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体系 碳中和路线图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The IEA examines the full spectrum of energy issues including oil, gas and coal supply and demand,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electricity markets, energy efficiency, access to energy, demand side management and much more. Through its work, the IEA advocates policies that will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afford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energy in its 30 member countries, 8 association countries and beyond. Please note that this publication is subject to specific restrictions that limit its use and distributio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are available online at www.iea.org/t&c/ This publication and any map included herein are without prejudice to the status of or sovereignty over any territory, to the delimitation of international frontiers and boundaries and to the name of any territory, city or area. Source: IEA. All rights reserved.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Website: www.iea.org IEA member countries: IEA association countries: Australia Austria Belgium Canada Czech Republic Denmark Estonia Finland France Germany Greece Hungary Ireland Italy Japan Korea Luxembourg Mexico Netherlands New Zealand Norway Poland Portugal Slovak Republic Spain Sweden Switzerland Turkey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 Brazil China India Indonesia Morocco Singapore South Africa Thailand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lso participates in the work of the IEA 摘要 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 摘要 2020 年 9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力争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 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世界各国政府为实现净零排放制定目标 的浪潮中,没有任何承诺会比中国的承诺更重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 者和碳排放国,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的减排步伐将是 世界努力将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 1.5℃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报告是对中国政府邀请国际能源署在长期战略方 面进行合作的回应,其中列出了中国能源体系实现碳中和的路径。该报告显示, 实现碳中和符合中国更广泛的发展目标,如增进繁荣和转向创新驱动型的增长。 本路线图中的第一条路径——承诺目标情景(APS)——反映了中国在 2020 年宣布 的强化目标。路线图还探讨了实现更快转型,即加速转型情景(ATS)的影响,以 及它将在缓解气候变化影响之外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路线图研究了清洁能源转型的新阶段将为中国发展带来的技术挑战和机遇,重 点关注长期需求。中国特有背景下所需的技术创新将是本路线图深入研究的关键 领域。报告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方面的考虑,以供中国在关于能源发展的讨论 页码 | 3 国际能源署 2021。 中参考。 致谢、贡献者及其贡献 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 致谢、贡献者及其贡献 本报告由国际能源署可持续发展、技术与展望司能源技术政策处编写。本研究由 Timur Gül ( 能 源 技 术 政 策 处 处 长 ) 设 计 和 指 导 。 分 析 和 制 作 由 Araceli Fernández Pales(技术创新单元负责人)和 Peter Levi 负责协调。 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包括:Thibaut Abergel(建筑、二氧化碳排放分解)、 Praveen Bains(生物能源、地理空间分析)、Simon Bennett(创新政策)、 Niels Berghout(CCUS)、Jose Miguel Bermudez Menendez(氢能)、Cyril Cassisa(气候和能源政策)、Xiushan Chen(气候和能源政策)、Elizabeth Connelly(交通运输)、Chiara Delmastro(建筑、投资)、Alexandre Gouy(工 业)、Insa Handschuch(气候政策)、Zoe Hungerford(电力系统灵活性)、 Jean-Baptiste Le Marois ( 创 新 政 策 ) 、 Hana Mandová ( 工 业 ) 、 Rebecca McKimm(中国政策)、Rachael Moore(CCUS)、Leonardo Paoli(交通运输、电 池)、Faidon Papadimoulis(数据管理)、Uwe Remme(能源供应)、Alan Searl (中国政策)、Jacopo Tattini(交通运输)、Jacob Teter(交通运输)、 Tiffany Vass(工业、材料效率),以及 Daniel Wetzel(电力、就业)。 做出其他贡献的人员包括:Adam Baylin-Stern、Ekta Bibra、Daniel Crow、 Tomas De Oliveira Bredariol、Zhu Erpu、Carlos Fernández Álvarez、Timothy Goodson 、 Craig Hart 、 Taku Hasegawa 、 Paul Hughes 、 Luo Huilin 、 Huang Jingyun、Zhu Linxiao、Li Lishuo、Samantha McCulloch、Jeremy Moorhouse、 Pawel Olejarnik、Francesco Pavan、Apostolos Petropoulos、Amalia Pizarro、 Ryszard Pospiech、Jacques Warichet、Chengwu Xu、Gong Yuanyuan,以及 Yang Ziyi。Caroline Abettan、Reka Koczka、Diana Louis、Per-Anders Widell 和 Zhang Yang 提供了必要支持。 这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下中国专家的合作和投入:燕达(清华大学)、林 今(清华大学)、胡姗(清华大学)、滕飞(清华大学)、王灿(清华大学)、张 健(清华大学)、张强(清华大学)、姜克隽(能源研究学会)、周大地(能源研 究学会)、柴麒敏(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党彦宝(宁夏宝丰 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蒋莉萍(国网能源研究院)、李永亮(中国石油和化学 工业联合会)、秦潇(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王克(中国人民大学)、王志轩 页码 | 4 国际能源署 2021。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熊小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九天(北京师范大 致谢、贡献者及其贡献 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 学)、张龙强(中国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张贤(科学技术部中国 21 世纪 议程管理中心)、张莹(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杨雷(北京大学)。 国际能源署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同事提供了宝贵的评论和反馈,特别是 Mechthild Wörsdörfer 、 Laura Cozzi 、 Tim Gould 、 Brian Motherway 、 An Fengquan、Stéphanie Bouckaert、Peter Fraser、Tom Howes、An Fengquan、 Christophe McGlade、Sara Moarif,以及 Brent Wanner。此外,感谢国际能源署 传播和数字办公室为编写本报告提供帮助,包括 Jon Custer、Astrid Dumond、 Tanya Dyhin、Merve Erdem、Grace Gordon、Christopher Gully、Jad Mouawad、 Jethro Mullen、Isabelle Nonain-Semelin、Rob Stone、Julie Puech、Clara Vallois、Therese Walsh 和 Wonjik Yang。 我们感谢能源基金会为这项工作提供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投入,特别是邹骥、傅莎、 杜譞和杨卓翔。 本研究还得益于国际能源署清洁能源转型计划的资助方提供的资金支持,特别是 法国开发署。研究报告中碳中和创新的有关章节还受益于由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地 平线 2020 研究创新计划下第 952363 号资助协议的资金支持。 Trevor Morgan 负责编辑,Debra Justus 和 Erin Crum 担任文字编辑。 本报告的分析和结论借鉴了国际能源署几次活动和专家咨询会议期间获得的战略 指导、洞见和数据:2021 年 4 月,举行了中国碳中和机遇与挑战高级别研讨会。 来自国际能源署以外的许多专家审阅了本报告,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Aloncle Hervé 法国开发署 Ausfelder Florian 德国德西玛—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协会(DECHEMA) Cattier François 法国电力 陈 新华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 张 达 清华大学 关 大博 清华大学 张 芳

pdf文档 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中文完整版

双碳政策标准 >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 全国性标准 > 文档预览
254 页 0 下载 14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4-01-08 21:50:07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