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ICS 27.180 F 19  T/ATCRR 07—2019  准  信  息  团体标准  平  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标  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 储能用蓄电池  (发布稿)  全  国  团  体  Echelon used lithium ion battery—Battery for energy storage  2019—07—08 发布  2019—07—18 实施  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发布  台  平  息  信  准  标  体  团  国  全  T/ATCRR 07—2019  次  台  目  前言…………………………………………………………………………………………………………… Ⅱ  平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息  4 规格………………………………………………………………………………………………………… 2 5 技术要求…………………………………………………………………………………………………… 2 6 蓄电池包/蓄电池系统组装 ……………………………………………………………………………… 7  信  7 检验规则…………………………………………………………………………………………………… 9  全  国  团  体  标  准  8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9  I  T/ATCRR 07—2019  言  台  前  全  国  团  体  标  准  信  息  平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TCRR)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张家港清研再制造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格 林美(武汉)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京城金太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骆驼集团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珠海瓦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天齐锂业资源循环技术研发(江苏)有限公司、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 公司、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天鸿锂清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钜力能科技有限公 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张家港清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电池储能产品质量监 督检验中心(筹)、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金聪、陈海龙、胡建峰、康俊杰、何晓霞、龙伟、李靖、陈建、陈永涛、夏 诗忠、丁莹、高鹏然、郑永强、高洁、区汉成、赵小勇、陈进昭、王文景、曹德定、龙羿、周赵亮、顾 正建、高屹峰、王玉、梁建国、胡坚耀、王海波。  Ⅱ  T/ATCRR 07—2019  储能用蓄电池  平  1 范围  台  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  息  本标准规定了梯次利用锂离子蓄电池储能用电池的术语和定义、规格、技术要求、蓄电池包组装、 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储能用梯次利用锂离子蓄电池,其它应用场景的储能用梯次利用锂离子蓄电池可 参照本标准。  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团  体  标  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93.1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 1 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18384.1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 GB/T 18384.3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 3 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 18455 包装回收标志 GB/T 34014 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 GB/T 34015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 GB/T 31467.3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 3 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 GB/T 3148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36276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JT/T 617.7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 第 7 部分:运输条件及作业要求 T/ATCRR 06 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 检验方法  国  3 术语和定义  全  GB/T 31467.3、GB/T 31484、GB/T 31485、GB/T 36276、GB/T 36945、GB/T 36972、QB/T 2947.3、 T/ATCRR 06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体蓄电池 secondary cell 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单元装置,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 充电。 [GB/T 31485—2015,定义 3.1]  3.2 1  台  T/ATCRR 07—2019 蓄电池模块 battery module 将一个以上单体蓄电池按照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组合,且只有一对正负极输出端子,并作为电 源使用的组合体。 [GB/T 31485—2015,定义 3.2]  3.3  平  蓄电池包 battery pack 通常包括蓄电池组、蓄电池管理模块(不包含 BCU) 、蓄电池箱以及相应附件,具有从外部获得电 能并可对外输出电能的单元。  息  [GB/T 31467.3—2015,定义 3.4]  3.4  信  蓄电池系统 battery system 一个或一个以上蓄电池包及相应附件(管理系统、高压电路、低压电路、热管理设备以及机械总成 等)构成的能量存储装置。 [GB/T 31467.3—2015,定义 3.5]  准  3.5  额定容量 rated capacity 在规定条件下测得,并由制造商标称的电池的容量值。  标  [GB 36945—2018,定义 4.6]  3.6  体  初始容量 initial capacity 新出厂的动力蓄电池,在室温下,完全充电后,以 1I1(A)电流放电至企业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时 所放出的容量(Ah) 。 [GB/T 31485—2015,定义 3.7]  团  3.7  保护装置 protective device 当单体蓄电池或蓄电池包出现温度、电压、电流等异常情况时,保障安全的辅助装置。  国  [GB 36972—2018,定义 3.2]  4 规格  全  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 储能用蓄电池的型号、规格,按 GB/T 36276—2018,第 4 章的规定执行。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外观 5.1.1.1 单体蓄电池 2  T/ATCRR 07—2019 外观不应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平整无毛刺、干燥、无外伤、无污物,且标志清晰、正确。  台  5.1.1.2 蓄电池模块 外观不应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干燥、无外伤、无污物,排列整齐、连接可靠,且标志清晰、正确。 5.1.1.3 蓄电池包  平  所含设备、零部件及辅助设施的外观不应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干燥、无外伤、无污物,排列整齐、 连接可靠,且规格、警示等标志清晰、正确。 5.1.2 编码  息  按 GB/T 34014 的规定,对蓄电池包、蓄电池模块编码后,上传至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备案系统。 5.1.3 极性  信  5.1.3.1 单体蓄电池 端子极性标志应正确、清晰。  端子极性标志应正确、清晰。 5.1.3.3 蓄电池包  5.1.4 外形尺寸及质量  体  符合产品规格书要求。  标  端子极性标志应正确、清晰。  准  5.1.3.2 蓄电池模块  5.2 单体蓄电池性能 5.2.1 基本性能  团  5.2.1.1 初始充放电能量  单体蓄电池按 GB/T 34015 的规定方法进行初始充放电能量试验,应不低于单体蓄电池原出厂额定 容量的 60%。  国  5.2.1.2 倍率充放电性能 按 GB/T 36276—2018,5.2.1.2 的规定执行。  全  5.2.1.3 高温充放电性能 按 GB/T 36276—2018,5.2.1.3 的规定执行。  5.2.1.4 低温充放电性能 按 GB/T 36276—2018,5.2.1.4 的规定执行。  5.2.1.5 绝热温升 按 GB/T 36276—2018,5.2.1.5 的规定执行。 3  T/ATCRR 07—2019 5.2.1.6 能量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  台  按 GB/T 36276—2018,5.2.1.6 的规定执行。 5.2.1.7 储存性能 按 GB/T 36276—2018,5.2.1.7 的规定执行。  平  5.2.2 循环寿命  单体蓄电池按 GB/T 36276—2018,A.2.11 的规定进行过充电试验时,单体蓄电池循环寿命应不低 于 500 次。第 500 次的放电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 80%。  息  5.2.3 安全性能 5.2.3.1 过充电  信  单体蓄电池按 GB/T 36276—2018,A.2.12 的规定进行过充电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 5.2.3.2 过放电  准  单体蓄电池按 GB/T 36276—2018,A.2.13 的规定进行放电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 5.2.3.3 短路  单体蓄电池按 GB/T 36276—2018,A.2.14 的规定进行短路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  标  5.2.3.4 挤压  单体蓄电池按 GB/T 36276—2018,A.2.15 的规定进行挤压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  体  5.2.3.5 跌落  单体蓄电池按 GB/T 36276—2018,A.2.16 的规定进行跌落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 5.2.3.6 低气压  团  单体蓄电池按 GB/T 36276—2018,A.2.17 的规定进行低气压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 5.2.3.7 加热  国  单体蓄电池按 GB/T 36276—2018,A.2.18 的规定进行加热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 5.2.3.8 热失控  全  单体蓄电池按 GB/T 36276—2018,
        
        
            
                
                    
                        
 T_ATCRR 07-2019 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  储能用蓄电池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于 2023-06-11 13:51:5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