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卷 第 5 期 2022 年 10 月 气象与环境学报 JOURNAL OF METEOROLOGY AND ENVIRONMENT Vol. 38 No. 5 October 2022 赵俊刚,董鑫,尹名强,等. 基于碳中和及气候适应性原则的被动式建筑应用潜力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J]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38(5) :01 - 14. ZHAO Jun⁃gang,DONG Xin,YIN Ming⁃qiang,et al. Research on passive potential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carbon neutrality and cli⁃ mate adaptability—Taking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J] . Journal of Meteorology and Environment,2022,38(5) :01 - 14. 基于碳中和及气候适应性原则的被动式建筑应用 潜力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赵俊刚1   董鑫2   尹名强2   何宝杰2,3,4,5 (1. 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4100; 2.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 气候韧性与低碳城市研究中心,重庆 400045; 3.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5; 4.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江苏溧阳 213300; 5.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1)     摘  要:气候变化及其广泛影响推动世界各国实施碳中和战略。 本文从碳中和建筑理论体系入手,提出碳中和与气候适应 性的建筑设计基本原则,强调对被动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效益( 运行碳) 和实施成本( 隐含碳) 平衡的动态考量,并且根 据场域气候和城市形态特点,关注被动式建筑对场域风、热、光等物理环境特征的适应与反馈。 进一步从场域与气候、建筑类 型、围护结构、通风、采光、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其他技术方面,识别重庆市被动式建筑的碳源 / 汇情景,探讨重庆市“ 湿热、湿冷、 弱风” 气候特征下,应用被动式策略降低建筑碳排放的潜力,借此推动重庆市净零碳城市建设。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碳中和;全生命周期;城市气候;城市形态     中图分类号:P467 / TU - 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 / j. issn. 1673⁃503X. 2022. 05. 001 球减碳和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点领域。 虽然随 引言 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呈 人类活动与温室气体排放加速全球气候变化。 与工业化前相比,2019 年 1—10 月全球平均温度上 升了约 1. 1 ℃ ,导致热浪、干旱、洪水、暴雨和山火等 气象灾害频发 [1] 。 按当前变暖速率,预计到 2030— 2040 年,全球将变暖约 1. 5 ℃ ,届时气象灾害将超出 环境和社会承载能力 [2] 。 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 应对气候变化,倡导并实施碳中和战略,制定了“ 力 争于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 现碳中和” 的目标 [3] 。 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 系统性变革。 首先,碳中和是从传统“ 节能、能效” 向 全面“ 减碳、脱碳” 的巨大观念转变。 其次,碳中和是 全社会各行业的共同目标,需要建筑、工业、交通、电 力、农业和林业等各领域的共同参与。 第三,碳中和 要求在当前高碳排放强度的前提下,通过生产、生活方 式的巨大变化,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零碳。     建筑业是能耗量和碳排放均较高的领域之一。 2019 年,建筑业能耗和碳排放分别占全球总能耗和 总碳排放量的 35% 和 38% [4] ,因此建筑行业应是全 下降趋势,但是在城市化和生活水平同步提升的背 景下,建筑 能 耗 和 碳 排 放 总 量 仍 然 处 于 上 升 状 态。 据统计 [5] ,在推动 2050—2060 年碳中和目标实现的 同时,全球新建建筑需求量为 2. 30 × 10 10 m2 ,预示着 建筑能耗和 碳 排 放 的 大 幅 提 升。 建 筑 材 料 年 平 均 CO2 排放量也将由 2020 年的 3. 5 Gt 上升至 2060 年 的4. 6 Gt。伴随气候变暖和热岛效应的增加,空调制 冷能耗也将大幅提升。 研究表明 [6] ,至 2100 年,全 球气候变暖将导致世界采暖能耗降低 34% ,但空调 制冷能耗将上升 72% ,用于居住建筑采暖 / 制冷年平 均 CO2 排放量也将从 2000 年的 0. 8 Gt 上升至 2100 年的2. 2 Gt。此外,由于建筑老化,到 2060 年大部分 既有建筑将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拆除、改造或修 缮也将增大建筑材料使用与碳排放量。     提升建筑脱碳技术,完善建筑碳排放策略,加强 政策支持与管控,全面削减建筑业碳排放,成为达成 “ 双碳” 目标的关键。 建筑碳排放主要包括运行碳和 隐含碳两个部分,碳汇也具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施 收稿日期:2022 - 05 - 06;修订日期:2022 - 06 - 17。 