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碳文库是一个地产人建立的专业的分享碳达峰碳中和资料的文库网站 http://www.tanwenku.cc/ 二、203060 文库:http://www.203060.vip/ 三、所有 2 万份资料搜索目标:https://203060.vip/soso.html 四、欢迎加入文库会员,199 一年,399 终身。所有资料百度网盘共享,加小 编微信有优惠。 五、加入会员,可获赠价值 999 全网资源,影视,游戏,亲子,有需求联系 小编。 六、见面礼:B 站最全收费类课程合集: 自取地址 :https://www.aliyundrive.com/s/7tXbEop6K5G 双碳会员重磅福利:赠送全网资源: 可以目录查询一下【关键词】 可查询目录:http://123.haohanba.cn 会员赠品 建筑行业碳中和实现路径 文 / 林波荣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 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 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 明确建筑行业碳排放定义和内涵 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可以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前 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者指的是在建筑行业发生的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导致的二氧化 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约为 21 亿 或酒店蒸汽等导致的燃料排放;后者指外界输入建筑的电力、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运行碳排放(含 吨二氧化碳,占全国总量的 20% 左右。 建筑行业如何快速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实 现深度减排,不影响人居环境品质的改 善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我 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中的重要议题。 碳排放,主要包括建筑内的直接供暖、炊事、生活热水、医院 热力包含的碳排放。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体系下,一般 将直接碳排放的部门划分为工业、电力、建筑和交通四个行业。 这种语境下的建筑行业碳排放一般只包含直接碳排放。 而我国大部分研究和讨论中涉及的碳排放则包括了直接与 间接碳排放,甚至部分研究和讨论中还涉及了建材(如钢铁、 水泥、玻璃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在 IPCC 体系下, 这部分排放应该算在工业领域,但排放量的多少和未来房屋建 设发展趋势直接相关。此外,建筑运行阶段使用制冷产品,由 于可能产生制冷剂泄露,也会产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未来非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也会逐渐成为减排重点。 只有明确了统一的建筑行业碳排放语境和定义,才可能讨 论形成统一的行业碳减排实现路径。 无论是建筑行业直接碳排放还是间接碳排放, 通过提升节能减排标准来合理引导用能方式、 降低用能需求,或者通过政策设计加快高效 减碳技术产品的推广,都是实现建筑行业综 合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把握我国建筑行业碳排放趋势和特点 从全球看,建筑行业运行用能导致的碳排放占比 28%,全 球建筑相关用能碳排放占比 40%(包含建筑建造)。以 2017 年为例,中国和美国建筑运行用能相关的碳排放占比分别是 20% 和 36%。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伴随我国城镇化和经济水平 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运行碳排放比重越来越大。 2021 . 10 施工企业管理 49 视点观察 THE INDUSTRY 为 0,能否实现碳中和目标取决于直接 18kgCO2/m2 城镇住宅 (除北方采暖) 4.4 亿 tCO2 37kgCO2/m2 公共建筑 (除北方采暖) 农村住宅商品能 6.5 亿 tCO2 5.5 亿 tCO2 除北方采暖外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强度 51kgCO2/m2 碳排放的情况。 24kgCO2/m2 北方采暖 5.5 亿 tCO2 全面电气化是趋势。建筑行业用能 全面电气化是降低直接碳排放的关键。 这里面主要处理好非集中采暖地区建筑 供暖、炊事、生活热水和特殊建筑蒸汽 用能的全电气化问题。 建筑面积 建筑供暖导致的直接碳排放部分主 要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居民供暖 图 1 我国建筑行业碳排放拆分(含直接和间接碳排放,不含建材) 或者是部分公共建筑的供暖。公共建筑 的供暖,基本上可以通过采用高效空气 源热泵或地源水源热泵解决。关键在于 民用建筑建造碳排放(亿 tCO2) 20 建筑行业碳中和路径的几个判断 长江流域(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和小型 办公室、学校建筑的供暖。未来的碳排 15 放增长趋势,取决于这一地区选用什么 途径解决:如果以家用热泵空调为主, 10 那么直接碳排放量不会持续增长;如果 5 改用燃气锅炉或者照搬北方地区的采暖 0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能源相关碳排放(包含建材生产、运输、现场施工) 2014 2016 2018 工艺过程碳排放(水泥生产) 霜等问题,能够满足居民冬季室内供暖 6.5 亿 吨 CO2(排放强度约 51 kgCO2/ m ),农村住宅商品能碳排放约 5.5 亿 约 21 亿吨,占总碳排放的 21%(其中 若考虑建筑相关行业(包括建材生产、 2000 年 6.68 亿吨增长了约 3.14 倍,年 已超过 35%,如图 2 所示。 