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论坛 TRATEGIC FORUM 中国新型能源体系内涵特征及建设路径探讨﹡ 李金泽1,张国生1,梁英波1,姚子修2,黄擎宇1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石油集团发展计划部) 摘 要:国内外能源形势的新变化推动中国能源体系加速变革,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公开提出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能源体系的内涵概括为绿色低碳、安全可靠、公平合理、科学高效、智慧 协同,具备新能源结构、新系统形态、新技术体系、新运行模式及新治理体系五个维度的新特征。从需求、生 产、供应、治理“四端”出发,以“两阶段”发展目标、碳中和(2060年)为关键节点,明确了建成新型能源 体系的阶段性目标及建设路径。提出了能源生产体系、供应韧性、需求保障、治理体系相应措施建议,为积极 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提供能源战略支撑。 关键词:新型能源体系;内涵特征;建设框架;建设路径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na’s new energy system as well as its construction path LI Jinze1, ZHANG Guosheng1, LIANG Yingbo1, YAO Zixiu2, HUANG Qingyu1 (1.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2. CNPC Planning Department) Abstract:New changes in the energy scenario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ccelerated the transition of China’s energy system. The report of the 20th Party Congress for the first time openly proposed speeding up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a new energy syste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ew energy system is summarized as green and low-carbon, safe and reliable, fair and reasonabl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intelligent and cooperative, and with new energy structure, new system form, new technology system, new operation mode, and new governance system of five dimensions of new features. Starting from the “four ends” of demand, production, supply, and governance, and taking the “two-stage” development goal and carbon neutrality (2060) as the key nodes, the milestones and construction path for building a new energy system are further clarified. The paper proposes such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s energy production systems, supply resilience, demand security, and governance system to actively & steadily promote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deeply promote the energy revolution and provide energy strategy support. Key words:new energy system;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construction framework; construction path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批注号:72088101)。 21 Vol.31, No.9 2023 国际石油经济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2022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大报 全球能源系统不确定性增强。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下 告 中首次公开提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 能源需求锐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能源全产业链 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 形成巨大冲击。诸如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台风、 措。当前,新型能源体系的内涵特征、总体架构 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全球能源供应,导致能源 与建设的重点任务仍待进一步明确。在此背景 供需严重失衡。乌克兰危机使得俄罗斯原油出口转 下,回顾新型能源体系提出的发展脉络,理清中 向东方,中东原油出口转向西方,重塑了全球能源 国当前能源体系发展现状及能源发展趋势,并对 市场供应格局。与此同时,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发生 新型能源体系的内涵特征进行解读与剖析具有十 大变革,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中美战略博弈持续 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升级且呈长期化趋势,中国能源安全形势更加复 [1] 1 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脉络回顾 1.1 全球环境驱动因素 杂严峻。 1.2 中国能源体系的演进 中国能源体系的演进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在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应对气候变 不同发展阶段下,中国能源规划的要求定位及侧重 化、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政治共识。2019年国 点有着显著差异。根据2023年发布的《bp世界能源 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全球能源 统计》数据,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主要经 转型:2050年路线图》 [2] 显示,为实现《巴黎协 历了缓慢发展期(1980—2000年)、快速发展期 定》目标,全球能源系统需加速转型:到2050 (2001—2011年)及波动增长期(2012—2022年) 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需减少70%才能 三个阶段(见图1)。随着中国能源消费快速增长, 实现既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其中,可再生能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源利用和热力及运输电气化能够提供能源行业 中国在“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提 所需减排量的75%。在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 出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 下,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尤其是能源系统低碳转 系[3]。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 型的紧迫性和挑战性更强,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 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4]。2014 型成为必然要求。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四个革命、一 当前,由于“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 图1 1980—2022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趋势 22 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推动新时代能源发 战略论坛 TRATEGIC FORUM 展提供了战略指引、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5]。2015 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相当于减 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清洁低碳、 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 [10];清洁能源消费(天 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6]。2021年,“十四五” 然气+非化石能源)占比从2012年的14.5%快速上升 (2021—2025年)规划纲要重申推进能源革命,建 至2022年的25.9%[8],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依然以化 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7] 。其中,“清 石能源为主。 洁”“低碳”“安全”“高效”四个关键词是中国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 碳转型,2022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 新时代能源发展方向的根本要求。 1.3 中国能源体系加速变革与新型能源体系的提出 告首次公开提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新时代新 形势下党中央对全国能源工作的再研究再部署, 国内外能源形势的新变化推动中国能源体系 这对能源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二十大之 加速变革。总体看,中国能源安全形势总体可控, 前,学界已经提出了新型能源体系的概念,并在 但在国际层面仍面临较大风险。中国2022年一次 当时的发展阶段及时代大背景下,对新型能源体 能源生产总量为46.6亿吨标准煤,发电装机容量达 系进行了相应解读。二十大以来,国家能源主管 [8] 到25.64亿千瓦 ,能源自给率高达86.1%,相比于 部门、学界与工业界对于新型能源体系相关研究 2016年能源自给率(78.4%)大幅提升。中国能源 领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度,本文将新型能源体系 供应保障基础不断夯实。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能源 的代表性观点整理如表1所示。需要明确的是,新 对外依存度较高,2022年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对外 型能源体系作为新的研究领域,各界对于其内涵 [9] 依存度分别为71.2%、40.5% ,且地缘政治冲突对 特征、发展目标和不同阶段下的重点任务尚未形 中国能源进口产生较大安全风险。中国能源绿色低 成一致看法。在此背景下,开展新型能源体系研 碳转型成效显现,但整体任重道远。2022年,中国 究,明确新型能源体系的内涵特征、建设架构及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占全国发 建设路径,以此为基础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 电总装机容量的47.3%;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7 源体系的对策建议意义重大。 表1 新型能源体系代表性观点 研究者 时间 王炜瀚 [11] 2013年 谢克昌 [13] 2015年 武强 [14] 2022年10月 王锐等 [15] 2023年1月 国家能源局章建华 [16] 2023年7月 何建坤 [12] 2014年 内涵特征/主要观点 建设举措 因地制宜,以整体思路综合利用多种分布式 能源资源 以互联网技术与新型可再生能源相融合 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减缓能源消费的过快增 的分布式智能能源体系 长;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系统节能;

pdf文档 中国新型能源体系内涵特征及建设路径探讨_李金泽

双碳政策标准 >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 全国性标准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1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4-03-14 21:23:55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