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麒敏双碳认知16篇 维度系列-碳中和 2023.6 目 录 思考1:实现2060年碳中和愿景年均1.6万亿,总资金需求约139万亿元 思考2:推动中小企业降碳,第三方或平台企业能发挥较大作用 思考3:未雨绸缪应对“碳壁垒”,优化全球产业链资源配置 思考4:把握5大黄金赛道 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思考5:不解决能源价格上涨问题将对长期碳中和战略实施产生很大影响 思考6: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重要手段 思考7:碳金融如何推动实现“双碳”和高质量转型? 思考8:全球碳中和面临新挑战应对长期趋势做谨慎判断 思考9:复杂新形势下全球碳中和与新能源革命刍议 思考10:加速零碳 数字化技术的减碳杠杆效应可达10倍 思考11:迈向碳中和的全球能源治理与中国政策展望 思考12: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代人需要直面的危机 思考13: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非完全此消彼长,二者应形成优化组合 思考14:未来所有的资金流动、金融活动,底色都应是绿色低碳的 思考15:“双碳”战略引领新兴产业绿色发展展望 思考16:“十四五”推动高质量降碳,如何做好“加法”和“减法”? 专家介绍:柴麒敏 现任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 01 实现2060年碳中和愿 景年均1.6万亿,总资 金需求约139万亿元! 2023年6月5日“第十届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线上举行。国家应对气 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出席论坛并发表 主旨演讲。 柴麒敏表示,气候变化越来越引起经济领域决策者的关注,近年来很多 主权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都已深度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领 域。柴麒敏预测,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中国总资金需求规模约 139万亿元,约占当年GDP2.5%左右,长期资金缺口年均在1.6万亿元以 上,因此未来还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本的投入。 柴麒敏表示:我们知道,近年来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极端 气候事件持续肆虐,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全球 气候治理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在政治经济以及传统安全领 域出现的可能最受瞩目,而且影响极为深远的议题。 根据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全球要把温升控制在2度,努力控制在1.5 度以下,在这样的目标下,实际上留给我们的排放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根据最新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要实现 2度1.5度的目标,剩余的碳排放空间大概只够我们按照现在的排放水平 继续排放10-20年左右。所以采取必要的快速的转型措施已经迫在眉睫   。 气候变化也越来越引起经济领域决策者的关注。在过去三年的时间,全 球央行的行长、财政部长、各个经济学家在各种场合都在讨论气候风险 未来会对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他们一致认为,气候变 化是未来导致经济和金融体系结构性变化的重大因素,而且未来会影响    到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也就是GDP的增长。    目前,有很多相关的学术以及研究机构提出,在气候变化的自然风险以 及政策风险,或者我们把它叫做转型风险下对经济的发展,会持续产生 较大的风险传递的因素。国际上现在把这个气候风险叫做绿天鹅,我们 国内把它叫做灰犀牛。不管用哪一种动物来比较,实际上都在说明气候 风险现在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新的风险场口。 刚才讲到的巴黎协定,在过去几年当中关于碳中和的话题得到了快速的 推动,特别是像欧盟、中国等等这些大国率先提出碳中和目标之后。到 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130个左右的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如果把 他们的GDP加总在一起,大概已经占到了全球将近92%左右。也就是说, 绝大部分的国家都已经提出了这样的目标,特别是像中国美国欧盟这些 大的经济体提出碳中和目标之后,毫无疑问,碳中和接下来就会成为全 球产业投资能源市场资金流动国际贸易非常重要的一个新兴的规则,持 续的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我们来看几组数据就能感受在气候变化下,这些转型投资如绿色金融等 等相关的发展。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能源转型投资。能源既是温室气体排   放最主要的来源,也是未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最主要的阵地。到目前为 止,全球能源转型的投资快速发展。因为气候变化,我们的能源体系要 从现在的以化石能源为主,未来转向非化石能源为主。那近几年来的增 速非常之快,去年已经首次超过了1万亿美元,20年前可能连这个零头 都不到。               为了实现碳中和,中国未来的能源将做出非常大的变革。非化石能源占 比从现在大概只有17.5%,未来在不到40年的时间要实现80%以上。整个 能源结构未来实际上要颠倒过来,所以对这些领域的发展在未来是革命 性的。 当然这些所有的技术变革产业发展都需要新的资金投入。我们做了一个 测算,到2060年累计大概需要130多万亿的投资。公共财政目前能提供 的大概在5,000亿左右,所以仍然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本在未来投入。 目前,国家也在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比如说在2021年央行设立了碳减排 的货币政策工具,目前通过商业银行累计已经发行了超过5,000多亿的 低息的碳减排的专项贷款。通过再贷款的方式的同时,绿色债券、绿色 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多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在持续的增加资金 的供给,特别是还提出来要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未来希望有更 大的推动力推动这方面的变革。 