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碳文库是一个地产人建立的专业的分享碳达峰碳中和资料的文库网站 http://www.tanwenku.cc/ 二、203060 文库:http://www.203060.vip/ 三、所有 2 万份资料搜索目标:https://203060.vip/soso.html 四、欢迎加入文库会员,199 一年,399 终身。所有资料百度网盘共享,加小 编微信有优惠。  五、加入会员,可获赠价值 999 全网资源,影视,游戏,亲子,有需求联系 小编。 六、见面礼:B 站最全收费类课程合集: 自取地址 :https://www.aliyundrive.com/s/7tXbEop6K5G 双碳会员重磅福利:赠送全网资源: 可以目录查询一下【关键词】 可查询目录:http://123.haohanba.cn  会员赠品  特别策划 Specials  新型能源体系  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意义和构建路径 郝 宇  【摘要】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关系 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攸关人类生存和发展。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世界 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快速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 保障能力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 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既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我国 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构建新型 能源体系需要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替代等原则,综合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总体目标、 发展理念和外部环境,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高质量能源体系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型能源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低碳发展 能源革命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党  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如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人与  有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技术可开采储量却仅为 36.89 亿吨  自然和谐共生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深入考察。其中  和 63392.67 亿立方米,且许多储量开采成本高昂。数据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一新提法是新时代我国  显示,我国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达 20%,其中石油、天  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南,擘画了我国能源体系发  然气和煤炭对外依存度分别约为 73%、43% 和 10%。①  展新的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稳定性和能源  党中央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安全的突出短板。  出台了一系列指导能源革命的新方案、新举措、新政策,  如今,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国际形势风云  新型能源体系是其系统凝练与拓展延伸的最新成果。新  变幻、逆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叠加乌克兰危机等多重地  型能源体系何以重要?新型能源体系“新”在哪里?新  缘政治博弈,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在我  型能源体系如何构建?以上问题是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  国适时推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策背景和“双碳”  系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持续论  战略目标指引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  证和深入探索的重点话题。  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因此,应坚持安全可靠、  新型能源体系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屏障  鼓励创新、适度弹性、稳定有序等原则适时推进新型能 源体系的建立健全,使之成为复杂国际形势下保证国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  能源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屏障。  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  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过程中,一方面,要统筹考量  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  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的双重导向,坚持总体安全观和发  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  展观。以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现代工业已成为现代  建设,确保能源安全。”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尤其是石  经济系统的血液和支柱,经济社会发展无法离开能源资  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消费仍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我国现  源的持续稳定供应。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不  34  确定性和风险促使我国将能源安全纳入持续高度关注的  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快速消耗及其导致的二氧化  议程列表之中,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之间的张力持续攀  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安全双重目标的难度不断  而基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特征,我  加大。随着维持经济发展稳定性的优先级不断提升,绿  国长期以来形成了煤炭“一家独大”的能源利用基本格局,  色低碳发展与能源结构转型面临双重压力。因此,新型  煤炭开发利用份额常年维持在总额的 60% 以上,造成了  能源体系不仅要强调体系的低碳化、绿色化导向,而且  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加等问题。不可否认的  要更加重视协调发展与安全的双重逻辑,发挥经济发展  是,持续高强度的能源开采与大规模利用为我国经济社  稳定器与能源供给蓄水池的核心职能,将总体国家安全  会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动能。近十年,我国能源生产以年  观、发展观与能源领域现实诉求紧密结合,实现传统能  均约 2.4% 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 6.6% 的增长,能  源体系向现代能源体系的稳定过渡。  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 80% 以上。 ② 然而,随着国民经济  另一方面,要坚持稳定、多元、因地制宜的改革方向。  发展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强度逐渐加大,环境污染与碳  作为一个拥有 14 亿多人口和 960 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  排放形势日趋严峻,控碳减排压力与日俱增。面临新时  的大国,任何改革举措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审时度势、  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动能  步步为营,将稳定和可预期的改革思路一以贯之,避免  转换的时代机遇,构建更加多元、清洁、低碳、可持续  出现颠覆性错误从而损害稳步发展的大好形势。对于能  的新型能源体系成为能源产业实现战略性、整体性转型  源领域改革而言,坚持先立后破的基本原则,坚持走生  的当务之急。  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思路要始终坚定、  第 一, 着 力 推 动 能 源 生 产 减 碳 节 能。 相 关 政 策 和  稳步推进。同时,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具有深厚治理经  法规颁布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验的文明大国,中国的能源体系变革需要尊重中国实际、  2021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 10 亿千瓦,水电、  具有中国特色、发挥中国智慧,针对各地复杂而迥异的  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③  区域特点,探索多元有效、因地制宜的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但目前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在我国各类  故而,要在立足传统的同时,有序推动能源体系现代化  能源生产份额中仍超过七成。因此,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长治久安。  应首先进一步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全力推动能源生产加 速向绿色化转型。在坚持传统化石能源短期内支柱性地  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性工程  位的同时应进一步拓展水力、风力、海洋、太阳能、氢 能等多种能源获取渠道,搭建多能互补、产消协同、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条完整、有序替代的新型能源生产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  第二,合理引导能源消费转型升级。碳达峰时间过  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  早将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约束,碳达峰节奏和方式也会  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果。④因此,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保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快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  是对中国的一次严峻考验。根据国务院印发的《2030 年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是向能源革命  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 203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  和绿色低碳转型发起的冲锋号角,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作  比重要达到 25% 左右。尽管我国近年大力推动相关领域  为全球性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节能减排和布局非化石能源加速发展,但能源消费总量  作为与碳达峰碳中和密切相关的重点碳排放行业, 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责任重大。煤炭、石油、天然  仍在不断上升,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近十年年均降幅不到 1%,以此趋势发展较难如期实现既定能源消费结构转换  35  特别策划 Specials  目标。因此,新型能源体系应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指  重要保障,也是我国为助力全球气候治理和节能减排工  引,合理引导能源消费向低碳化、非化石、低能耗方向  作提供的重要示范和公共产品,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争取  转变。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进一步稳定能源消费结构  全球节能减排和气候治理话语权。  调整预期,提前布局绿色化产业替代、技术储备、理念  首先,遵循全球能源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共识,为全  宣传,充分发挥绿色低碳政策的引领、规制、赋能作用;  球降碳减排贡献中国力量。我国一方面坚定维护广大发  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能源产业领域去产能、补短板,逐  展中国家有关碳排放权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积极推进  步淘汰落后低效产能供应,加速引导能源领域技术更新  自身的减碳降耗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碳成就。十  换代,促进可再生能源生产消纳。  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 34.4%,扭转了二氧化碳  第三,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适应性创新。能源绿色低  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社会广泛认  碳转型除了要发动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消费革命来推动,  可的发展理念和宗旨。因此,针对绿色低碳的能源产业  还需要以能源技术革命为支撑。如今发达国家已建立了  发展主流趋势,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要符合全球中  以专利壁垒为核心的技术壁垒,如 2010—2019 年低碳  长期能源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共识,立足本国能源产业转  能源领域 PCT 专利申请数量前三名为丰田、三菱、松下,  型升级诉求和基本降碳减排目标,加速推进能源领域体  ⑤  前十名均为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的企业。 虽然作为  制机制改革,坚持发挥政府主导的引领性作用的同时,  新能源领域的新兴大国,我国在新能源领域也积累了大  更好地借助市场力量,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资源优化配  量的技术储备,但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难以突破现
        
        
            
                
                    
                        
 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意义和构建路径_郝宇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于 2024-03-20 21:52: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