准化产业体系。到2035年,深海产业园区和陆基产业 园区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分别达到80%、95%以上。 (四)健全绿色发展支撑体系 1.建立绿色多元能源体系。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不断降低供电和供热煤耗。推进油气管网输配系统建设,提高天然 气供应能力,保障煤炭、电力、油气等稳定供应。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因地制宜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发展。积极稳妥发展海上风电,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鼓励向“源网荷储”、 多能互补的储能发展模式转变。到2035年,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3%以上。 2.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加

pdf文档 【政策】美丽青岛建设规划纲要(2022—2035年)

双碳企业项目 > 碳达峰碳中和项目 > 中标信息 > 文档预览
14 页 0 下载 15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4-01-09 14:46:48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