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首页
频道
网站升级
请访问www.203060.com
双碳报告研报
双碳企业项目
地产卖炭翁
会员中心
首页
网站升级
请访问www.203060.com
双碳报告研报
双碳企业项目
地产卖炭翁
上传文档
会员中心
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 内容。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落 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大 力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 建新发展格局,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大力推动重点行业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规模化高效综合利用,加 快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促进工业资源协同利用,着力 提升工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发展。围绕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与工业绿色转型需 求,结合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产业结构、空间分布特点,统筹构 1 建跨产业协同、上下游协同、区域间协同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格 局。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固废品种和产业链薄弱环节,瞄准 工业固废减量化痛点、再生资源高值化难点、工业资源协同利用 堵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切实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 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拓展产学研用融合 通道,着力突破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共性技术,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应用推广,提高数字化水平,推 动政策、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需求、供给、价格等市场手段为主,以规 划、政策等行政手段为辅,激发产废企业、综合利用企业等各类 市场主体对固废减量和利用、再生资源增值增效的积极性。 (三)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工业固废产生强 度下降,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再生资源行业 持续健康发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力争大宗工业 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 57%,其中,冶炼渣达到 73%,工业副产 石膏达到 73%,赤泥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提高。主要再生资源品种 利用量超过 4.8 亿吨,其中废钢铁 3.2 亿吨,废有色金属 2000 万 2 吨,废纸 6000 万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法规政策标准体系日益 完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协同发展能力大幅 提高,努力构建创新驱动的规模化与高值化并行、产业循环链接 明显增强、协同耦合活力显著激发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生 态。 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提质增效工程 (四)推动技术升级降低固废产生强度。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推动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推广非高炉炼铁、有色 金属短流程冶炼、非硫酸法分解中低品位磷矿、铬盐液相氧化、 冷冻硝酸法、尾矿和煤矸石原位井下充填等先进工艺。强化生产 过程资源的高效利用、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固废产生强度。 鼓励产废企业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优化固废处理工艺,提高固废 资源品质,降低综合利用难度。 (五)加快工业固废规模化高效利用。推动工业固废按元素 价值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尾矿(共伴生矿)、粉煤灰、煤矸 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化工废渣等工业固废在有价 组分提取、建材生产、市政设施建设、井下充填、生态修复、土 壤治理等领域的规模化利用。着力提升工业固废在生产纤维材 料、微晶玻璃、超细化填料、低碳水泥、固废基高性能混凝土、 预制件、节能型建筑材料等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水平。组织开展工 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推动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新增工业固 3 废能用尽用、存量工业固废有序减少。 (六)提升复杂难用固废综合利用能力。针对部分固废成分 复杂、有害物质含量多、性质不稳定等问题,分类施策,稳步提 高综合利用能力。积极开展钢渣分级分质利用,扩大钢渣在低碳 水泥等绿色建材和路基材料中的应用,提升钢渣综合利用规模。 加快推动锰渣、镁渣综合利用,鼓励建设锰渣生产活性微粉等规 模化利用项目。探索碱渣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积极推进气化渣高 效综合利用,加大规模化利用技术装备开发力度,建设一批气化 渣生产胶凝材料等高效利用项目。 (七)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量效齐增。推动磷肥生产企业强 化过程管理,从源头提高磷石膏可资源化品质。突破磷石膏无害 化处理瓶颈,因地制宜制定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方案。加快磷石膏 在制硫酸联产水泥和碱性肥料、生产高强石膏粉及其制品等领域 的应用。在保证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探索磷石膏用于地下采空区 充填、道路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支持在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等地建设磷石膏规模化高效利用示范工程,鼓励有条件地区推行 “以渣定产” 。 (八)提高赤泥综合利用水平。按照无害化、资源化原则, 攻克赤泥改性分质利用、低成本脱碱等关键技术,推进赤泥在陶 粒、新型胶凝材料、装配式建材、道路材料生产和选铁等领域的 产业化应用。鼓励山西、山东、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建 4 设赤泥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引领带动赤泥综合利用产业和氧化铝 行业绿色协同发展。 (九)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固废源头减量。严控新增钢铁、电 解铝等相关行业产能规模。适时修订限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 的工业固废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名录,综合运用环保、节能、质 量、安全、技术等措施,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钢铁行业 科学有序推进废钢铁先进电炉短流程工艺;有色行业着力提高再 生铜、铝、锌等供给;能源(电力、热力)行业稳步扩大水力、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减少固废产生源。 三、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 (十)推进再生资源规范化利用。实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 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纸、废旧动力电池、废旧手机等再生资源 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鼓励大型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塑料 聚合加工等企业与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合作,建设一体化大型废钢 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绿色加工配送中心。推动再生 资源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再生资源领域小微企业入园进区。