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扫上方二维码,点击对应PDF文件 丨加入星球会员下载,内含1W+资料 文章目录 1、新型储能标准汇总 2、新型储能概念优势 3、新型储能技术分类 4、新型储能商业模式 5、新型储能现存问题 6、新型储能发展趋势 01 新型储能标准汇总 我整理了160份新型储能标准,包含规划设计、设备试验、施工验收等。以下为标准 部分内容截图,如需下载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或在后台回复“0424” 1、电力储能系统术语 标准定义了电力储能系统适用的术语,包括设备参数、试验方法、设计、安装、运 行、环境和安 全问题所不可或缺的术语。适用于并网的电力储能系统,电力储能系统 能够从电力系统中获取电能,存储在内部,并能够向电力系统注入电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电化学储能电站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或扩建的,额定功率为500kW且额定能量为500kWh及以上电 化学储能 电站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3、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功率为500kW且容量为500kW·h及以上的固定式电化 学储能电站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丨扫上方二维码,点击对应PDF文件 丨加入星球会员下载,内含1W+资料 02 新型储能概念优势 新型储能主要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 目”,由于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更加匹配,优势逐 渐凸显。 从技术发展路线来看,新型储能目前多种技术并进。从当前来看,压缩空气储能、液 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熔盐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这六种新型储能路线 最值得关注。 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的优势。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通常为6至8年,而新型储能中的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周期只需 要3至6个月,新型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建设周期则一般为1.5至2年。 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往往需要找地势落差较大的地方,但容量效益强、单站规模大,适 宜电网侧大规模、系统级应用;新型储能单站体量可大可小,环境适应性强,能够灵 活部署于电源、电网和用户侧等各类应用场景,可以作为抽水蓄能的增量补充。 “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实现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实现了实质性进 步。 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1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 超过400万千瓦。以电化学储能技术为例,近年来,电池安全性、循环寿命和能量密 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得到大幅提升,应用成本快速下降。近5年,锂电池能量密度提高了 1倍以上、循环寿命提高了2至3倍、应用成本下降超过60%。 03 新型储能技术分类 电化学储能技术:电池储能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型储能技术之一。 根据电池的化学成分和工作原理不同,电池储能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锂离子电 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电池储能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自放 电等优点,而且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储能和输出。 热储能技术:热储能技术包括盐蓄热技术、热泵技术等。 热储能技术利用热量的传递和转化来进行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具有高效、稳定、安全 等特点。热储能技术可以在热源充足的情况下,为建筑、工业、交通等领域提供热 能。 机械储能技术:机械储能技术包括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 机械储能技术利用机械能的转化和储存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输出,具有高效、安全、 长寿命等优点。机械储能技术可以为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系统提供储能和平衡能力。 04 新型储能商业模式 各省份的新型储能规划推动了国内储能装机容量的增长,各地政府出台的新型储能配 置补偿政策成为国内新型储能装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同时大量新型储能补贴政策的实施,加快了新型储能的商业化进程,新型储能市场能 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各方的努力不断推动新型储能的产业化进程,逐渐形成了以下 几种收益模式: 1、新能源容量租赁 容量租赁费是是决定独立储能项目经济性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关于鼓励可再生 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独立储能电站可以向需求 方提供容量租赁,并收取对应费用,费用标准目前并未确定,大致在300元/kW·年左 右,主要基于项目的收益要求。 目前,新能源储能容量租赁尚处于发展初期,对于100MW/200MWh的储能电站,按 80%容量完成租赁,租赁标准300元/kW·年测算,全年容量租赁约2400万元。 2、辅助服务补偿 2021年8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新版《并网主体并网运行管理规定》和《电力系统 辅助服务管理办法》(简称新版“两个细则”),正式承认了新型储能拥有独立的并网 主体地位,需要遵守安全稳定运行相关规定的同时,也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获取收 益。 2022年6月,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印发南方区域新版《两个细则》,首先提高了独 立储能电站的标准,再次确定了其主体地位,同时鼓励探索其收益模式,提高补偿标 准,促进了其商业模式的完善。 