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城市规划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2.10 1 我国城市的高速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城 市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需要更好地发挥规划的调控和 引导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于 2008 年正 式施行,为城乡规划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提出了 新的依法行政的要求。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于 2010 年 3 月得到国务院主管部门的批准,标志着学科建 设跨上一个新的高度。城乡规划实践需要深入和拓展。 2 3 1 生态低碳概念的兴起 4 1.1 低碳生态理念的兴起 ( 1 )低碳生态是人类发展的必经之 路  人类文明发展过程需要低碳生态发展 农业文明 → 工业文明 → 生态文明  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已经远远超过地球 的自我修复能力 全球生态赤字 中国各省份生态压力 (来源:中国生态足迹, 2010 ) 5 1.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责任 ( 1 )城乡规划是促进低碳生态发展的重要手段  城乡规划通过对规划要素的合理安排实现低碳生态发展目标 低碳生态发展的方向 城乡规划措施 合理确定发展容量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低污染、低排放、 低能耗发展模式 优化空间布局结构 构筑绿色交通体系 完善提升生态系统 合理安排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有效利用节约资源 深化落实节能减排 6 1.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责任 ( 2 )低碳生态是城乡规划自身完善的需要  城乡规划的领域应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完善  要素增加  方向优化  比重调整  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将得到提升  方法完善  技术进步  量化评估 城乡规划需要加强低碳生态规划要素 7 2 生态低碳的解读 8 2.1 低碳与生态内涵对比 ( 1 )生态内涵  广义生态:强调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动良性发展, 最终达到三者和谐共生  狭义生态: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规划中体现在生态建设和污染控制 广义生态   狭义生态 关注焦点 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关系 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准则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生 实现自然界的稳定、平衡 政策取向 社会进步和自然保护的同时发展经 济 关注自然环境保护 产业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实现非物化和绿色化的生产 治理方式 注重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补偿建设 注重环境治理与相关费用的投入 9 2.1 低碳与生态内涵对比 ( 2 )低碳与生态内涵的异同  相同点:低碳与生态在核心思想上一致  差异点:低碳城市强调减少碳排增加碳汇,是生态城市的子集   功能内涵 经济内涵 社会内涵 空间内涵 低碳 通过削减碳排放,减少对自然影 响 生态 形成共生系统,保护自然环境 以低碳产业、技术为手段,把减 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强调经济中 少碳排放量作为重要内容 的循环利用 以减少碳排放来改善社会发展和 以生态理念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 生活方式 系 强调空间紧凑性、复合性 强调空间多样性、共生性 10 2.2 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内涵对比  低碳城市、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城市  低碳城市: 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 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 生态城市 :从只由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以及与环境 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逐渐扩展到不但指自然系统内部关系协调,而包 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协调以及社会环境内部的关系协调,甚至是美好、 健康、和谐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理想状况  低碳生态城市 :是对资源环境进行自觉设限发展,将资源循环再生作为基 本原则,体现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建设科学、生态健康、资源节约等目 标, 具有可界定性、可操作性,最终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1 2.3 低碳发展的涉及领域  低碳发展的领域组成 有序空间结构 土地混合利用 低碳空间布局 慢行地块尺度 适宜开发强度 低碳交通 低碳 发展 涉及 领域 低碳交通模式 低碳交通政策 低碳能源 低碳资源利用 低碳水资源 低碳废物资源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构成要素 低碳经济转型政策 合理使用电器 低碳生活 杜绝餐饮浪费 节约使用资源 绿色出行方式 12 2.3 低碳发展的涉及领域 (文献简介) ( 1 )低碳空间布局 (潘海啸等, 2008 )  理想有序的区域空间结构  以短路径出行为目标的土地混合使用  适合行人与自行车使用的地块尺度  以公共交通的可达性水平来确定开发强度 城市密度的未来变化趋势 公交走廊模式的区域空间结构 土地混合利用 13 2.3 低碳发展的涉及领域 (文献简介) ( 2 )低碳交通  低碳交通模式 (殷广涛等, 2010 )  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 TOD )模式  快速公交系统  轨道交通系统  步行和自行车系统 新西兰低碳交通行动路径  低碳交通政策 (陈飞等, 2009 )  低碳型交通系统方式  强化交通治理政策  推进公共交通运营管理 英国低碳车辆研发路线图( 2050 ) 14 2.3 低碳发展的涉及领域 (文献简介) ( 3 )低碳资源利用  低碳能源 (龙惟定等, 2010 )  能源利用低碳化  能源供应多样化  能源消耗减量化  低碳水资源 (金元欢等, 201 0) 丹麦热电联产的循环系统  低碳废物资源 (徐文龙等, 201  自然与整体优先 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垃圾资源回收减碳  构建生态景观水体  垃圾收集与运输减碳  控制水环境污染  垃圾处理减碳 0) 15 2.3 低碳发展的涉及领域 (文献简介) ( 4 )低碳生活 (绿萍, 2010 )  合理使用电器  使用能效高的电器,采用合理使用方式  杜绝餐饮浪费 爱惜粮食,使用节能灶具  节约使用资源 节约使用木、纸制用品及水资源  绿色出行方式 鼓励公共交通工具,选择小排量汽车 …… 16 2.4 低碳生态的技术方法  技术方法梳理 方面 内容 交通低碳技术 建筑低碳技术 低 碳 生 态 规 划 技 术 方 法 低碳生态技术 能源低碳技术 污染治理技术 资源利用技术 3 S 信息 分析方法 生态承载分析方法 规划分析方法 生态特征评价方法 空间引导分析方法 规划方案比选方法 17 2.4 低碳生态的技术方法 ( 1 )低碳生态技术 技术分类 技术领域 对城乡规划的影响 建筑低碳技术 u 建筑节能技术 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和提升建筑节能目标 能源低碳技术 u 新能源利用技术 提升新能源比例、拓宽设施服务范围 u 水污染处理技术 改善雨污控制和提高工程技术等水平 u 垃圾处理技术 改进和完善垃圾收集系统 u 水资源利用技术 新增再生水及雨水利用的目标、措施等 污染治理技术 资源利用技术 u 废物资源利用技术 提高垃圾分类收集及回收利用标准 u 新型交通技术 交通低碳技术 u 地下交通技术 u 交通节能技术 考虑新型交通系统应用 加强地下空间利用的统筹协调 指标中考虑交通节能目标 18 2.4 低碳生态的技术方法 ( 2 )规划分析方法  3 S 信息分析方法  缓冲区分析 道路、河流、环境污染源、辐射源等的空间影响范围分析  网络分析 路径分析、资源分配、连通分析、流分析、选址、生态系统局构建 等  可达性分析 大型商业网点、居民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绿地等的选址 19 2.4 低碳生态的技术方法 ( 2 )规划分析方法  生态承载分析方法  土地资源承载力  水资源承载力  矿产资源承载力  水环境承载力  大气环境承载力  城市绿地承载力 20

ppt文档 低碳城市规划-201210-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01页

请访问www.203060.com >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 全国性标准 > 文档预览
101 页 0 下载 9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4-03-14 22:08:19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