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戈  研  究  2023 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 创新发展报告 • www.logclub.com  罗戈研究  2023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罗  戈  研  究  第一章  全球双碳发展  第二章  供应链物流碳管理与零(低)碳图谱  第三章  围绕产品碳足迹的绿色供应链  第四章  沿着运输链的物流企业碳核算  第五章  全生命周期下的零碳物流园区  第六章  供应链物流碳管理、数字化与科技创新  第七章  供应链物流零(低)碳发展趋势  CONTENTS 目录  01 全球 双碳发展  I.  全球碳排放与行动  II.  中国双碳进展  2 0 2 3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IV. 交通运输行业碳现状  III. 国内外碳交易市场  2 0 2 3 中 国 低 碳供 应链 &物 流 创新 发展 报 告  罗戈研究  1.1 全球碳排放与行动  全球整体碳排放量日益增长,中国年度排放量近20年内反超欧美国家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不断攀升,2022年达到36.8亿吨,较去年同比增长了0.9%。其中,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排放量增长了约1.3%,即4.23亿吨,而工业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下降了1.02亿吨。 2022年由化石燃料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中,煤炭贡献最大。国际气候科学机构全球碳项目数据显示2022年煤炭导致的碳排放量预计达到151亿 吨,占化石燃料碳排放总量的41.2%,较去年增长1%。石油和天然气紧随其后,碳排放量分别为121亿吨和79亿吨,占比分别为33.1%和 21.6%。 全球及各国年度碳排放情况  全球通过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与2019年相比的变化(2015-2022)  能源燃烧和工业排放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Our World in Date  4  2 0 2 3 中 国 低 碳供 应链 &物 流 创新 发展 报 告  罗戈研究  1.1 全球碳排放与行动  欧洲和中国的碳排放量有所减少,电力和运输仍是主要排放增量市场 全球各区域和行业之间的趋势各不相同。北美和亚洲(不包括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超过了欧洲和中国的减排量。在全球范围内,电 力和运输(包括国际燃料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增长了2.61亿吨和2.54亿吨,超过了工业和建筑的减排量。 运输对于实现全球脱碳至关重要:它对所有部门的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最高。2021年,交通占所有最终用途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7%。在 美国,运输2020年,该行业占温室气体(GHG)总排放量的27%,任何行业中最高的。在中国,2021年交通运输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0%, 随着份额的快速增长。 全球各地区CO2 排放变化  增加  北美  亚洲其他地区  减少  净变化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  全球各行业CO2 排放变化  公海  中国  净变化  欧洲  其他  增加  电力  减少  净变化  运输  工业  建筑  净变化  5  2 0 2 3 中 国 低 碳供 应链 &物 流 创新 发展 报 告  罗戈研究  1.1 全球碳排放与行动  近期国内外碳中和热点政策与事件 地区  国内  国际  发布日期  国家/地区/机构  政策/事件  4月6日  国家发改委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  3月31日  国家能源局  《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3月30日  生态环境部  《关于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的函》  3月24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公布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  3月23日  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  《关于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  3月22日  国家能源局  《关于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 通知》  4月4日  美国  美国拨款4.5亿美元推进清洁能源项目  4月4日  日本  日本2040年将氢气供应量提高到1,200万吨  3月31日  美国  美国加州要求2035年重型卡车50%销量实现纯电动  3月30日  欧盟  欧盟就提高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至42.5%达成临时协议  3月28日  欧盟  欧盟发行60亿欧元NextGenerationEU绿色债券  3月23日  欧盟  欧盟达成FuelEU Maritime协议促进航运燃料减排 6  2 0 2 3 中 国 低 碳供 应链 &物 流 创新 发展 报 告  罗戈研究  1.1 全球碳排放与行动  各地区低碳行动:欧洲开启清洁能源补贴,韩国发布碳中和方案 俄乌冲突加速全球能源转型  英国将提议对进口钢铁征收碳边界税  韩国政府发布碳中和方案  韩国科技部发布碳中和技 术路线图  欧洲推出氢能银行计划,生产氢气可获得补贴  7  2 0 2 3 中 国 低 碳供 应链 &物 流 创新 发展 报 告  罗戈研究  1.1 全球碳排放与行动  欧盟减碳行动:欧洲持续完善围绕气候行动的碳减排法案与行动计划 2019/12 -《欧洲绿色协议》 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欧洲绿色协议》,其地位相当于国内“双碳”战略行动中 “1+N”政策体系中的“1”,是欧盟实现2050碳中和目标的指导性协议。核心主要有两个:  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型。 为保障协议的落实,欧盟在2020年提出了“可持续欧洲投资计划”(EGDIP),又名《欧 洲绿色交易投资计划》,长期预算中至少25%专门用于气候行动。  