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征求对《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 (渝达峰中和发〔2021〕 2 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 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22〕8 号),做好全市工业领域碳达峰 工作,我委牵头草拟了《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根 据相关规定,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对该实施方案的意见。 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 2022 年 10 月 13 日—10 月 22 日,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于 2022 年 10 月 22 日 18:00 前实名反馈至市经济信息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联系人:市经济信息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杨睿妮 联系电话:023-63897443 电子邮箱:cqjienengchu@163.com 附件: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2 年 10 月 13 日 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 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根据《工业和信 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 知》《重庆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结合相关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落实节 约优先方针,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 和市场的关系,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大力推进 工业节能降碳,加快实施重点行业达峰行动,大幅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构建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 (二)总体目标 “十四五”末,产业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累计建成绿色园区 30 个、绿色工厂 300 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 2020 年下降 14.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为 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绿色新兴产业成为工业经济新动能,重点行业整体能效 水平达到先进水平,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成 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 在 2030 年前达峰,力争有条件的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率先达峰。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产业结构 依托产业本底优势和转型需求,立足能源禀赋实际,严把项目准入关,合 理配置产业布局,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1.严守产业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健全高耗 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控机制。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等生态环境保护准入规定。 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严控不符 合准入条件的产能向我市转移,严格落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项 目等量或减量置换政策,加强重点行业产能过剩分析警和窗口指导。全面推动新 建项目进园区,加快中小企业集聚区规范发展,持续引导园外分散企业入园。落 实差别化价格政策。加强能耗、环保、安全、质量领域常态化执法,持续依法依 规淘汰落后产能。(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 局、市应急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 扩大绿色新兴产业在全市制造业中的增长占比。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 电子产品、先进材料、专业软件开发、节能环保装备、清洁能源及储能等绿色新 兴产业不断引优培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绿色低碳企业。以污染防 治和节能降碳需求为导向,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 污染治理集成总包、专业节能、先进环保和清洁生产服务,培育一批能够提供“一 体化”“一站式”“多领域”的第三方服务企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专业化、 市场化、绿色化,提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 市生态环境局、市能源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构建低碳发展产业布局。中心城区要依托科技、教育、金融等方面的优 势,推动产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主城新区要以重点行业企业为牵引,大力实施 绿色降碳改造,积极引育清洁能源、新型储能等绿色产业项目,提升产业链绿色 化水平。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夯实绿色发展本底,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自身发展需求,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鼓励符合条件的区县、产业园区布局一批可引领、有影响的循环化、近零碳示范 园区,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绿色低碳优势的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集群。(牵头单 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两江新区管委会、西部科学城重 庆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各区县政府) (二)深入推进节能降碳 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升工业企业清洁能源 替代使用水平,推进用能低碳化、智慧化、系统化。 1.有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控制非电行业燃煤消费量,推动钢铁、化工、 水泥等行业新改扩建项目煤炭减量替代,有序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程。 支持绿色微电网建设,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式风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多元储能、生物质发电、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 开发运行,构建多能互补的高效能源体系。支持可再生电力在电加热窑炉、高温 热泵、电热储能锅炉等领域电能替代,结合新型储能、储热等技术,促进可再生 能源消纳。深挖工业生产锅炉窑炉电力替代潜力,探索工业生产过程中低温热源 电气化改造,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工 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和园区创建。(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 市生态环境局、市能源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持续提升工业能效。持续开展工业节能监察,聚焦重点企业、重点用能 设备,加强节能法律法规、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加强结果运用, 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价格调控等手段推动企业依法依规合理用能。提 升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能力,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并确保有效运行。实施节 能诊断和能源审计,推动实现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鼓励企业采用认证手 段提升节能管理水平。发挥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引领作用,带头开展节能自愿承诺。 鼓励企业对标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或国际先进水平,加快主要产品工艺升级与绿 色化改造,推动工业窑炉、锅炉、电机、压缩机、泵、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系 统节能改造。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模式实施改造。(市发展 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深化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应用,加强工业设备大数 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推广数字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等信息系统,提升企业能源 供给与能耗监测预警能力,促进企业能源可视化、能耗最优化,推动构建面向节 能降碳管理的数字孪生系统。统筹绿色低碳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鼓励企业基 于能源管控系统探索实施数字化碳管理,协同推进用能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管理,逐步形成涵盖重点用能企业碳排放监测评价、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数据、重点产品产能产量监测预警、重点用能设备在线监测等在内的管理 体系。(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大数据发展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积极推行绿色制造 推动现有企业、园区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精准提升市场主体绿色低碳水 平,引导绿色园区低碳发展,打造绿色制造体系低碳升级版。 1.培育创建绿色低碳工厂。强化自愿性清洁化诊断培育支撑作用,推动绿 色制造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不断提升绿色工厂体量。探索现有绿色工厂分级动 态管理机制,形成优中选优、进退有序的梯度结构。加强第三方评价机构规范化 管理,构建绿色低碳服务机构“白名单”。鼓励绿色工厂中市属重点国有企业编 制绿色低碳发展年度报告,实施低碳战略发展。培育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 绿色低碳工厂创建提供“一体化”“一站式”“多领域”的绿色制造综合服务。 引导绿色工厂进一步提标改造,以“低碳”“零碳”为目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打造“超级能效”工厂和“零碳”工厂。(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国 资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持续创建绿色园区,强化园区节能降碳基础设 施建设。以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和产业循环式组合为导向,加速绿色产业项目集 聚式发展,打造园区内绿色低碳产业链条。推动有条件的绿色园区低碳升级,规 范园区碳排放科学管理,健全园区碳排放管理机制。鼓励园区内企业深度参与碳 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及绿色电力直购等资源环境权益交易。鼓励园区创新工 业技术减排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应用场景及载体,探索园区碳汇发展新模式。 开展近零碳园区试点,打造一批近零碳试点建设优秀案例。(牵头单位:市经济 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两江新区管委会、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经开区管委会、各区县政府) 3.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支持优势企业创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实施绿 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优先采购绿色产品,促进上下游企业绿色协同发展。支持 领军企业、市属重点国有企业以全供应链思维促进产品脱碳,搭建供应链绿色低 碳信息管理平台,优先将绿色工厂纳入合格供应商,发布核心供应商碳减排成效 报告方案,实现上下游企业碳排放、碳足迹等数据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 加快铁路专用线和管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化大宗货物运输方式和厂内物流运 输结构。(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等部门按职 责分工负责) 4.促进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引导绿色设计和 绿色制造,在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创新等细分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挖掘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潜力,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及能源资源计量服务, 为中小企业提供能源审计、能效评估、能源监测、技术咨询等绿色改造支撑。打 造面向中小企业绿色低碳专业化服务平台,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碳排放登记公示、 技术支撑、绿色金融、能源托管等服务,提升中小企业绿色制造能力。(市经济 信息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围绕钢铁、建材、印染、工业涂装等行业全面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将使用有毒有害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的重点企 业优先纳入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诊断评估。将 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结果作为专项资金支持、试点示范建
【政策】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于 2023-09-06 22:06:2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