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等 17 部门关于印发 《浙江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 2023 —2025 年)》的通知 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文明办、发展改革委、经信局、教育局、科技局、公安 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 交通运输局、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浙江海事局所属各分支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 动计划》,我们编制了《浙江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3-2025 年)》,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民政厅 浙江省司法厅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浙江省建设厅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海事局 中国民用航空浙江安全监督管理局 2023 年 8 月 30 日 (此件依申请公开) 浙江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 《“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改善全省声环境质量,特制定本行 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 “统筹规划、系统施策,分类管控、聚焦重点,齐抓共管、全民共治”的基本原 则,大力实施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治理,切实 解决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噪声污染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共同 守护“浙里宁静”。 (二)主要目标 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明确有关部门的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稳步提高治理水平,持续改善声环境质量,探索噪声扰民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途径,逐步形成宁静和谐的文明意识和社会氛围。到 2025 年,全省声环境功 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 85%以上,噪声信访投诉明显下降。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制度标准体系建设 1.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地方法规标准建设。加快制定《浙江省噪声污染防治 条例》,研究制定地方噪声排放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省生态环境厅牵头, 各有关部门参与) 2.完善声环境功能区管理。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规 划的制修订情况,及时划定或调整声环境功能区。开展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 评估,2023 年底前,各设区市完成评估及问题整改,其中杭州市、宁波市按 照要求提前完成评估。严格落实国家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要求,2023 年底前,杭州市上城区、义乌市、绍兴市柯桥区启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 划定试点工作。(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等参与,各市、县〔市、 区〕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市、县〔市、区〕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3.落实声环境质量改善责任。指导未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设区市编制声 环境质量改善规划及实施方案。2024 年起,发布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和噪声 污染防治年度报告。(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 (二)严格噪声源头管控 4.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制定、修改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运输规划或对相关 规划进行重大调整的,依法进行规划环评,充分考虑噪声污染影响,合理安排 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业集中区等与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之间的布局。科 学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的选线选址,新建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高架 快速路、输变电工程等要尽量避绕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满足防噪声距离 等“邻避”要求,充分落实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相关要求,防止或减轻噪声污染。 民用机场选址要符合防噪声标准要求,并划定噪声敏感建筑物禁止建设区域和 限制建设区域。(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省机场集团、民航浙江安全监督管理局、杭州铁路办事处按职 责负责) 5.优化噪声敏感建筑物布局。科学规划住宅、学校等噪声敏感建筑物位置, 避免受到周边噪声的影响。在交通干线两侧、工业企业周边等地方建设噪声敏 感建筑物时,应间隔一定防噪声距离,并充分考虑交通干线远期扩容改建需求, 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等标准要求,不符合标准规范的,不得通过验收、 交付使用。中小学校合理布置操场等课外活动场地,加强校内广播管理,降低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教育 厅等参与) 6.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组织对生产、销售有噪声限值国家标准的重点产品 进行监督抽查,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在电梯安装监督检验过程中开展噪声检 测,对运行噪声检测不达标的督促整改。(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参 与) (三)严格工业企业噪声污染监管 7.实施排污许可和重点排污单位管理。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或进行排污登 记,并加强监管。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单位持证排污,按照规定开展自行监测 并向社会公开。依据《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编制和发布噪声重 点排污单位名录,督促噪声重点排污单位依法开展噪声自动监测,及时与生态 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平台联网。(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8.深化工业噪声污染治理。督促工业企业加强厂区内固定设备、运输工具、 货物装卸、生产作业等噪声源管理,切实采取减振降噪措施,确保达标排放, 控制非稳态瞬时噪声排放,避免引发扰民问题。