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碳文库是一个地产人建立的专业的分享碳达峰碳中和资料的文库网站 http://www.tanwenku.cc/ 二、203060 文库:http://www.203060.vip/ 三、所有 2 万份资料搜索目标:https://203060.vip/soso.html 四、欢迎加入文库会员,199 一年,399 终身。所有资料百度网盘共享,加小 编微信有优惠。 五、加入会员,可获赠价值 999 全网资源,影视,游戏,亲子,有需求联系 小编。 六、见面礼:B 站最全收费类课程合集: 自取地址 :https://www.aliyundrive.com/s/7tXbEop6K5G 双碳会员重磅福利:赠送全网资源: 可以目录查询一下【关键词】 可查询目录:http://123.haohanba.cn 会员赠品 Macro window 总第347期 宏观视窗 在生态文明框架中理解建筑“碳中和” 中国作为碳排放量较多的国家之 题”,但如果没有对建筑伦理和理论的 无不来自其影响。建筑学向生态学的 一,2019年碳排放量达到98.26亿吨, 再思考,没有建造方式的绿色化改变, 学习由来已久,甚至出现过“生态建 占全球比重的29%,减排形势仍然严 没有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努力,没有正确 筑学”这个名词。由一开始的“仿生 峻。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提 的建筑技术和产品研发方向,这道“算 建筑”,向大自然学习“生态的模 出“30·60”碳目标规划:即力争 术题”想得出满意的答案,难度很大。 式”,到“绿色建筑”,减少对大自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 对建筑来说, “碳中和”就是节能 然的侵害,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到 现碳中和目标。这彰显了我国承担应 吗?只有将这个问题放到更大的视野去 今天,建筑“碳中和”的策略需要继 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的决心和担当。 思考,才能得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路径。 续向大自然学习,继续保护自然,尤 什么是 碳中和?碳 中和是指企 中国将“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 其需要进一步建立人和自然的深度连 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 建设整体布局,“碳中和”依旧是剑 接,培养自然节制的生活态度,以绿 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 指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应对气候 色的观念行为带动节能减碳。 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 变化问题的“决战”。所以,我们不 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妨再次回到源头,看看这道困难重重 保护的环境是怎样的存在,建造—这 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达 的“算术题”的起始题设。 个典型的人类活动怎样与之建立良性 到碳中和,一般有两种方法:通过特 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例如碳补 偿;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要完成“碳中和”目标,需要增 加碳汇,更需要将碳排放总量进行大 规模削减。 了解一些生态学,会更了解我们要 的关系。了解愈多愈会发现,一些建筑 以绿色观念行为带动节能减碳 领域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发展到今天,生态学在3个方面 达成了共识: 第一,世界是按照互相依赖的原 则来运转的。 对人和环境的关系有恰当的定位 生态思想是关于如何认识环境, 如何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的不同哲学 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 第二,自然界中有许多值得人类 思想的总和。历史上各种流派的哲学 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 学习的“生态的模式”,比如湿地可 思想中都有相关的内容,毕竟其涉及 发展研究报告2020》,2018年中国 以净化水体、种植某些植物可以防虫 的问题,是哲学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之 民用建筑建造相关的碳排放总量约为 等。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自然还 一。但在18世纪以后,环境问题出现 18亿吨CO2,中国建筑运行的化石能 是比人高明的。 并成为影响文明的重要因素,独立而 源消耗相关的碳排放为21亿吨CO2。 第三,自然界是处于复杂和多样 研究机构CarbonBrief根据中国发布 的变化中的,对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 的最新统计数据推算,2018年中国碳 应给予保护。 成体系的生态思想开始形成。 从上世纪后半期开始,生态思想 促进了建筑思想的发展,很多建筑理 排放总量达100亿吨CO 2。考虑建造 同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生态 论家、设计师一直到今天都将生态思 和运行之和,中国的建筑碳排放量应 学对于现代性、科学技术、经济增长 想作为建筑活动的理论源泉。“碳中 该超过全国40%。 是带有反思态度的,呼唤建立一种现 和”目标的提出,会极大地影响建筑 代的尊重自然、倾听自然的观念模式。 建造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才是 很多领域的碳排放虽然不计入建筑碳 无论像蜂房、蚁巢这样的生态 真正“减碳”的?“减碳”这一目标 排放,但与建筑紧密相关,中国的建筑 模式,还是生态学的系统观、动态 和人性化、舒适、安全等其他目标之 业承担着实现“碳中和”的巨大任务。 