我们对海外的投资也一样,中国已经承诺不再境外兴建煤电设施;同时 像亚投行这类中国支持、发起的多边的金融平台也是快速的在转型。目 前像气候方面的融资已经占到亚投行融资整个盘子大概40%以上,到 2025年要超过50%以上,也就是一半以上投资都投向绿色领域、气候领   域。 气候投融资也成为绿色金融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绿色金融大的框 架下,气候投融资尤为受到关注,因为它从中长期解决减缓气候变化和 适应气候变化一系列的政策和行动。它跟碳市场、碳金融等等关系度非 常紧密,所以这些话题越来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我们再看看很多地方的案例,比如像上海。上海有非常多的金融机构、 投资机构,同样我们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也在上海,所以上海出台 了很多相关的支撑和扶持政策,希望未来围绕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的 打造更多的去发展碳交易定价和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比如像浙江也在做创新,因为它是制造业基地,同时与很多数字经济相 关的发展密不可分,绿色金融发展的也很好,所以它把这几方面优势结 合起来,比如说针对工业企业目前提出了一个碳效码这样的一个评级的 机制,实质上是不同的评级实际上对应了银行绿色信贷对应不同的利率 、授信的额度等。企业绿色程度越高,那在这方面获得的资金额度以及 包括它的贷款的利率就越低,所以总体上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一 个利好。 这方面的信息还有很多。目前特别是针对未来更规范化的发展,针对金 融机构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人。目前向证监会、国资委以及包括生态环境 部都推出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希望推动更多在企业方面,特 别是在ESG大的框架下就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责任投资信息披露等相   关的工作的推动。         那最后我想这个展望一下未来。新时期如何更好的推动这项工作,实现 多方的共赢?首先,非常重要的就是加大我们投融资的力度。国家要在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这对中国经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碳排 放总量是个拐点,对经济质量来说,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台阶的跨越。所 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大量的资金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增加资金的供 给,降低投融资成本。同时运用很多全国统一的市场,包括金融科技的 很多创新来推动这方面力度的增加。 第二就是要制定面向国家碳中和的愿景。实际上这个领域的投资较大部 分以前,主要面临的挑战就是期限错配,投资周期相对较长,受政策影 响相对较大,所以总体上需要一个非常稳定的政策信号来对市场进行引 导。碳中和政策足够长,一直到2060年,所以很多相关的中长期的投资 ,实际上包括很多政策的出台,扶持激励约束政策的出台都会对这个行 业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这方面既涉及到很多机制和制度的改 革,同样的在一些关键的政策环节,比如说在资产定价、风险的评估, 还有金融监管政策当中,气候变化这个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我们的 很多程序性、政策性的设计当中要充分的体现出来。 第三是可能还要建立专门的气候投融资机构,提升政府平台服务的水平 。建立这种机构是多部委推动的,因为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 个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未来需要建立相对高层次的跨部门的决策协调机 制。目前国家也在鼓励推动建设一些区域性的气候投融资的产业促进中 心,能够把平台性的支撑服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最后是未来要更好的去整合市场的优势。市场的这些优势的要素资源, 特别是建立起一些专业的碳中和的产业、消费金融的项目库,实现资金 的供给策和需求策,未来更好的精准的匹配,更好的推动科创产融一体 化的新发展,在全球零碳产业和金融的新赛道当中来获得相关的制高点 。除了服务产业之外,公众未来的绿色消费也非常重要。近年来关于碳   普惠等相关的制度建设,也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在推动气候 投融资方面有很多我们值得关注的领域,未来值得深度的去探讨。   我们也看到很多自下而上的创新更多的在地方在行业、在金融机构、在 具体的产品推动当中正在快速的发生,这个领域是充满活力,未来非常 具有潜力的一个领域,希望大家能够共同推动这个领域更好更可持续的 发展。以上就是关于这方面报告我的一些思考,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 就这些话题就行交流,谢谢大家。       02 推动中小企业降碳 第三方或平台企业能发 挥较大作用 面对中小企业减碳的难点和痛点,科技会产生怎样的助力?平台和大企 业如何带动、帮助中小企业减碳?针对以上问题,10月14日,21世纪 经济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共同举办科技助力中小企业减碳沙龙。在沙龙 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 表示,中国呈现比较重的生产性碳排放特征,大概70%到80%的排放主 要来自于生产侧,未来在生产侧结构性碳排放的变化中,中小企业可能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增长来源。 柴麒敏认为,中小企业需要关注国内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之外,可能 还要更多关注国际相关行业标准的这种提升,这些门槛、壁垒可能会对 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与标准制定、未来行业的话语权有非 常大的关系。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数字化技术能带来什么影响? 柴麒敏表示,一方面是数字化技术本身会带来增耗效应,另一方面数字 化技术能带来效率优化效应。在效率优化效应方面,第一类效应是来自 于数字技术本身效率的进步;第二类效应是数字化对很多产业链效率的 改进,主要体现在物料循环利用以及整体产业链的优化;

pdf文档 柴麒敏16个碳中和观点汇总

双碳报告研报 > 碳达峰碳中和行业研报 > 券商研报 > 文档预览
93 页 0 下载 3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07-27 13:56:55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