直接碳排放约占总碳排放的 13%), 较 均增长 6.96%。 2 吨 CO2( 排 放 强 度 约 24kgCO2/m )。 2 运输和工艺过程)碳排放,碳排放比例 m ), 公 共 建 筑 ( 除 北 方 采 暖 ) 约 50 居民采用壁挂炉或者大规模兴建集中供 暖设施,长江流域住宅供暖直接碳排放 不会持续增加。 我国城镇炊事的发展需求已基本稳 这与欧洲趋势基本一致。炊事领域要实 峰时间,并且建筑行业的碳排放达峰必 2 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广,不刻意引导 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系统碳排放达 m ), 城 镇 住 宅( 除 北 方 采 暖 ) 约 4.4 亿 吨 CO2( 排 放 强 度 约 18kgCO2/ 30kWh/ 平米 • 年。如果未来继续在这 定,随着炊事电气化率的提升,炊事领 的总碳排放(直接 + 间接),其达峰时 2 和舒适需求,且全年空调供暖能耗低于 初步研究表明,对于我国建筑行业 如 图 1 所 示, 其 中 北 方 供 暖 约 排 放 5.5 亿吨 CO2(排放强度约 37kgCO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和市场上很 成熟的空调产品,解决了气流组织、除 报告 2020》,我国建筑碳排放总量整 体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 2019 年达到 上升。 多厂家产品应用表明,目前已经有足够 图 2 建筑行业碳排放发展趋势情况(含建材)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 方式,则会带来化石燃料需求的大幅度 然先于电力系统碳排放达峰时间。随着 电力系统的零碳化,间接排放量随之减 域的化石燃料需求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现碳中和,主要考虑如何改变居民长期 以来“无火不成灶,无灶不成厨,无厨 不成家”的明火烹饪习惯,推进全电气 化炉灶技术创新,实现零排放。目前市 实现各气候区、各类型全过程全覆盖, 铁企业,每年排放 1.5 亿 kW 热量。在 菜效率高、速度快、方便快捷,完全可 此外,我国农村地区要满足采暖、 岸线上,目前已建成装机容量为 8000 场上已经出现一些智能变频电气灶,做 合理降低用能需求。 以担当起厨房主流灶具的大任,关键是 炊事以及生活热水需求,目前主要还在 城镇生活热水方面,总体来看需求 区不再推广“煤改气”,而是发展煤改 以后要依靠政策标准加以推进。 还在增长,但是燃气热水器的占比已呈 现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倾向选用 电热水器和电动热泵热水器。热泵热水 采用传统的生物质和散煤。如果农村地 可再生能源,那么这部分碳排放可以进 一步降低。 事实上,我国农村地区具有大量的 器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制造相同的热 可再生零碳能源:一是农村具有足够的 均热效比是电加热的 4 倍,能源利用效 农村具有充足的生物质资源,通过一定 水量是一般电热水器的 4~6 倍,其年平 率高。 对于医院、酒店的蒸汽等特殊用途, 可以考虑通过电驱动热泵或者采用直接 电热来替代分散的和集中的燃气锅炉。 实践表明,即使采用分散的电热方式制 取热水或蒸汽,由于减少了输送过程中 空间,可以大规模发展光伏电力;二是 的加工后可以被高效清洁地利用。这两 类能源目前也都有成熟的技术,关键是 回收这些电厂的发电余热,则可形成 1.2 亿千瓦的供热能力和日产淡水 2246 万 吨 / 日的海水淡化能力,实现零能耗海 水淡化。同时单管送热水到沿海核电和 火电厂 150 公里半径区域,实现“水热 同送”,在周边城市入口实现“水热分 离”,同时为城市提供淡水和供热热源。 最后建筑领域除集中供暖之外的用 的关键,为此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推动 技术创新是根本。建筑用能全面电 技术创新解决热力间接碳排放和电力间 筑行业直接碳排放还是间接碳排放,通 如果全部按照水热联供技术创新的方式 示范建设。 导推广,甚至可能率先实现零碳村镇的 计算)。 标 准 政 策 提 升 是 关 键。 无 论 是 建 将建成约 1 亿千瓦的核电和调峰火电。 能降低和实现碳中和,更需要技术创新。 气化只是把 13% 的直接碳排放转移到电 炉( 按 照 1m 天 然 气 折 合 5kWh 电 力 万千瓦的核电和火电。根据规划,未来 需要通过标准和政策进行合理替代和引 的热损失,其能耗也低于集中的燃气锅 3 我国北方东部沿海长达 1500 公里的海 力行业。要实现 2060 年碳中和,仍需 接碳排放问题。 首 先 需 要 通 过 技 术 创 新, 大 力 发 一是由于建筑设计是引导建筑用能行为 以建筑设计为主导的技术方法创新,推 进空间节能和设备系统节能的融合,大 幅降低供暖、空调、照明、电梯等用能 需求,促进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低碳 用能理念落实。 二是需要开发高性能围护结构新材 过提升节能减排标准来合理引导用能方 展新型低碳北方供暖系统,包括充分利 料和新产品,同时根据各地气候特点确 加快高效减碳技术产品的推广,都是实 网、集中供热,解决 70%~80% 的北方 候的建筑,合理降低用能需求。再次, 式、降低用能需求,或者通过政策设计 现建筑行业综合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的 关键。 2018 年,我国建筑运行用电量为 1.7 万亿 kWh;未来如果认真推进建筑节能, 耗电量可以控制在 3.5 万亿 kWh 左右; 如果不控制用电量,则可能增长到约 5 万亿 kWh。这部分碳排放什么时候达峰, 取决于用电量增长和电力碳排放因子下 降的相对速度。
建筑行业碳中和实现路径_林波荣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于 2024-03-15 03:14:3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