观,都对于城市和建筑影响巨大,有 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不是单纯的成 这个任务虽然从字面上看是一道“算术 机发展、有机更新、动态模拟等理论 文“标准”能够界定的答案。建筑师 由于建筑碳排放比重很大,而且 1 2021年第04期 Macro window 宏观视窗 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 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推动建筑业高 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务 质量发展,推进绿色建造工作,住房 1.0.1 为 贯 彻 落 实 绿 色 发 展 理 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 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绿色建造 念,推进绿色建造,节约资源,保护环 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 技术导则(试行)》。 境,减少排放,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推 习惯于从环境、城市、文化角度去更 的讨论,寻找“绿色建筑”的“中庸 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系统。即便 加直接地思考,这种思考带来的设计 之道”,谈何容易。 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也无法忽视这 方向也许更加“减碳”。 同时,人类的文化和环境的变化 种联系对于人的生存的影响。 生态思想的思考起点是人和环境 存在着互动关系。可以说环境危机来 在这种情况下,张扬奢华的建筑 的关系,对这个关系有恰当的定位是 自于人类的野心和贪婪,而环境的变 已经“过时了”,简朴的建筑出现并逐 一切的基础。 化也影响着文化的演进。城市和建筑 渐得到认可。2021年的普利兹克奖得 人类的先民对自然是“敬畏”的 作为文化的外延和载体,必受影响, 主的作品即“对这个时代的气候和生态 情感,人的安定感和自我认知是将自 但这个过程是相当滞后的,而且可能 紧急状况以及社会窘困做出了回应。” 己安放到一个可认知的、有系统的宇 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宙秩序中。 2 1 总则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 要为人类寻求一条面对现实困 境的出路,无疑要反思现代的文明模 但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西 “生态文明”是中国建筑的指路标 式,反思以经济的增长为唯一动力的 方社会开始将自然放在与人相对立的位 生态思想所涉及到的价值问题, 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狭隘的价值判断。 置,可以说一切的环境危机来自于这种 不仅包括道德价值,还包括美学、精 现在,是时候将世界上相互对立、 对立,即便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也没 神、科学以及文化上的价值,当然还 抗争的文明携起手来,发展出一种新 有完全突破这种对立的认知。 要考虑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这些 的人类的环境文化。这种文化保有多元 到近代,因为全球化的影响,地 价值构成整体性的生态思想,应该避 的特质、而又充满互动和生命力,那么 域文化衰败,东、西方趋同,凌驾于 免片面性的价值判断所带来的偏差。 人类文明不但能够迈过环境问题这道 自然之上的思想占了统领地位,将环 生态思想中的伦理观关注的是人 境危机推向严峻的地步。试想,人类 类在环境中的道德行为规范,不同的价 蕴含着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强 是否有一天真的有“超能力”,游刃 值观必然支撑着不同的伦理观。当代的 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 有余地操控环境为我所用?可以说, 生态伦理学主要面对两个方面的议题: 明”理论即突破了旧有思维,是面向 许多寄望于科学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 关于伦理关怀的范围,即人类中心主义 未来的现代文明模式。只有将“碳中 人,都依赖于类似的期望。这究竟是 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现代人对于 和”放到“生态文明”的大框架中去 狂妄的自毁,还是人类进步的终极理 后代人应负怎样的责任和义务。 理解,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 “坎”,而且会进入新的纪元。 想?笔者认为,这恰恰是不同环境价 现在的环境问题已经造成了一定 进行建筑设计和建造活动,才能获得 值观分歧的根源。以不同理解为出发 程度的人类自身生存问题,生态思想 更大的视野,避免将问题机械化,以 点,引出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这个 面对的最紧迫的问题是人类种族的延 整体性的思维、动态有机的工作思路 选择是如此重要,关系到人类的存 续,这是最根本的价值和伦理问题。 获得这道“算术题”的最佳答案。 亡。具体到建筑,其实一直也有这样 而且人类终于意识到,所有的生命都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焦舰)

pdf文档 在生态文明框架中理解建筑“碳中和”_焦舰

双碳政策标准 >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 全国性标准 > 文档预览
4 页 0 下载 3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在生态文明框架中理解建筑“碳中和”_焦舰 第 1 页 在生态文明框架中理解建筑“碳中和”_焦舰 第 2 页 在生态文明框架中理解建筑“碳中和”_焦舰 第 3 页 在生态文明框架中理解建筑“碳中和”_焦舰 第 4 页
本文档由 2024-03-15 00:14:07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