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首页
频道
网站升级
请访问www.203060.com
双碳报告研报
双碳企业项目
地产卖炭翁
会员中心
首页
网站升级
请访问www.203060.com
双碳报告研报
双碳企业项目
地产卖炭翁
上传文档
会员中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关于完整准确全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广东省碳达 峰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切实发挥广东碳交易市场机制作用,有 力支撑广东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 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 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 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降 强度控总量,着力创新市场机制,着力深化国际合作,着力推动 高质量发展,加快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支撑广东如期实现碳 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工作原则。 统筹部署、分类施策。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高质量发展内 涵为总领,统筹考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与碳市场配额总 量目标衔接。对纳入碳交易市场的各领域、各行业,要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 工作目标要既满足生态文明发展又符合自身实际情况。 — 2 — 整体推进、创新示范。全面准确认识碳交易市场化机制促进 碳达峰的作用,提升减碳政策工具协同性,吸纳多元社会资金, 促进各类减碳主体共同参与,积极稳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双轮驱动、传导畅通。加强政府顶层制度规划指导、规范运 作、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推 动市场机制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的耦合联动,形成有效激励约 束机制。 强化认识、防范风险。强化资源有偿使用理念,营造全面低 碳转型良性氛围,促进各类减碳主体共同参与。分阶段、有步骤 推进广东碳市场深化改革,稳妥开展机制体制、产品工具等创新, 强化风险意识,守住市场安全底线。 (三)主要目标。 力争到 2025 年,广东碳市场活跃度、产品创新性及服务能 力持续提升,碳定价体系持续完善。碳市场建设与碳达峰行动有 效融合,纳入碳交易的企业碳排放占全省能源碳排放比例达到 70%。碳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机制和碳排放“双控”要求有效衔 接,碳市场与绿色电力、碳标签等政策工具协同作用显现,粤港 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总体上,碳交易支持广东碳 达峰工作的框架体系基本建立。 力争到 2030 年,碳市场运行实现成熟化专业化,与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相匹配的碳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定价基本反映减 碳成本,纳入碳交易的企业碳排放占全省能源碳排放比例达到 — 3 — 75%。粤港澳三地市场化减碳机制合作加速融合,粤港澳大湾区 碳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国际碳定价机制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 逐步形成“国际+国内”“强制+自愿”开放有序的碳市场体系, 有力支持广东实现碳达峰目标, 为广东 2060 年实现碳中和奠定坚 实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完善广东碳市场发展体系。 1.完善碳市场政策制度。持续完善碳市场配额分配、监测、 报告、核查、交易、履约等环节的制度体系。优化核查评议规则, 建立第三方机构动态管理机制,提高碳排放报告与核查质量。修 订完善《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 《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管理的 实施细则》 《广东省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的实施细则》 《广 东省碳排放信息核查工作管理考评办法》 等。 (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2.优化目标设置与考核。以全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 推动重点行业碳排放控制目标与碳市场配额总量充分衔接,实行 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探索行政与市场激励约束相结 合的碳排放双控制度,纳入碳市场企业的碳排放量原则上不再重 复计入所在地区碳排放量。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生态环境厅参 与) 3.完善碳配额总量与分配。根据全省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 目标,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情况,合理设定衔接碳达峰目标的年度 碳配额总量、抵消机制总量,进一步完善重点行业碳配额分配基 — 4 — 准法体系,优化碳配额分配有偿发放比例、基准线及年度下降系 数等要素。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导向下的产业政策,研究控排企业 碳配额有偿发放比例逐年递增的分配机制。逐步提升新建项目碳 配额有偿发放比例。持续优化碳配额定期评估机制,探索建立碳 配额管理动态调整机制。 (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有关单位参与) 4.有序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结合省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 组织开展纺织、陶瓷、数据中心、交通、建筑等行业企业碳排放 核算,并将其逐步纳入广东碳市场。研究开展欧盟碳关税机制应 对,将欧盟碳关税覆盖行业纳入广东碳市场管理。研究降低高耗 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纳入广东碳市场的准入门槛,扩大碳市场覆 盖范围。探索将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全氟 化碳、三氟化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碳市场覆盖范围,建 立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核算技术体系、数据统计及报送体系。 (省 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 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统计局、省能源局参与) 5.健全市场履约抵消机制。强化碳市场与自愿减排机制联 动,完善碳排放权管理和抵消机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碳市场对 碳普惠减排量等的消纳比例,鼓励履约企业优先购买乡村振兴地 区林业碳汇及其他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 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优化控排企业碳排放的监测、报告、核查方 法体系,探索碳排放核算体系中扣减控排企业外购可再生能源电 力消费量。 (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能源局、省林业局参与) — 5 — (二)构建多层次市场发展格局。 1.做好与全国碳市场有序衔接。进一步提升我省电力企业等 在碳排放数据监测、碳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碳配额分配、交易 登记结算、市场风险控制及碳配额清缴履约的能力,严把碳排放 数据质量关,建立数据质量常态化监管制度,实施定期核实和随 机抽查的工作机制,全力配合做好我省电力企业等在全国碳市场 各履约周期的工作。衔接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做好广东碳市场 中拟纳入全国碳市场企业的过渡工作,加大对拟纳入企业的培训 力度,提高拟纳入企业在碳交易各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尽快适 应全国碳市场的要求,促进拟纳入企业向全国碳市场平稳过渡。 (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2.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与 香港、澳门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协同机制,推动常态化 沟通。