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治理技术, 打造行业噪声污染治理示范典型。央企、省属国企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 模范带头和引领示范作用,成为噪声治理的行业标杆。(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9.加强工业园区噪声管控。优化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进行噪声污染分区管 控,引导五金加工、冲床冲压等高噪声排放企业搬迁入园,严控噪声污染严重 的工业企业向乡村居住区域转移。鼓励开展“宁静园区”创建工作。(省生态环 境厅、省经信厅按职责负责) (四)加强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监管 10.落实建筑施工噪声管控责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要明确建设单位、施 工单位噪声污染防治责任和任务措施等要求。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将噪声污染防 治费用列入工程造价。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制定并落实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 案,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和振动影响。(省建设厅负 责) 11.加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夜间建筑施工管理。完善夜间施工证明的 申报、审核、时限以及施工管理等要求,严格规范夜间施工证明发放。督促建 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依法取得夜间施工证明,并进行公示公告。夜间建筑施工优 先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工艺,加强进出场地运输车辆和作业机械、物料装卸 等管理,尽量减少对周边敏感建筑物的噪声影响。鼓励建立与周边居民的沟通 机制,探索实施夜间施工噪声扰民补偿。(省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司法 厅(省综合行政执法办)等按职责负责) 12.推动噪声污染防治示范工地建设。对建筑施工工地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将落实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纳入“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优良工 地”评选条件,评选中优先考虑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措施扎实、成效明显 的工地。按规定设置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并与监督管理部门联网,实现自动化、 精细化监管。(省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负责) (五)加大交通噪声污染监管 13.严格车船噪声污染治理。科学划定禁止机动车行驶和使用喇叭等声响装 置的路段和时间,依法设置相关标志、标线,向社会公告。鼓励在禁鸣路段设 置机动车违法鸣笛自动识别系统,抓拍机动车违反禁鸣规定行为。严禁驾驶擅 自拆除、改装或损坏的机动车以轰鸣、疾驶等方式造成噪声污染。机动车船音 响器材应当控制音量。加强内河船舶行驶噪声监管,推动内河船舶应用清洁能 源,船舶靠港应当按规定使用岸电。(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 厅、浙江海事局按职责负责) 14.推动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公路和城市道路路面、桥梁设施、 轨道交通的维护保养,保持声屏障等既有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并按照 规定进行噪声监测。在城市快速路、城市高架、城市轨道交通途经噪声敏感建 筑物集中区域、居民投诉集中等线路段,采用低噪声路面材料、建设全封闭或 半封闭隔声屏障、改进或取消不必要的减速带、提升路面平整度、种植绿化隔 离带等措施。开展交通噪声污染综合治理,解决一批噪声污染严重影响群众利 益的历史遗留问题。(省交通运输厅、省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负责) 15.落实铁路噪声污染防治要求。根据《铁路机车车辆鸣笛噪声污染防治监 督管理办法》,推动铁路列车鸣笛噪声污染综合整治,推行市区铁路道口平面 改立交;加强对铁路线路和铁路机车车辆的维护保养,确保减振降噪设施正常 运行,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噪声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推进穿越城区的既有 铁路改造和货运铁路外迁,短期内无法外迁的,推动在铁路两侧设置封闭防护 栅栏。(杭州铁路办事处负责) 16.实施机场噪声污染防治。落实机场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禁止建设区域和 限制建设区域的管控要求。民用机场管理机构按要求制定减缓机场周围民用航 空器噪声实施方案,会同航空运输企业等单位,采用低噪声飞行程序,合理安 排飞行时间。到 2025 年底,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机场、温州龙湾国际机 场、嘉兴机场具备民用航空器噪声事件实时监测能力,监测结果向民用航空、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送。(民航浙江省监督管理局、浙江省机场集团、省生态 环境厅等按职责负责) (六)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治理 17.严格商业经营活动噪声管理。文化娱乐、体育、餐饮等商业经营者应合 理控制营业时间,严格管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噪声污染,对使用的空调器、冷 却塔、油烟机等设备设施采取优化布局、集中排放、采取减振降噪措施,加强 维护保养,防止、减轻噪声污染。禁止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其他持续反复发 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各有关部门按职责负责) 18.规范文化娱乐和旅游活动。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内部视情况设置 宁静管控区域,张贴保持安静的提示标识和管理规定。推动地方和行业组织发 布广场舞活动倡议或文明公约,加强广场舞爱好者自律管理。将噪声污染防治 纳入文明旅游宣传内容,在节假日前开展宣传提示;倡导旅游景区在讲解服务 中减少扩音设备使用,向游客宣讲公共场所噪声污染管理相关规定。(省文化 和旅游厅负责) 19.细化公共场所管理要求。加大对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 开展娱乐、促销、广场舞、体育锻炼等产生噪声污染活动的管理力度。公共场 所管理者应明确区域、时段、音量等管控要求,通过预约登记活动团队、推广 使用无线耳机和定向音响设备等方式进行引导规范;根据需要设置噪声自动监 测和显示提示设施,具备条件的可与当地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部门联网。 (各有关部门按职责负责) 20.细化居民住宅区噪声管控。督

docx文档 【政策】《浙江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双碳政策标准 >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 > 国家政策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9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10-07 10:48:35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