目前,新型储能常见的辅助服务形式主要有调峰、调频(包括一次调频、二次调频) 两类,各地区的具体收益不同,但调峰多为按调峰电量给予充电补偿,价格从0.15 元/kWh到0.8元/kWh不等;而调频多为按调频里程基于补偿,根据机组响应AGC调 频指令的多少,补偿0.1-15元/MW的调频补偿。 3、电力现货市场 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储能电站可以根据电网的负荷预测曲线等数据,合理制定自己 的充放电计划,并按照现货市场价格结算。进入电力现货市场后,充电时为市场用 户,从电力现货市场直接购电;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在现货市场直接售电。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同 时明确指出独立储能电站向电网送电的,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 金及附加,约减少储能电站度电成本0.1-0.2元/kWh。当前现货市场价差套利机制逐 渐完善,2022年日现货价差超过1元/kWh时有出现,为独立储能电站的利用价差套利 获取更大利润带来了空间。 4、容量补偿 2022年11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和 《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各地区要结合实际需要,建立市 场化容量补偿机制,用于鼓励各类电源投资建设、保障系统发电容量充裕度、调节能 力和运行安全。新型储能与备用火电在系统中的作用类似,利用小时有很大的不确定 性,仅靠电量电价难以维持经济性,因此需要容量电价予以补偿。 但与抽蓄、火电不同的是,电化学电站建设便捷,调节性能优异,国家政策方向是将 电化学储能尽可能推向电力市场去获利,容量电价仅为电化学储能收益保底手段。 05 新型储能现存问题 一是新型储能成本居高不下,距全面商业化应用还有较大差距。 以电池储能为例,相关机构预测,到2035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对于锂离子电池 的需求超过3500GWh,旺盛的需求除了对锂资源提出挑战,也造成锂离子电池成本 居高不下,当前锂离子电池尚无法满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需求,更难以支撑上亿千 瓦级的储能市场,同时非电池部分成本仍占到储能系统成本的50%,如何降低成本将 是未来重要任务。 二是新型储能价格机制未建立,商业模式仍有待探索。 当前只有部分省份对独立共享储能建立了较为明确的市场规则,但相关规则基本只着 眼当下,无法长期适用。对于用户侧储能,除峰谷差套利外尚无其他盈利模式;对于 电网侧,收益结构不明显。同时,储能产业链尚未形成闭环,储能废旧设施回收利用 政策体系仍有待建立完善。总体来看,适合国内储能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 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是新能源配置储能标准缺失,监管难度加大。 没有价格标准的限制,储能设备成本对于盈利能力有限的新能源发电项目造成极大压 力,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小规模的储能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储能电池回收报废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有待建立,多种 电池回收处理兼容性有待加强; 四是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落地实施较为困难,同时调用次数不够。 示范项目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需要通过实际项目进行验证和优化,且落地后调用次 数不能得到保障,经济性无法保证,难以获得市场和投资者的青睐,在资金、应用场 景、审批流程等多重因素制约下,面临很多困难。 合理解决以上问题,是新型储能高速发展以及实现商业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政策引 领在新型储能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电价改革也是实现新型储能商业化的有 效手段。 因此,拟向政府和电网公司分别提出相应建议: 拟向政府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明确储能定位,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新型储能技术的顶层设计及价值体 现; 适度拉大峰谷价差,鼓励进一步拉大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上下限价格,引 导用户侧主动配置新型储能; 建议借鉴浙江、辽宁储能电站运行经验,推广两部制电价在储能电站的应用; 鼓励储能发挥多元作用,谁获益、谁付费,确保储能的收益多元化; 借鉴广东省储能辅助服务纳入电价的政策,由全体用户共同分担储能成本; 鼓励以配建形式存在的新型储能项目,通过技术改造满足同等技术条件和安全标 准时,可选择转为独立储能项目; 制定户用储能、光储充一体化等适应性产业政策,推动“双碳”触达能源应用底 层; 建议不断完善替代性储能准入的技术管理、成本经济管理和运营管理机制,建立 适配各区域电力市场发展现状的成本疏导机制和定价模式。 拟向电网公司提出以下建议: 鼓励探索同一储能主体可以按照部分容量独立、部分容量联合两种方式同时参与 的市场模式; 借鉴山东省储能电站的运营调度政策,独立储能电站向电网送电的,其相应充电 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储能最低运行小时数、最少调用次数等保障性政策应在更多省份、更多领域推广 应用; 鼓励储能主体在电力运行中发挥顶峰、调峰、调频、爬坡、黑启动等多种作用, 增多调用次数; 光伏电站配储比例、配储时长、分摊储能成本有一个最优比例,需合理制定; 开展多种储能技术工程、运维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实证,促进多元化储能技术的 应用; 加大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投入,降低储能成本,同时提高储能系统安全性。 06 新型储能发展方向 1、提高能量密度:新型储能技术需要不断提高能量密度,以满足更高的能量需求。例 如,钠离子电池、钙离子电池等储能技术的能量密度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 2、降低成本:新型储能技术需要不断降低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例如,通过技术 创新和规模化生产等方式降低成本。 提高安全性:新型储能技术需要不断提高安全性,减少安全隐患。例如,通过设备设 计、安全系统、操作培训、安全监控等方面加以改进。 3、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型储能技术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 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回
新型储能标准、案例、模式、趋势汇总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于 2023-09-10 17:13:1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