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碳文库是一个地产人建立的专业的分享碳达峰碳中和资料的文库网站 http://www.tanwenku.cc/ 二、203060 文库:http://www.203060.vip/ 三、所有 2 万份资料搜索目标:https://203060.vip/soso.html 四、欢迎加入文库会员,199 一年,399 终身。所有资料百度网盘共享,加小 编微信有优惠。 五、加入会员,可获赠价值 999 全网资源,影视,游戏,亲子,有需求联系 小编。 六、见面礼:B 站最全收费类课程合集: 自取地址 :https://www.aliyundrive.com/s/7tXbEop6K5G 双碳会员重磅福利:赠送全网资源: 可以目录查询一下【关键词】 可查询目录:http://123.haohanba.cn 会员赠品 建筑行业碳中和挑战与实现路径探讨 CHALLENGE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CARBON NEUTRALITY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建筑行业用能全面电气化是降低直接碳排放的关键。除此之外,仍需技术创新解决 热力间接碳排放和电力间接碳排放问题,才可能实现碳中和。 |林波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 碳排放。在 IPCC 体系下,这部分排放应该算在工业领 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 域,但排放量的多少和未来房屋建设发展趋势直接相 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我国建筑行业 关。此外,建筑运行阶段使用制冷产品,由于可能产生 运行碳排放(含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约为 21 亿 制冷剂泄露,也会产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因此 吨二氧化碳,占全国总量的 20% 左右。建筑行业如何 未来非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也会逐渐成为减排重点。只 快速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实现深度减排,不影响人居环 有明确了统一的建筑行业碳排放语境和定义,才可能讨 境品质的改善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我国 论形成统一的行业碳减排实现路径。 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中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对建筑 行业实现碳中和面临的相关挑战和可能的实现路径进 行讨论和分析。 二、把握我国建筑行业碳排放趋势和特点 从全球看,建筑行业运行用能导致的碳排放占比 28%,全球建筑相关用能碳排放占比 40%(包含建筑 一、明确建筑行业碳排放定义和内涵 建造)。以 2017 年为例,中国和美国建筑运行用能相 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可以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 关的碳排放占比分别是 20% 和 36%。根据发达国家经 排放,前者指的是在建筑行业发生的化石燃料燃烧过程 验,伴随我国城镇化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行 中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包括建筑内的直接供暖、 业的运行碳排放比重越来越大。 炊事、生活热水、医院或酒店蒸汽等导致的燃料排放 ;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2020》 ,我 后者指外界输入建筑的电力、热力包含的碳排放。联合 国建筑碳排放总量整体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2019 年 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体系下,一般 达到约 21 亿吨,占总碳排放的 21%(其中直接碳排 将直接碳排放的部门划分为工业、电力、建筑和交通四 放约占总碳排放的 13%) ,较 2000 年 6.68 亿吨增长了 个行业。这种语境下的建筑行业碳排放一般只包含直接 约 3.14 倍,年均增长 6.96%。如图 1 所示,其中北方 碳排放。而我国大部分研究和讨论中涉及的碳排放则包 供暖约排放 5.5 亿吨 CO2(排放强度约 37kgCO2/m2) , 括了直接与间接碳排放,甚至部分研究和讨论中还涉及 城镇住宅(除北方采暖)约 4.4 亿 吨 CO2(排放强度 了建材(如钢铁、水泥、玻璃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约 18kgCO2/m2) ,公共建筑 ( 除北方采暖 ) 约 6.5 亿 吨   2021.01-02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 23 通向碳中和 | CARBON NEUTRAL 暖。公共建筑的供暖,基本上可以通过采用高效空气 源热泵或地源水源热泵解决。关键在于长江流域(夏 热冬冷地区)住宅和小型办公室、学校建筑的供暖。 未来的碳排放增长趋势,取决于这一地区选用什么途 径解决 :如果以家用热泵空调为主,那么直接碳排放 量不会持续增长 ;如果改用燃气锅炉或者照搬北方地 区的采暖方式,则会带来化石燃料需求的大幅度上升。 图 1 我国建筑行业碳排放拆分(含直接和间接碳排放,不含建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和市场上很多厂家产品应用表 明,目前已经有足够成熟的空调产品,解决了气流组 2 CO2(排放强度约 51 kgCO2/m ) ,农村住宅商品能碳 2 织、除霜等问题,能够满足居民冬季室内供暖和舒适 排放约 5.5 亿 吨 CO2(排放强度约 24kgCO2/m ) 。若 需求,且全年空调供暖能耗低于 30kWh/ 平米·年。 考虑建筑相关行业(包括建材生产、运输和工艺过程) 如果未来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广,不刻意 碳排放,碳排放比例已超过 35%,如图 2 所示。 