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 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23〕4 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 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 年 3 月 15 日 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新型储能产业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 型具有重要意义。为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和产业发展前沿,将新型储能产 业打造成为我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 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 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 年)》等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 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 新发展格局,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抢抓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研发创新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坚持合作 引进与重点培育相结合,坚持创新机制与安全保障相结合,推动创新链、产业 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技术、市场、政策驱动良好局面,将 广东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为服务我国能源发展 战略作出广东努力、广东贡献。   (二)发展目标。新型储能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 平大幅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 更加健全,大型骨干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 升。到 2025 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6000 亿元,年均增长 50% 以上,装机规模达到 300 万千瓦。到 2027 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 到 1 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 400 万千瓦。   二、加大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力度   (三)提升锂离子电池技术。 支持开发超长寿命、高安全性、全气候储 能锂离子电池,提升锂电池容量极限,推进新体系锂电池的研发和应用,从材 料、单体、系统等多维度提升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升新型锰基 正极材料性能,提高硅碳、锂复合负极材料应用水平。加强电解液用高纯溶剂、 新型锂盐和功能性添加剂的开发。攻关隔膜关键工艺和设备,研发固态电解质 隔膜。加强智能检测评估、柔性无损快速拆解、有价元素绿色高效提取等回收 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搅拌、涂覆、卷绕、分切、回收利用等高效设备。 (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四)攻关钠离子电池技术。加强钠盐以及水系钠离子电池等技术攻关, 提升能量密度,解决寿命短、放电快等技术问题。加强匹配钠基电池的层状氧 化物、普鲁士白/普鲁士蓝、聚阴离子等正极材料,煤基碳材料等负极材料,以 及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等主材和相关辅材的研究,开发关键材料制备工艺和 电芯制造装备,降低量产成本,支撑供应链体系建设。(省科技厅负责)   (五)融合能源电子技术。加强能源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研发,扩大光伏 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等智能化多样化产品及服务供给。重 点研发智能传感器、电池管理芯片、功率半导体器件、直流变换器、能源路由 器、断路器、柔性配电装备等关键设备,促进“光储端信”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 。 (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负责)   (六)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突破电池本征安全与控制技术,攻关电池智 能传感、热失控阻隔技术。建立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技术体系,提升电芯、 电池包、电池簇以及系统级分级安全管理优化技术,开发储能系统安全态势智 能评估、安全预警及清洁高效灭火技术。研究多元新型储能接入电网系统控制 保护与安全防御技术。突破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快速检测和老化状态评价技术, 研发退役电池健康评估、分选、修复等梯次利用相关技术。(省科技厅负责)   (七)创新智慧调控技术。开发高安全、高效率储能系统集成技术,攻关 系统热管理、充放电管理、智能运维、应急响应等控制技术,提升储能系统可 用容量及系统可用度。研究“源-网-荷”各侧储能集群建模、分区分类、智能协同 控制关键技术,加强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云储能、市场化交易等领域关键 技术攻关。(省科技厅,广东电网公司负责)   (八)发展氢储能等技术。开发质子交换膜电解水、阴离子膜碱性电解水、 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等可再生能源制氢关键技术,提升高压储氢材料与工艺 水平,发展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溶液储氢、固体合金储氢等储运技术,研制相 关制备、转换、储运设备,提高氢储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持续攻关燃料电池 关键技术,加速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双极板、膜电极等核心材 料和器件的国产替代。(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九)开展储能前瞻技术研究。研发新型环保、长寿命、低成本铅炭电池, 开发高导电专用多孔炭材料。开发新型空气电池、固态电池、镁(锌)离子电 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开展长时储能关键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制。发展低成本、高 能量密度、安全环保的液流电池,提升液流电池能量效率和系统可靠性,降低 全周期使用成本。鼓励开发规模储能用水系新电池。突破氨氢转化技术,推动 电催化、生物催化、光催化、电磁催化等技术研发及示范。加强催化剂等甲醇 合成关键技术研发,探索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推动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 压缩空气、储冷储热等其他新型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省科技厅负责)   三、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实力   (十)优化锂电池产业区域布局。 