2021/7 - Fit for 55 该法案是对《欧洲气候法案》的一种补充。《欧洲气候法案》规定,到 2030年实现欧盟减排至少减少55%是一项法律义务,而“Fit for 55”则是  通过一揽子计划旨在使欧盟立法同2030年目标保持一致,主要 包括强化碳交易、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2035年停止内燃机车销售、替 代燃料基础设施、航运中的绿色燃料、社会气候基金等12个具体内容。  2022/5 – REPowerEU REPowerEU计划涉及未来5年高达2100亿欧元的资金规模,三管齐下, 从节约能源、能源供应多样化、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三方面着 手,取代家庭、工业和发电领域的化石燃料,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 将从“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时的40%提高至45%。 8  2 0 2 3 中 国 低 碳供 应链 &物 流 创新 发展 报 告  罗戈研究  1.1 全球碳排放与行动  欧盟碳关税新政:2026年实行碳关税立法,2034年免费配额减至0% 2022年12月,欧洲通过最新的碳关税政策,要求进口或出口的高碳产品缴纳或退还相应的税费或碳配额,2023年10月1日-2025年12月31日 为过渡期,所涉及的行业范围是钢铁、水泥、化肥、电力、铝、氢等6大行业的直接排放,2026年1月1日后为正式执行期,可能会拓展到其他 行业,包括有机化工、塑料行业等。  2021.03 欧洲议会投票通过碳关税决议  2022.05 2022.12  欧盟委员会公布碳关税立法提案  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 (ENVI) 通过碳关税法案  规定水泥、钢铁、电力、铝和化肥5个行业纳入首批  过渡期2022-2024年,2025起实行  过渡期2023/10/1-2025/12/31,2026起实行  过渡期2023-2025年,2026起实行  5行业基础上,新增有机化工、塑料、氢和氨  5行业基础上,新增氢  仅纳入直接排放  直接排放+新增间接排放  直接排放+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  过渡期免费配额100%,2026年起逐年逊减10%,至 2035年减至0%  过渡期免费配额100%,免费配额退坡提速到 2030年减至0%  过渡期免费配额100%,2026年起退坡至 2034年减至0%  2021.07  2019.12  2022.03  2022.06  欧盟绿色新政提出碳关 税计划  欧洲理事会通过碳关税 方案  欧洲议会投票通过碳关税法案修正意见  2020.09  核心内容维持欧盟委员 会的方案  欧盟委员会宣布将碳关 税纳入2021年立法揭案  欧洲议会与理事会达成临时协议  过渡期2022-2026年,2027起实行  5行业基础上,新增有机化工、塑料、氢和氨 直接排放+新增间接排放 过渡期免费配额100%,2027年起退坡至2032年减至0%  9  2 0 2 3 中 国 低 碳供 应链 &物 流 创新 发展 报 告  罗戈研究  1.2 中国双碳进展  中国正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023年2月28日,由国家电投和国经中心联合编写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在京发布。《报告》认为,未来我国“双碳”支 持政策体系将更加完善,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碳达峰路径进一步差异化、明细化。 对我国“双碳”方向的看法:  长期看,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方向不会改变。短期内,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 能源资源供给压力作用下,仍需遵循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做好“先破后立”大文章。  ✓ 制度:“1+N”政策体系将持续完善,将进一步制定出台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 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同时,有关碳排放统计核算、考核评价等数据标准、工 作规范及制度体系将进一步明确,加快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为“双 碳”工作推进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细化出台保障政策,助力“双碳” 工作取得实效。  ✓ 新业态:中国作为风电、光伏装备供给和消费大国,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智慧 电网、智能微网、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用户等多主体交织互动,将逐步改 变电网角色,催生出更多新业务和应用场景。以综合能源服务商、碳管理数字化平台服务 商等为代表的新平台经济将蓬勃发展。绿色消费、循环经济等新模式更受追捧。  ✓ 地区和行业:下一步仍需在确保总量达峰的前提下,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 则,充分尊重地方实际和经济发展需要,推动碳达峰路径差异化,切实发挥市场手段作用, 弱化行政干预。要区别对待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与新兴高载能产业,实现新旧动能 平稳转换,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推进“双碳”工作的挑战和困难:  一  产业低碳转型面临稳增长、降成本、促 创新等多重约束。  二  能源结构调整需解决好保安全、顺机制、 强技术等问题。  三  区域发展不均衡加大“双碳”工作统筹 协调难度。  四  “双碳”推进仍缺乏足够资金和金融工 具支持。  五  “双碳”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六  “双碳”国际合作面临绿色壁垒、地缘 政治、大国博弈等冲击。  10  2 0 2 3 中 国 低 碳供 应链 &物 流 创新 发展 
        
        
            
                
                    
                        
 24、2023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罗戈研究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于 2023-12-12 22:11:0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