引导居民采用壁挂炉或者大规模兴建集中供暖设施, 长江流域住宅供暖直接碳排放不会持续增加。 我国城镇炊事的发展需求已基本稳定,随着炊事 电气化率的提升,炊事领域的化石燃料需求已经呈现 下降趋势,这与欧洲趋势基本一致。炊事领域要实现 碳中和,主要考虑如何改变居民长期以来“无火不成 灶,无灶不成厨,无厨不成家”的明火烹饪习惯,推 进全电气化炉灶技术创新,实现零排放。目前市场上 图 2 建筑行业碳排放发展趋势情况(含建材) 初步研究表明,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总碳排放(直 接 + 间接),其达峰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系统 碳排放达峰时间,并且建筑行业的碳排放达峰必然先 已经出现一些智能变频电气灶,做菜效率高、速度快、 方便快捷,完全可以担当起厨房主流灶具的大任,关 键是以后要依靠政策标准加以推进。 城镇生活热水方面,总体来看需求还在增长,但 于电力系统碳排放达峰时间。随着电力系统的零碳化, 是燃气热水器的占比已呈现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家 间接排放量随之减为 0,能否实现碳中和目标取决于直 庭倾向选用电热水器和电动热泵热水器。热泵热水器 接碳排放的情况。 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制造相同的热水量是一般电热 水器的 4-6 倍,其年平均热效比是电加热的 4 倍,能 三、建筑行业碳中和路径的几个判断 1. 全面电气化是趋势 对于医院、酒店的蒸汽等特殊用途,可以考虑通 建筑行业用能全面电气化是降低直接碳排放的关 过电驱动热泵或者采用直接电热来替代分散的和集中 键。这里面主要处理好非集中采暖地区建筑供暖、炊 的燃气锅炉。实践表明,即使采用分散的电热方式制 事、生活热水和特殊建筑蒸汽用能的全电气化问题。 取热水或蒸汽,由于减少了输送过程中的热损失,其 建筑供暖导致的直接碳排放部分主要是指长江 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居民供暖或者是部分公共建筑的供 24 源利用效率高。 |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1.01-02 能耗也低于集中的燃气锅炉(按照 1m3 天然气折合 5kWh 电力计算)。 2. 标准政策提升是关键 创新。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开发跨区域联网,多热源 无论是建筑行业直接碳排放还是间接碳排放,通 联合供热,末端燃气调峰新技术。目前推进大温差大 过提升节能减排标准来合理引导用能方式、降低用能 容量区域联网供热技术已经在多个地区实现,其实现 需求,或者通过政策设计加快高效减碳技术产品的推 成本低于燃气供热新模式的推广。 广,都是实现建筑行业综合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的关 其次,我国黄渤海周边地区传统上属严重缺水区, 键。2018 年,我国建筑运行用电量为 1.7 万亿 kWh ; 单独依靠南水北调、引黄济冀等工程不能完全解决缺水 未来如果认真推进建筑节能,耗电量可以控制在 3.5 万 问题。而沿海地区有大量的核电站、火电站和钢铁企 亿 kWh 左右 ;如果不控制用电量,则可能增长到约 5 业,每年排放 1.5 亿 kW 热量。在我国北方东部沿海长 万亿 kWh。这部分碳排放什么时候达峰,取决于用电 达 1500 公里的海岸线上,目前已建成装机容量为 8000 量增长和电力碳排放因子下降的相对速度。 万千瓦的核电和火电。根据规划,未来将建成约 1 亿千 如前所述,我国完全可以在长江流域居民供暖、 瓦的核电和调峰火电。如果全部按照水热联供技术创新 炊事和生活热水方面推行全面电气化,关键是标准和 的方式回收这些电厂的发电余热,则可形成 1.2 亿千瓦 政策的提升。为此,需要建立完备的低碳、碳中和导 的供热能力和日产淡水 2246 万吨 / 日的海水淡化能力, 向下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实现各气候区、 实现零能耗海水淡化。同时单管送热水到沿海核电和火 各类型全过程全覆盖,合理降低用能需求。 电厂 150 公里半径区域,实现“水热同送” ,在周边城市 此外,我国农村地区要满足采暖、炊事以及生活 入口实现“水热分离” , 同时为城市提供淡水和供热热源。 热水需求,目前主要还在采用传统的生物质和散煤。 第三,建筑领域除集中供暖之外的用能降低和实 如果农村地区不再推广“煤改气”,而是发展煤改可再 现碳中和,更需要技术创新。首先,由于建筑设计是 生能源,那么这部分碳排放可以进一步降低。事实上, 引导建筑用能行为的关键,为此需要通过技术创新, 我国农村地区具有大量的可再生零碳能源 :一是农村 推动以建筑设计为主导的技术方法创新,推进空间节 具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大规模发展光伏电力 ;二是农 能和设备系统节能的融合,大幅降低供暖、空调、照 村具有充足的生物质资源,通过一定的加工后可以被 明、电梯等用能需求,促进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低 高效清洁地利用。这两类能源目前也都有成熟的技术, 碳用能理念落实。其次,需要开发高性能围护结构新 关键是需要通过标准和政策进行合理替代和引导推广, 材料和新产品,同时根据各地气候特点确定不同围护 甚至可能率先实现零碳村镇的示范建设。 结构优化方向,打造适应气候的建筑,合理降低用能 3. 技术创新是根本 需求。再次,要基于“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室内 建筑用能全面电气化只是把 13% 的直接碳排放转 环境营造和用能方式,营造低碳健康的室内环境空间, 移到电力行业。要实现 2060 年碳中和,仍需技术创新 为

pdf文档 建筑行业碳中和挑战与实现路径探讨_林波荣

请访问www.203060.com >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 全国性标准 > 文档预览
5 页 0 下载 9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建筑行业碳中和挑战与实现路径探讨_林波荣 第 1 页 建筑行业碳中和挑战与实现路径探讨_林波荣 第 2 页 建筑行业碳中和挑战与实现路径探讨_林波荣 第 3 页 建筑行业碳中和挑战与实现路径探讨_林波荣 第 4 页 建筑行业碳中和挑战与实现路径探讨_林波荣 第 5 页
本文档由 2024-03-15 03:16:21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