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21CDJQY - 004)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ZA01) 、重庆社 会科学院碳中和青年创新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2108011) 和广州市哲学社 科规划 2022 年度课题(2022GZQN14) 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赵俊刚,男,1976 年生,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被动式建筑技术策略研究,E⁃mail: 23199199@ qq. com。 通信作者:何宝杰,男,教授,E⁃mail: baojie. unsw@ gmail. com。  2 气象与环境学报 第 38 卷  工及使用过程中,考虑如何最大化地降低运行碳、隐 含碳,并增强碳汇,成为建筑业脱碳的重中之重。 减 少能源使 用、 发 展 可 再 生 能 源 电 网、 建 筑 行 业 电 气 化、开发低碳燃料、推广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是综合 实现运行 碳、 隐 含 碳 和 碳 汇 调 控 的 五 大 关 键 策 略。 动式技术性能还受地域气候主导,处于中国不同热 工分区的被动式建筑节能表现存在很大差异 [11] 。     在“ 双碳” 背景下,被动式建筑技术的地域及气 候适应性、被动策略的选用原则以及技术革新方向, 均需要在地域性与全生命周期碳核算的双重视角下 然而,我国建筑业在推动“ 双碳” 目标过程中,仍以降 低运行碳为主,忽视了建材生产、运输、建设、维护等 阶段产生的隐含碳,尚未关注碳汇对建筑全生命周 期碳排放的影响。     被动式建筑技术与潜力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 可,也是建筑业减少碳排放的主要研究方向。 一方 面,被动式建筑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 [7 - 8] ,能够综 合利用地域资源、能源优势,在降低甚至消除运行碳 的前提下,营造良好的室内物理环境。 另一方面,被 动式建筑运行能够规避对室外环境反向影响,规避 进行综合讨论。 本文针对重庆市气候特点,分析被 动式建筑技术应用,遵循全寿命周期碳评估原则,识 别被动式 建 筑 技 术 碳 源、 碳 汇 特 征, 探 讨 重 庆 市 湿 热、湿冷、弱风气候特征下,应用被动式节能策略降 低建筑碳排放的潜力。 城市环境负担 。 但被动式建筑技术缺少对隐含碳 和碳汇的关注。 例如,被动式建筑要求高保温隔热 效果的围护结构,导致建筑隐含碳增加 [10] ,这在很大 程度上会增加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植被遮阳防 [9] 风是被动式技术的主要辅助策略,也是重要的碳汇 来源,但其碳汇降碳方面的潜力并未充分考虑。 被 1  建筑领域的碳中和理论框架体系 1. 1  全生命周期评估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对于调控运行碳和隐含 碳相对关系,统筹建筑碳排放总量尤为重要。 建筑 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在于如何减少建筑整个生命周 期内的碳排放( 运行碳 + 隐含碳) 。 通过逐步收紧建 筑法规、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供应的脱碳,运行碳排 放正在减少,特别是被动式等高性能建筑,运行碳与 隐含碳所占比例大不相同( 图 1) 。 当前,随着被动式 等 高性能建筑的普及,降低各个过程产生的隐含碳 数据来源文献[12] 图 1  普通建筑( a) 和被动式建筑( b) ( 高性能建筑) 全生命周期内运行碳与隐含碳占比 Fig. 1  Proportion of operational carbon and embodied carbon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ordinary buildings and passive buildings ( high⁃performance buildings) 成为聚焦点。 考虑到不同的社会背景与建筑类型, 隐含碳减排规划可以滞后,但需要与运行碳同步考 虑,不能忽视或转移。     生命周期评估是评估产品生产、使用及其他相 关环节对环境影响的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和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EN) 已经先后制定了具体的标 准 [13 - 16] 。 生命周期评估步骤包括评估范围界定、清 单分析、影响分析和结果解释 4 个阶段。 如图 2 所 示,CEN 标准( EN 15978) [15] 在 ISO 标准 [13 - 14] 基础 上将建筑构件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以下阶段和模块, 不同国家、地区或者行业可根据自身需求或者可操 作性确定评估范围。 目前有从摇篮到大门 / 场地 / 坟 墓等不同的评估范围,完整的碳足迹评估应至少以 “从摇篮到坟墓” 为评估范围。 全生命周期隐含碳评 估依赖建筑构件和建材的碳排清单数据库的支持, 其涵盖了建筑材料和构件提取、加工、运输、修缮、处 置等各项操作的碳排放因子。 影响分析和结果解释为 评估的后处理阶段,旨在从“中点”和“终点”两种角度 及其对应的影响类别讨论评估结果和做出解释。 1. 2  建筑气候适应理论     气候对人类栖居场所具有重要影响,建筑空间 营造策略与技术需要紧密结合气候及环境特点 [17] 。 建筑气候适应性理论不仅是“ 气候适应” 的概念,在 英文语境中,“ 气候适应” 更多被称为“ 气候响应” 。   第5 期 赵俊刚等:基于碳中和及气候适应性原则的被动式建筑应用潜力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实际上,完整的气候适应理论包含了“ 缓解—适应” 机 制,以优化气候资源获取途径和以低能耗模式运 图 2 

pdf文档 基于碳中和及气候适应性原则...用潜力研究——以重庆市为例_赵俊刚

请访问www.203060.com >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 全国性标准 > 文档预览
16 页 0 下载 4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4-03-15 01:09:52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