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 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 见》(中发〔2021〕36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 2030 年前 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 号)、《中共江 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 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发〔2022〕2 号)、《省政府关 于印发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22〕88 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好碳达峰碳中 和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委发〔2022〕7 号)部署和要求, 扎实推进全市碳达峰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认真落 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 循,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 紧紧围绕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美窗口”要求,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 1 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 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把碳达 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委“统筹谋划、 节约优先、防范风险、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加快构建绿 色低碳发展体系,稳步扎实推进碳达峰各项工作,明确各地 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 增长,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空间结构,推动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为全 国碳达峰提供试点示范。 (二)工作原则 科学统筹、重点突破。加强全局统筹、战略谋划,系统 高效实施总体实施方案,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 达峰。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强针对性施策, 推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定性作用,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推动企业参与碳排放权、 用能权交易市场,提高节能降碳效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强化制度供给,健全投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 动员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参与碳达峰行动。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大力传承弘扬“张家港精神”“昆 山之路”“园区经验”,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勇气、敢为人 先的锐气,着力破除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机制障碍。大力推 2 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推动关键技术 突破,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稳妥有序、安全降碳。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 科学评估和防范化解绿色低碳转型对产业链、开放型经济的 影响与风险。切实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 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稳妥有序开展碳达峰行动,确保 安全降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 形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 比重显著提升,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合理控制 煤炭消费增长,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 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美丽苏州 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 2025 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1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有序下 降,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3%, 林木覆盖率稳定在 20.55%以上,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 显著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绿色产业规模迈上 新台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 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现代化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基本 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蔚然 成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全面建成美丽 3 江苏标杆城市。到 2030 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 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达目标,非化 石能源消费比重、林木覆盖率持续提升,顺利实现 2030 年 前碳达峰目标,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重点任务 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 施工业重点行业达峰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 碳提质增效行动、绿色低碳城乡建设行动、交通运输低碳发 展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共建行动、内外联动 交流合作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一)开展工业重点行业达峰行动 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绿色低碳 产业。聚焦钢铁、化工、纺织、建材等重点行业,强化产业 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确 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 2030 年前达峰。 1.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 格落实国家煤电、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严禁产能严重过 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新建、扩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 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以能耗强 度控制为约束,合理控制能耗总量,采取强有力措施,对高 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 建立健全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长效机制。 提升能耗准入标准,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严格控制新上 4 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实项目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定期组织 开展能效专项监察和节能督查,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年度 控制计划,细化分解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强化过程管控 和监督考核。积极推动高耗能行业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对 能源消耗占比高的钢铁、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和数 据中心组织实施节能降碳改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 后工艺、落后产品,大幅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切实依规 做好项目的节能审查验收工作,确保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 目达到相关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 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行政审批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县级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级市〔区〕 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加快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电子 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和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群,持续 壮大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 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全力打造高水平创 新集群,加快建设国家级车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试验区。促进工业能源消费低碳化,加快工业电气化技术规 模化应用。加快建立以“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 区、绿色示范基地、绿色供应链”为主体的绿色制造体系, 到 2025 年,累计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 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 150 项,保持全省领先。加速布局数 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 5 度融合,打造一批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 台)。支持张家港市深化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 度融合试点。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建设电子信息及工业互 联网方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双料基地,创建国家“5G+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到 2025 年,战略性新兴产 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 48% 和 55%以上。(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生 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 负责) 3.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进一步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严格落实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 节能评估审查等相关规定,切实控制钢铁产能,确保全市钢 铁冶炼存量项目、技改项目能耗、碳排放总量只减不增。完 善钢铁绿色低碳转型价值链,以张家港市、常熟市钢铁产业 集群等为依托,高水平、高标准打造特色精品钢材基地,重 点发展低碳冶金、氢能、固废资源化利用、钢化联产等产业。 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能源与钢铁生产深度融合,构建”低碳能 源+钢铁”产业共同体。开展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行动计划, 推进 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商用密码、数字孪生等 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加强对氢能冶炼、非高炉炼铁及碳 捕集封存与利用等低碳冶炼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鼓励先 进电炉短流程适度稳步发展。开展废钢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 (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 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 4.推动化工行业碳达峰。调整原料结构,推动化工原料 轻质化。充分发挥化工园区的产业载体功能,鼓励化工企业 搬迁入园,推动产业集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兼并重组, 实现行业资源有效配置。依托张家港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 常熟新材料产业园、常熟经开区化工园、太仓港化工园等化 工园区、集中区,积极培育发展原料依赖度低、资源约束性 小、环境友好、附加值高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新领域精细化 工项目。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改,采用高效节能单元工艺和 设备,推动能量梯级利用、物料循环利用,提升煤炭、电力 等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 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动其他行业碳达峰。巩固去产能成果,严格产能置 换,防止新增过剩产能,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 能。加强纺织行业企业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能源利用高效 低碳化改造、节水改造、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改造。充分发 挥吴江区、张家港市、太仓市纺织基础优势,依托国家级先 进功能纤维中心,加大对功能纤维新材料、高端用纤维材料 及纺织品、前沿纤维新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加强 无水印染等高端后整理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鼓励纺织企业 优先使用绿色纤维原料,提高再生纤维的替代使用比例,有 序推进生物基纤维及制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统筹推进建 材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逐步提高使用电力、天然 气等清洁能源比重。加快全氧、富氧、电熔等工业窑炉节能 降耗技术应用,重点推广水泥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 7 低阻旋风预热器、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等节能 降碳装备。鼓励研发推广新型胶凝材料技术、低碳混凝土技 术以及低碳水泥、高效混凝土等低碳建材新产品。(市工信 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等 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在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有序衔接好化石 能源消费占比下降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加快构建适 应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领域
【政策】苏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于 2023-08-28 13:48:0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