探索基于广东碳市场现有基础,链接港澳交通运输、建筑 等行业企业,研究大湾区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碳排放核算、数 据报告指南、核查指引等标准和制度体系,开展能力建设活动, 适时开展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搭建联通三地的数据报送、注册 登记等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发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相关机 构的平台功能,依托其搭建大湾区碳交易等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 服务平台。推广广东省碳普惠经验,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普 惠机制,研究衔接国际的高质量碳减排方法标准。 (省生态环境厅 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广州市政府参与) — 6 — 3.丰富碳金融创新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在符合监管规定 的前提条件下有序合规参与碳市场交易,支持港澳及境外主体使 用跨境人民币参与碳市场交易。完善碳配额现货延期交割、碳配 额回购业务,优化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流程,引导市场主体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做好碳排放 权担保登记信息公示,保障当事人相关权益,做大碳排放权抵质 押融资规模。有效运用广东碳市场碳配额有偿发放竞价等收入, 撬动财政资金和多元社会资金参与,建立以碳减排量为项目效益 量化标准的市场化低碳投资基金,支持全省产业低碳转型。支持 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碳期货市场。 (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省 地方金融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广东证监 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州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4.深化发展广东碳普惠机制。出台《广东省碳普惠交易管理 办法》 和各领域碳普惠方法学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技术文件体系, 优化碳普惠项目申报、备案、交易流程。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 开展基于生物多样性、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法学和高 质量碳普惠项目开发,鼓励沿海地区开展蓝碳交易示范试点,创 新蓝碳碳普惠方法学、开发蓝碳碳普惠项目,结合“无废城市” 试点、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发相应的碳普惠方法学和项目。支持 广东与其他省份在碳普惠机制建设及产品开发领域深入合作,建 立碳普惠共同机制。探索基于公众的碳普惠制碳积分,研究与碳 交易机制的对接,丰富碳积分激励手段。鼓励广东省碳普惠核证 — 7 — 减排量用于大型活动实现碳中和。 (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各地级以 上市政府参与) (三)强化碳市场基础能力建设。 1.严把碳市场数据质量。加强控排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基层 队伍建设,提高核算能力和水平。强化能源、工业等领域相关统 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逐步建立完善与全国碳市场、广东碳 市场碳排放统计核算要求相适应的活动水平数据统计体系。加强 电力、钢铁、水泥、石化、造纸、航空、陶瓷、数据中心等行业 控排企业统计监测能力,推进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 技术在碳排放实测的应用,建立服务于碳排放核查评议的能源品 种关键指标实测数据库,提升数据质量。加强对控排企业及核查 机构的监管,针对控排企业碳排放数据、核查机构核查质量,强 化第三方抽检制度、核查评议制度,加大对控排企业碳排放数据 报告与核查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省发展改革委、 省生态环境厅、 省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优化碳交易服务水平。根据新形势修订碳排放权及各类衍 生产品交易规则,完善交易模式,优化碳金融业务流程,提升交 易服务标准化水平。强化履约监管,完善政策制度,提高未履约 的处罚力度。支持交易平台建立控排企业环境信息、交易事项披 露、风险提示问询等自律机制。支持广州围绕碳金融打造国际绿 色金融中心,积极推动碳现货、期货产品发展,着力构建与碳达 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提升碳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的标准 — 8 — 化、信息化水平,建设面向国际的一流现货交易平台,聚集一批 碳减排、碳核算、碳认证等服务碳金融市场建设的产业企业。 (省 生态环境厅、广州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善碳市场能力建设。依托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广东) 中心,针对主管部门、控排企业、核查机构及投资者等持续开展 碳达峰碳中和、碳市场相关培训和能力建设工作,全面提升社会 主体对碳市场激励减碳作用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和引导广东碳市 场专业支撑机构加强同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组建一批高水 平科研平台,加强碳排放监测核算、碳减排技术研发、生态系统 碳汇等基础理论、方法研究,共建一批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中心、 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支持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开展碳金融、碳 交易、碳管理等紧缺教学资源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实 践、深化产学协同,加快培养专门人才。 (省教育厅、省科技厅、 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政策】广东省碳交易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
请访问www.203060.com
>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
>
国家政策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16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下载文档
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
还有
0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于
2023-10-07 11:34:30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448.63 KB)
收藏
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
2030
)
评论列表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最新文档
节能环保行业: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之河南概况
【政策】浙江省排污权回购管理暂行办法
9、【研究】中小企业节能潜力分析及供应链节能减排政策研究-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99、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汽车电子全方位机会
98、亚洲“碳”秘——亚洲视角: 供应链中的可持续性-马士基
97、新形势下构建国际工程绿色供应链的探索与实践_姚长斌
96、碳限额与交易下木质林产品供应链内部融资机制
95、碳交易机制下考虑竞争和信息非对称的供应链协调研究
94、双碳目标下家具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发展策略研究_李思怡
93、商务部-跨国公司在中国,全球供应链重塑中的再选择-58页
1
/
5
13
评价文档
8 个金币
下载文档(448.63 KB)
回到顶部
×
下载提示:本站已全面升级到www.203060.vip
文档下载,需要消耗您
8
个金币。
您确定要下载
【政策】广东省碳交易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
文档吗?
×
分享,让知识传承更久远
×
文档举报
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
淫秽色情
虚假中奖
敏感信息
人身攻击
骚扰他人
×
收藏文档
收藏文档
请选择收藏夹
请选择收藏夹
没有合适的收藏夹?去
创建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