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为重点建 设珠江口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以肇庆、江门、珠海、中山为重点建设珠 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以佛山、韶关、江门、清远为重点建设正极材 料集聚区;以深圳、惠州、东莞、湛江为重点建设锂电硅碳负极材料集聚区; 以珠海、佛山、肇庆、东莞为重点建设锂电隔膜生产制造基地;以惠州、珠海 为重点建设电解液专业园区;以梅州、韶关、惠州为重点建设铜箔、铝箔、聚 偏二氟乙烯膜等辅助材料集聚区;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肇庆为重点建 设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以珠三角为核心,韶关、 汕头及深汕特别合作区为支点建设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集聚区。结合资源禀赋、 技术优势、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等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市建设国家锂电高 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动瑞庆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 鹏辉能源、璞泰来、贝特瑞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锂电龙头企 业投资项目。(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相关地级以上市政 府负责)   (十一)加快发展钠离子储能电池产业。 加速布局钠离子电池领域,推 动金属层状氧化物等正极材料、硬碳负极材料、钠盐电解液及铝箔集流体等核 心材料及电芯中试化生产,推进适应钠盐电池体系的先进工艺和制造设备研制 和应用。支持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动两轮车、微型电动车、5G 基站等领域 示范应用,在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推动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合作。(省发展改革 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韶关市政府负责)   (十二)提升储能控制芯片及产品供给能力。 推动新型储能与新一代信 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关键部件, 提升电力电子器件、传感器等产品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储能控制芯片重大制造 项目,大力发展新型储能用高性能、低损耗、高可靠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功 率器件及模块,推动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产业化推广及应 用。发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实现集成多维度信 息采集能力的高端传感器研发产业化。(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负 责)   (十三)培育发展电解水制氢设备产业。 结合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发展 阶段和应用特点,按照多元布局、梯次发展、引育并重的原则,支持省内碱性 电解水制氢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提升产能规模,加快推进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 装置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阴离子膜碱性、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创新性企 业装备研制和中试生产。(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相关地 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十四)前瞻布局多元化储能领域。开展液流电池领域离子传导膜、电 堆、电解液工程化研制和项目试点。围绕压缩机、膨胀机、换热系统等压缩空 气储能产业链关键环节,引导传统能源设备制造商建设压缩空气储能试点项目。 推进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材料产业化,推动绿氢、绿色甲醇等清洁燃料在重 载交通运输和船舶领域示范应用。推进兆瓦级全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在轨道交 通制动能量回收试点应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 能源局,相关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十五)梯度培育新型储能企业。 鼓励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强 联合,大力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打造链主企业引领、单项冠军企业攻坚、专 精特新企业铸基的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企业群。遴选新型储能产业链“链主”企业 , 完善“省长”直通车的长效服务工作机制,在产业促进、产业空间、工业投资、 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土地和人才保障、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等领域, 依规予以重点支持。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 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等优质新型储能 企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发展改革委负责)   (十六)加大优质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制定 内外资招商一体化政策,围绕新型储能产业链编制招商图谱和路线图,运用专 利导航决策机制建立产业链招商数据库,细化招商目标企业清单,强化以商招 商、以链招商、以侨招商、靶向招商,积极引进一批新型储能高水平创新型企 业、服务机构和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利用好广交会、进博会、 高交会、投洽会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平台,举办新型 储能经贸论坛和产业招商活动,吸引优质新型储能项目在粤落地。(省商务厅、 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四、创新开展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   (十七)积极开拓海外储能市场。鼓励新型储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 打造国家级新型储能产品进出口物流中心。鼓励新型储能企业组建联合体积极 参与国外大型光储一体化、独立储能电站、构网型储能项目建设。顺应欧洲、 北美、东南亚、非洲等市场用能需求,提升“家用光伏+储能”、便携式储能产品 设计兼容性和经济性,持续扩大国际市场贸易份额。积极拓展储能产品在海外 数据中心备用、特种车辆移动储能等细分领域市场。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 上下

docx文档 【政策】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请访问www.203060.com >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 > 地方政策 > 文档预览
14 页 0 下载 13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08-28 13:25:3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