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3  电子电器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评价指标体系  1 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电子电器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总 体要求,包括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绿色供应商管理、 绿色生产、绿色销售与回收、绿色信息平台建设及信息披露 五个方面。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电子电器行业终端产品生产制造企 业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的自评估、第三方评价、绿色供 应链管理评审、绿色供应链管理潜力分析等。生产制造企业 不分规模、类型和所有制性质。 2 指标体系 2.1 指标说明 本指标体系根据电子电器行业绿色供应链的特点、法规 标准要求及指标的可度量性进行指标选取。根据评价指标的 性质,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 定量指标选取有代表性的、能反映“环境保护”和“资源节 约”等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的指标,综合考评企业实施绿 色供应链管理的状况和程度。定性指标根据国家推行绿色供 应链管理的相关政策文件、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 发展规划选取,用于评价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情况。  1  本指标体系中定量评价指标的评价依据是,国家或行业 有关政策、法规等文件中已有明确要求的指标,按国家或行 业要求的数值执行;对尚无明确要求的,则以我国行业先进 水平为评价依据。定性指标的评价依据是,衡量该项指标是 否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根据企业实际执行情况给 予不同分值。 2.2 指标体系  电子电器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  2  表 1 电子电器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序号 名称  绿色供应链 管理战略 X1 (15 分)  实施绿色供应 商管理 X2 (25 分)  最高 分值  指标 类型  1  纳入公司发展规划 X11  5  定性  2  分年度制定绿色供 应链管理目标 X12  5  定量  3  设置管理机构和人 员 X13  5  定性  4  有完善的绿色采购 制度方案 X21  4  定量  5  对供应商提出绿色 要求 X22  5  定量  评分标准 ①企业公开发布的公司愿景、战略规划中,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 内容,得 5 分。 ②企业内部战略规划中,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得 3 分。 围绕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生产、绿色销售与回收、绿色供应链 信息系统建设、绿色信息披露五个关键环节制定可量化的年度目 标,每一个环节目标得 1 分。 ①有负责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考核及奖励的部门和人员, 得 5 分。 ②没有设置部门,有负责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 得 3 分。 要包含《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中 8 个要素内容。 (1)绿色 采购目标、标准;(2) 绿色采购流程;(3) 绿色供应商筛选、认 定的条件和程序;(4)绿色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检验和争议处理 机制;(5)绿色采购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频次等;(6) 绿色 采购绩效的评价;(7)实施产品下架、召回和追溯制度;(8)实 施绿色采购的其他有关内容。每个要素 0.5 分,总计 4 分。 ①要求供应商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 GB/T19001 要求的质量管理 体系、GB/T28001 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4001 要  3  绿色生产 X3 (15 分)  6  建立供应商绩效评 估和分类管理制度 X23  8  定量  7  建立供应商培训和 合作机制 X24  5  定量  8  低风险供应商占比 X25  3  定量  9  生产企业遵守国家 法律法规 X31  3  定量  10  着眼产品全生命周  3  定量  求的环境管理体系和 GB/T23331 要求的能源管理体系。每项 0.5 分,总计 2 分。 ②要求供应商进行生态设计,分值 1 分。 ③要求供应商对自身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有害物质使用 等进行有效管理,1 分。 ④要求供应商对其上级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资源能源消耗、有害 物质限制使用等方面进行管控,分值 1 分。 ①供应商绩效评估表中绿色要求要包括内容:a供应商近三年内 未发生过质量、安全、环境事故(每项 0.5 分,共 1.5 分);b供 应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每项 0.5 分,共 2 分);c供应商使用绿色物料,减少有害物质使用(0.5 分);d供应商产品易于再生利用(0.5 分);e供应商采用绿色包 装(0.5 分)。总计 5 分。 ②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有对应的管控措施,分值 2 分。 ①企业有供应商培训制度和合作机制的文件,每项 1 分,合计 2 分。 ②每年对供应商进行培训(包括供应商大会),培训一次 1 分,三 次及以上 3 分。 低风险供应商指三年内没有出现违规违法情形、在供应商绩效评 估中属于中等以上水平的供应商。基准值为 80%。达到或超过 80% 的分值为 3 分,低于 80%的分值=比例值/80%×3。 生产企业近三年内未发生过质量、安全、环境事故。国家企业信 用信息公示系统及地方工商、环保、安监、质检等部门网站,没 有企业在近三年内受到相关处罚或违规的信息和记录。质量、安 全、环境每项 1 分,总计 3 分。 ①不使用或减少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开发使用安全无毒害、低毒 4  期推行绿色设计 X32  11  生产绿色产品 X33  2  定性  12  建立有害物质控制 管理制度 X34  3  定量  害的替代物质。 ②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元(器)件和零(部)件的寿命趋同设 计,易维修、易升级设计等,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③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多使用易回收利用材料,采用国际通行 的标识标准对零(部)件(材料)进行标识,采取有利于废弃产 品拆解的设计和工艺,提高废弃产品的再利用率。 ④通过标准化使产品的通用零(部)件,在不同品牌或同一品牌 的不同型号之间实现互换。 ⑤采取易于回收和再利用或易处理的包装材料。 ⑥选择绿色物料,使用可再生材料。 以上每项 0.5 分,合计 3 分。 主要包括①节能产品,即能效等级为一二级电器电子产品。②中 国环境标志认证的电器电子产品。③国家统一推行的 RoHS 认证 的电器电子产品。④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绿色设计产品名 录的电器电子产品。以上有一项符合即可,分值 2 分。 有害物质,是指电器电子产品中含有的下列物质:铅及其化合物、 汞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六价铬化合物、多溴联苯(PBB)、 多溴二苯醚(PBDE、国家规定的其它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控制管 理制度应重点针对以下六个方面建立:①设计电器电子产品时,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当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 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采用无害或低害、易于降解、便于回收 利用等方案。②生产电器电子产品时,应当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 害物质限制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易回 收处理、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材料、技术和工艺,限制或者淘汰有 害物质在产品中的使用。③使用电器电子产品包装物时,应当采 用无害、易于降解和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遵守包装物使用的国 5  家标准或行业标准。④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 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投放市场的电器电子产品中含有的有 害物质进行标注。⑤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的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生产或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上或产品说 明中标注环保使用期限,环保使用期限由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者 自行确定。⑥不得销售违反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国家 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电器电子产品。 以上每项 0.5 分,合计 3 分。 13  技术工艺设备先进 X35  14  开展绿色仓储物流 X36  15 16 17  18  定性  采用国家鼓励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优化工艺环节,降低能耗以及 减少废弃物产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给分,最高 2 分。  2  定性  采用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和设备,仓库做回收废旧产品的中转站, 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给分,最高 2 分。  加强绿色产品宣传 X41  3  定性  在销售网点或企业网站,设置绿色产品专柜或专区,进行绿色宣 传,引导绿色消费。  开展绿色产品促销 X42 履行基金缴纳义务 X43  3  定量  定期针对绿色产品开展以旧换新活动。1 年 1 次得 1 分,2 次得 2 分,3 次及以上得 3 分。  3  定性  按照电器电子产品基金征收范围和标准缴纳基金,分值 3 分。  定量  依托销售渠道、维修网点等逆向物流优势,建立废旧电器电子产 品回收体系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产品回收。回收点〈50 个,1 分; 50 个〈=回收点〈100 个,2 分;100〈=回收点〈200 个,3 分; 回收点〉=200 个,4 分。  回收体系建设 X44  2  4  6  绿色销售与 回收 X4 (25 分)  19  产品返回率 X45  5  定量  20  回收产品得到规范 处理 X46  2  定性  21  发布电器电子产品 拆解指南 X47  2  定量  22  开展资源化利用与 协同创新 X48  3  定量  23  绿色供应链管理信 息系统完善 X51  10  定量  24  采购及供应商有关 信息披露 X52  2  定性  以 2016 年各类产品返回率的行业平均值为基准数据,某种产品实 际返回率等于或高于行业平均值,得 5 分;低于平均值,实际返 回率/行业平均值*5 即为所得分值。如果有多种产品返回率,最终 产品返回率等于各种产品返回率的算术平均值。 选择具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质的处理企业或列入临时名录 的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回收的废弃 电器电子产品进行拆解处理。生产企业提供符合要求的合作处理 企业合作合同,得 2 分。 指南可以以纸质文件或电子文件形式提供,应便于处理企业获取。 拆解指南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可再生利用的零(部)件目录; ②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危害的单元或组件及其处理指南;③可再生 利用零部件的再生利用方式、方法;④难以处理的零部件目录。 每一项 0.5 分,合计 2 分。 生产企业和资源利用企业合作,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将回收 材料通过处理重新回到生产环节;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以 及副产品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开展攻关,对成熟适用技术 推进产业化应用。根据企业提供的证明材料给分,一个案例 1 分, 增加一个案例增加 1 分,3 个及以上案例 3 分。 至少要包括以下四个子系统:①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②绿色物 料数据库;③产品溯源系统;④产品回收系统。每个 2.5 分,共 10 分。 披露企业绿色采购、供应商培训与合作、供应商管理等信息。满 分 2 分,根据企业实际披露情况给分。  7  25  绿色信息 
        
        
            
                
                    
                        
 40、电子电器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于 2023-12-12 22:27: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