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行政规范性文件库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福 建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闽工信规〔2023〕5 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直有关单位:   《福建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2023 年 7 月 18 日   (此件主动公开)   福建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工业绿色高质量 发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 实施方案》(工信部联节〔2022〕88 号)和我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 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 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省 建设布局,科学统筹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处 理好工业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深化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重点行业碳达峰为突破,着力构建绿 色制造体系,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扩大绿色低碳产品 供给,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原则   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坚持推进工业稳定增长,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满足合理消 费需求的同时,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工业生产各方面和全过程,先立后破,科学 有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各项任务,统筹推动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效率优先,源头把控。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提升利用效率,优化用能和原 料结构,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加强产业耦合链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降低单 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强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重 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攻关,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数字化智 能化赋能绿色化。   政策引领,市场主导。坚持双轮驱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 挥政府作用,健全以碳减排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 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持续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到 2025 年,培育省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 150 家、绿色低碳供应链企业 25 家、绿色低碳园区 15 个,研发、树立典型、推广一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工艺产品及一 批节能降碳项目,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14%以上, 完成国家下达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 显下降。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 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 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 在 2030 年前达峰。   二、重点任务   (一)深度优化产业结构   1.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强链、补链、延链为主 攻方向,优化产业发展层次,大幅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和能效水平,整体提升高附加值产业 环节和产品比重,降低产业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打造绿色低碳转型效果明显的先进制造业 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对标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加快推动钢铁、 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提档 升级,从源头减少碳排放。组织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持续壮大新材料、新能源、新能 源汽车、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等新兴产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通过提升新兴产业比重,促进产业结构低碳化。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 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先进基础材料,以及新型稀 有稀土功能材料、锂电新能源材料、石墨烯等关键战略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 展光伏、海上风电、氢能、智能电网、储能及核电配套技术装备。加快超薄 HDT 高效异质 结太阳能电池和 PERC 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建设,研制大功率海上风电设备,建设高端海上 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全链条”推进氢能装备、高效储能设备等规模化高端化制造。新能源 汽车产业突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着力实施“电动福建”建设,坚持整车和配套产业 同步发展。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化学药与原料药、高端医疗设备、疫 苗试剂、特色中医药、生物制造等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装备、先进环保 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节能材料等。海洋高新产业实施建设“海上福建”行动,加快培 育高技术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海洋高新产业,推进电动船舶 研制推广。(省发改委、科技厅、工信厅、生态环境厅、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理,实行清 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全面排查在建项目,严把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准入关, 依法依规停工整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置换政策,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 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按照产业发展规划、产 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生态环保“三线一单”有关要求做好项目审批、备案和核准。科学评 估拟建项目,对产能已饱和的行业按照“减量替代”原则压减产能;对产能尚未饱和的行业 按照国家和我省产业规划布局,对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备案审批核准项目。对能耗 较高的新兴产业项目引导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提高能效水平。(省发改委、工信厅、生态 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重点行业产能规模。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 政策,加强重点行业产能状况分析预警和窗口指导,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支持符合条件的 大型企业、省属国企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兼并重组,优化产能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实 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完善实施以安全、环保、能耗、质量、技术为主的综合标准体系, 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持续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省发改委、工信厅、 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动产业低碳协同发展。推进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纺织、造纸、食 品等行业节能降碳增效。鼓励钢化联产、炼化集成、林浆纸一体化等发展。利用钢铁、焦 化企业副产煤气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推动炼化、煤化工企业构建上下游相连、互为供 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的产业链。推动工业固体废物高值高效资源化利用,以高炉矿渣、 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的超细粉替代水泥混合材,减少水泥、水泥熟料消耗量。建设一批“产 业协同”“以化固碳”重点项目。(省发改委、工信厅、国资委、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深入推进节能降碳   1.调整优化用能结构。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有序引导 天然气消费,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十四五”期间,合理严格控制钢铁、 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行业煤炭消费增长,鼓励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燃料煤减量 替代,因地制宜推进煤改电、煤改气。鼓励企业、园区就近利用清洁能源,积极推动开展 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光伏+储能”等自备电厂、自备 电源建设。(省发改委、工信厅、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综合考虑电力供需形势,拓宽电能替代领域,推进终端用能 领域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推广新能源汽车、热泵、电窑炉等新型用能方式。 重点推进工业生产过程 1000℃以下中低温热源电气化改造。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先进企业和园区建设,推广应用相关技术产品,提升消纳绿色电 力比例,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省发改委、工信厅、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引导企业、园区加快分布式光 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 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促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系 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园区集中供热、能源供应中枢等新业态。鼓励园区建设 绿色微电网,实施园区“绿电倍增”行动。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省发改委、工信厅、 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大力开展节能降碳升级改造。突出标准标杆引领,鼓励重点用能企业对标能效标杆 水平,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实施工业节能改造工程,实施 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支持工业企业实施低效设备更新改造、工艺升级、 能效水平提升、能量系统优化、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改造项目。在重点行业实施能效、水 效“领跑者”行动。(省发改委、工信厅、水利厅、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持续提升用能设备系统能效。实施变压器、电机等通用用能设备能效提升计划,推 动工业窑炉、锅炉、压缩机、风机、泵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升级。重点推广稀土 永磁无铁芯电机、特大功率高压变频变压器、三角形立体卷铁芯结构变压器、可控热管式 节能热处理炉、变频无级变速风机、磁悬浮离心风机等新型节能设备。开展重点用能设备 系统匹配性节能改造和运行控制优化。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能效标识 符合性审查,综合运用价格、财税等多种手段,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 效设备。(省发改委、工信厅、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1.建设绿色低碳工厂。引导重点用能企业积极建设绿色工厂,推进绿色制造技术创新 及集成应用。实施绿色工厂全过程动态化管理,强化绿色制造第三方评价机构监督管理, 完善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绿色工厂编制绿色低碳发展年度报告,引导绿色工厂进 一步提标改造,加大绿色技术应用改造力度,提升“两化融合”对绿色制造的促进作用,培 育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建成一批绿色低碳工厂。(省工信厅、生态环境厅、市场 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构建完善绿色低碳供应链。在汽车、电子、通信、机械、大型成套装备等行

docx文档 【政策】福建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双碳政策标准 >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 > 国家政策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20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09-06 22:04:46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