鼓励 废旧纺织品、废玻璃等低值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电器电子、 汽车等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鼓励建立生产企业自建、委托 建设、合作共建等多方联动的产品规范化回收体系,提升资源综 合利用水平。 (十一)提升再生资源利用价值。加强大数据、区块链等互 5 联网技术在再生资源领域的应用,助力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 效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着力延伸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促 进钢铁、铜、铝、锌、镍、钴、锂等战略性金属废碎料的高效再 生利用,提升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水平。有序推进高端智能装备 再制造。积极引导符合产品标准的再生原料进口。 (十二)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强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推动产业链上下 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构建跨区域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旧动力 电池在备电、充换电等领域安全梯次应用。在京津冀、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建设一批梯次和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培 育一批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加大动力电池无损检测、自动 化拆解、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 (十三)深化废塑料循环利用。加快废弃饮料瓶、塑料快递 包装等产生量大的主要废塑料品种回收利用,培育一批龙头骨干 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废塑料高附加值利用。鼓励企业开 展废塑料综合利用产品绿色设计认证,提高再生塑料在汽车、电 器电子、建筑、纺织等领域的使用比例。科学稳妥推进塑料替代 制品应用推广,助力塑料污染治理。 (十四)探索新兴固废综合利用路径。研究制定船舶安全与 环境无害化循环利用方案,加强船舶设计、建造、配套、检验、 营运以及维修、改造、拆解、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相关 6 企业与机构信息共享,促进船舶废旧材料再生利用。推动废旧光 伏组件、风电叶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加大综合利用成套技术设备研发推广力度,探索新兴固废综合利 用技术路线。 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提升工程 (十五)强化跨产业协同利用。加强产业间合作,促进煤炭 开采、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产业协同耦合发展,促进固废资 源跨产业协同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企业创建“无废工业园区” “无废企业”,推 动固废在地区内、园区内、厂区内的协同循环利用,提高固废就 地资源化效率。 (十六)加强跨区域协同利用。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建设 一批全固废胶凝材料示范项目和大型尾矿、废石生产砂石骨料基 地。在黄河流域,着力促进煤矸石、粉煤灰等固废通过多式联运 跨区域协同利用。在长江经济带,利用水运优势,拓宽磷石膏、 锰渣综合利用产品销售半径。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等再生资源产生量大地区,建设一批大型跨区域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集聚区,构建跨地区跨产业循环链接、耦合共生的绿色化高值 化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 (十七)推动工业装置协同处理城镇固废。加快工业装置协 同处置技术升级改造,支持水泥、钢铁、火电等工业窑炉以及炼 7 油、煤气化、烧碱等石化化工装置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在符合安 全环保等前提下,依托现有设备装置基础,因地制宜建设改造一 批工业设施协同处理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险废物、医疗废物 等项目,探索形成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固废技术路径及商业模式。 (十八)加强数字化赋能。结合钢铁、石化、建材等重点行 业特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 改进产品设计,创新生产工艺,推行精益管理,实现资源利用效 率最大化,最大限度减少固废产生。鼓励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 区块链、云计算、工业互联网、5G 等数字化技术,加强资源全 生命周期管理。围绕工业固废生产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分拣加工、 高价值废旧物资精细化拆解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 技术。鼓励有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或第三方机构建设行业互联网 大数据平台,推动上下游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赢。 (十九)推进关键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与 科研院校、行业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合作,创建工业资源 综合利用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复杂难用固废无害化利用、再生资 源高效高值化利用、自动化智能化柔性改造等共性关键技术及大 型成套装备,推动首台(套)装备示范应用。动态发布工业资源 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加快先进技术装备推广。 (二十)强化行业标杆引领。深入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 地建设,选择工业固废或再生资源集聚、产业基础良好的地区, 8 新建 50 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探索形成基于区域和固废特 点的产业发展路径。培育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跑者”企业、 “专 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带动全行
【政策】关于印发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双碳报告研报
>
碳达峰碳中和行业研报
>
券商研报
>
文档预览
10 页
0 下载
9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下载文档
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
还有
0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于
2023-08-22 18:31:43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588.04 KB)
收藏
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
2030
)
评论列表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最新文档
飞瓜数据:2024年Q1洗发护发品类线上消费与行业洞察报告
【深度报告】甲烷减排:碳中和新焦点-北京绿金院&iGDP
【深度报告】煤矿甲烷减排监管路线图和工具包--美国环保协会
【深度报告】清华大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研究(能源行业甲烷排放清单编制研究)
【深度报告】欧盟甲烷减排战略(中)-欧盟委员会
【深度报告】国内外甲烷排放控制行动与趋势-EDF
【深度报告】中美甲烷减排合作路线图:甲烷排放、减排潜力与政策-能源基金会
【深度报告】中国煤矿甲烷减排观察与展望---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深度报告】CCER正式重启!生态环境部正式公布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_林业碳汇_甲烷减排_节能增效等领域碳价值有望兑现
【学术研究】长期不同施肥下水稻土甲烷氧...力及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变化_郑聚锋
1
/
5
10
评价文档
2 个金币
下载文档(588.04 KB)
回到顶部
×
下载提示:本站已全面升级到www.203060.vip
文档下载,需要消耗您
2
个金币。
您确定要下载
【政策】关于印发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档吗?
×
分享,让知识传承更久远
×
文档举报
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
淫秽色情
虚假中奖
敏感信息
人身攻击
骚扰他人
×
收藏文档
收藏文档
请选择收藏夹
请选择收藏夹
没有合适的收藏夹?去
创建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