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南昌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单位、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各有关单 位: 现将《南昌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 实。 附件:《南昌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 年 10 月 30 日 南昌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 府、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安排,全面落实《江西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案》《南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控制我市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量 增长,确保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立足 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 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加快 转变城乡建设方式,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城乡、绿色低碳社区、绿色低碳建筑、 绿色低碳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确保城乡建设领域如期实现碳达峰,更好满足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我市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推动碳达峰工作 与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提高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统筹规划,科学推进。坚持系统性思维,以城镇为重点兼顾农村地区,根 据区域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科学确定节能减碳要求和任务,稳妥有序、循序 渐进控制城乡建设领域能源消费总量。 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加快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 碳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工程示范和成果转化,大力推动城乡建设方式转型和高 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路径。 双轮驱动,共同发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色低碳建筑的内生动力,让市场成为推动城 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主要目标 到 2030 年前,全市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 “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比例逐步提高, 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稳 步增长,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建筑垃圾固废利用项目落地,建筑用能结构 和方式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绿色生产生活方 式普遍推行,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十五五”期间,建筑用能结构和方式更加优化,建筑节能、垃圾资源化利用、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普遍应用,建筑品质和工程质量进 一步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民自觉,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和体制机制全面建立。 二、重点工作 (一)推进建筑业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 1.提升新建建筑绿色节能水平 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重点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 品节能性能要求,推广防火等级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建筑保温体系,2030 年前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 75%节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体达到 78%节能 要求。持续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城镇规划区内新建(改、扩建)的政 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 馆等建筑,单体建筑面积超过 2 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 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超过 10 万平方米(含地下室)的房地产 开发住宅及公共建筑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超高层 建筑应按三星级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鼓励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 及以上居住建筑按照三星级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力争到 2025 年 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 30%。引导绿色建筑向高星级、重运营方向发展。积极引 导建设一批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探索建筑能 效测评标识制度。鼓励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办公、公益性建筑、大型 公共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责任单位: 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 会、湾里管理局】 2.提升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能效水平 大力推动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具备改造价值和条件的要应改尽 改,改造后建筑节能水平应达到现行标准规定。建设绿色高效制冷系统,更新 淘汰低效设备,运用分区管理、智能管控、管路优化、能量回收、蓄能蓄冷、 自然冷源、多能互补、自然通风等节能技术,实施公共机构中央空调改造升级。 加强既有建筑照明、用电、用水设备、建筑围护结构、电梯等综合型用能系统 和设施设备节能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医疗、教育等重点用能单位应优先 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探索建立全市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库。【责任 单位:市机关事务局、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3.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充分利用建筑屋顶、墙体及附属设施,推动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应用, 到 2025 年新建公共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面积覆盖率应达到 50%。鼓励既 有建筑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引导生活热水、炊事等向电气化发展。推动公共 机构终端用能以电力替代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直接燃烧和利用,提高办公、 生活用能清洁化水平。在城市大型商场、办公楼、酒店、机场航站楼等建筑中 推广应用设备智能群控、浅层地热能、空气源等技术。探索建设以“光储直柔” 为特征的新型建筑电力系统。【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国网南昌供电公司、市机关事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 里管理局】 4.提高建筑用能管理智能化水平 加强能耗监测平台和楼宇监测系统建设,不断扩大建筑用能多层级监测数 据覆盖面及接入数量,完善平台功能、丰富建筑类型。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 和大型公共建筑应设置能耗监测系统,并与省(市)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实现能 耗数据实时传输。鼓励县(区)开展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构建“全市统 一、分级管理、互联互通”的建筑用能监管系统,加强建筑能耗统计分析工作, 为建筑运行碳排放管理及节能改造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市机关事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5.推广绿色低碳建造方式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装配式建筑示范项 目建设。全市政府投资的新开工建设的房屋建筑项目,应 100%采用装配式技 术建造,房屋建筑单体装配率不低于 40%;政府投资的新开工的市政基础设施 项目,符合装配式建造条件的,应全部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提高预制构件和 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广标准化、少规格、多组合设计。到 2025 年装配式建筑 新开工面积占新建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 50%。推进装配化装修方式在商品住 房项目中的应用,推广管线分离、一体化装修技术,推广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 品,提高装修品质,降低运行维护成本。积极推行智能建造,推广应用数字化 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化装备和建筑机器人,加快部品部件生产数字化、 智能化升级。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绿色建造,以节约资源、保护 环境为核心,通过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责 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 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6.推动绿色建材应用 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建材产品信息登记机制, 完善信息登记平台。加大绿色低碳建材推广应用,优先使用获得认证标识的绿 色建材产品,重点推广通过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的预拌混凝土及砂浆、砌体材料、 预制构件、保温系统材料、建筑门窗(玻璃)、建筑陶瓷、涂料等技术产品。 推动星级绿色建筑率先采用绿色建材产品,逐步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到 2030 年星级绿色建筑全面推广绿色建材。开展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促进绿色低碳建材规模化规范化应用,鼓励在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建设等建 设项目中采用绿色建材。推进建筑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推 广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提高建材循环利用率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到 2030 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 到 55%。【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城 管执法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二)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7.优化城市结构和空间布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科学划 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推动组团式发展,新增城市组团面积不超过 50 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原则 上不超过 1 万人/平方公里,个别地段最高不超过 1.5 万人/平方公里。加强生 态廊道、景观视廊、通风廊道、滨水空间和城市绿道统筹布局,组团间的生态 廊道应贯通连续,净宽度一般不少于 100 米。严格限制新建 250 米以上超高 层建筑,不得新建 500 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一般不得新建超高层住宅。稳步开 展城市更新行动,推动“拆改留”到“留改拆”转变,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 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外,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原则 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 20%。【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 市消防救援支队、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执法局,各县(区)人民 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8.建设绿色低碳社区 在新建项目中推广功能复合的混合街区,倡导居住、商业、无污染产业等 混合布局。居住社区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配建基本公共服 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充分利用社 区内存量房屋资源、空地等,重点加强婴幼儿照护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社区 体育运动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15 分钟便民服务圈”。到 2030 年完 整社区覆盖率达到 60%以上。鼓励县城社区参照标准建设完整社区。鼓励“部 分空间、部分时间”等绿色低碳用能方式及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

docx文档 【政策】南昌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双碳政策标准 >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 > 国家政策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7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11-13 09:17:06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