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 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为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发挥好 降碳行动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生 态环境制度体系协同促进低碳发展,推动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 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根据《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 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 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贯 彻落实“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坚持稳中 求进工作总基调,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 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 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结 构调整、布局优化为关键,以优化治理路径为重点,以政策协同、 机制创新为手段,完善法规标准,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基础能力, 全面提高环境治理综合效能,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 — 1 — (二)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点 区域、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力 争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气候投融资 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减污降碳协同度有 效提升。 到 2030 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助力实现全省二 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碳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水、土壤、固体 废物、新污染物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二、加强源头防控 (三)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构建城市化地区、农产 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分类指导的减污降碳政策体系。衔接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纳入生 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深化成都、乐山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 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对能源和产 业布局的引导作用,落实国家以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目标为导 向的产业准入及退出清单要求,持续推动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 优产能,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不含光伏压延玻璃) 、 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大污染严重地区结构调整和布局 优化力度,加快推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等重点区域和沱江、 — 2 — 岷江、嘉陵江等重点流域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依法加快城市建 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 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 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审批要严格落实国家 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评审批、取水许可 审批、节能审查及污染物区域削减替代等要求,采取先进适用的 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高耗能项目能耗准入标准,能耗、物耗、 水耗要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严格落实环评区域限批政策,推 动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鼓励天然气(页 岩气)等重点行业企业自主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持续加强产业 集群环境治理,明确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高起点设定项目准入 类别,引导产业向“专精特新”转型。严格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 整指导目录,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和落后产品退出。 落实生态环境影响相关评价方法和准入要求,建立绿色低碳优势 产业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清单,助推清洁能源生产、支撑和应用产 业发展。到 2025 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生态环 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水利厅、省市场监管局、 省经济合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 前提下,建设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砻江流域、大渡河中 — 3 — 上游 4 个风光水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优先建设季以 上调节能力水库电站,推动小水电分类整改和绿色改造。有序推 动绿色氢能发展,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能力。实施可 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动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供 暖供冷、家居家电等领域实施电能替代,稳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 费占比。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重点削减非电用煤。到 2025 年,煤炭消费比重降至 25%以内,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41.5%左右。优化天然气利用方式,优先保障居民用气,推进工 业、商业、农业等领域“煤改气”“气改电”。(省发展改革委、 省能源局、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 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 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加大绿色 低碳产品供给,扩大绿色采购和消费,引导公众采购低碳环保产 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 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发挥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引 领示范作用,开展全社会反对浪费行动。推广绿色包装,减少一 次性消费品和包装用材消耗。加大绿色交通供给,引导公众选择 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出行方式。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 与机制,支持成都市“碳惠天府”等碳普惠机制发展。(省发展 改革委、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教育厅、住房 — 4 — 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机关事务 管理局、省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突出重点领域 (七)强化工业领域协同增效。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探 索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逐步推进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重点行 业和数据中心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 用。依法实施“双超双有高耗能”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开 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以能源、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 属、石化化工、印染、造纸、化学原料、电镀、农副食品加工、 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选取园区、产业集群和重点 区域、流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 国际领先水平。实施电炉短流程炼钢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有序 推进水泥行业原(燃)料替代和错峰生产常态化,加快推动石化 行业减油增化,促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到 2025 年,短流 程炼钢产量占比达到 40%。推动冶炼副产能源资源与建材、石化、 化工行业深度耦合发展。鼓励重点行业企业探索采用多污染物和 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技术工艺。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 (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按职 责分工负责) (八)深化交通运输协同增效。加快干线货运铁路和铁路专 用线建设,提升长江干流、岷江、嘉陵江通航能力,引导中长距 — 5 — 离大宗散货及集装箱“公转铁”“公转水”“水水中转”。打造轨 道上的智慧都市圈,提升城乡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大城市交通 拥堵治理力度,构建绿色配送体系。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实施“电 动四川”行动计划,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推进充换电基础 设施建设。探索开展中重型电动、燃料电池货车示范应用和商业 化运营,有序建设成渝氢走廊,支持宜宾市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 模式应用试点。到 2025 年,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 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80 万辆。到 2030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 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 40%以上。提高轮渡船、旅游船、港作 船舶等电动化比例,促进港口码头、机场空港岸电使用。(交通 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公安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铁路成都局 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推动城乡建设协同增效。严格执行“三区三线”管控 规则,优化城镇布局,合理控制城镇建设总规模,合理确定城镇 开发强度和建筑密度。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广超低能耗 建筑、近零碳建筑。到 2025 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 筑标准。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推行绿色施工, 倡导绿色装修。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鼓励与城镇老旧小区 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同步实施。加强建筑拆建管理, 杜绝大拆大建,促进建材循环利用。合理控制城市照明能耗,加 — 6 — 快推动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引导科学制冷取暖。推广可再生能源 建筑应用,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空气源和水源热泵,加快 推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开展光储直柔一体化试点。降低化石能 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例,逐步提高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 化水平。(住房城乡建设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省能源 局、省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促进农业领域协同增效。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协 同推进种植业、养殖业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 减量增效行动,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优化稻田水分灌溉管 理,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推 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科学还田,完善秸秆收储运体 系,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推进养殖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 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等多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模式。加 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力度,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农机装备。 促进农村沼气转型升级,推广生物质能、太阳能等绿色用能模式, 加快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设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实施“美丽 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强化减 污降碳,探索建设近零碳村庄。 (农业农村厅、住房城乡建设厅、 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乡村振兴局、省能源局按职责分 工负责) (十一)加强生态建设协同增效。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 7 — 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固碳与净化功 能。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地 生态环境监管。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 程。开展长江、黄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加强盆 周山区、丘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加大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力度。保护川西高原区原生植被,实施草 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科学保育若尔盖等高原泥炭地。合理布局 城市生态廊道和生态缓冲带,引导将城市腾退空间优先用于留白 增绿,推广垂直绿化。开展健康森林建设,增强病虫害防控能力, 提升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能力。开展生态改善、环境扩容、碳汇提 升效果综合评估,推动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到 2025 年,森 林蓄积量达到 21 亿立方米。 (省林草局、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 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优化环境治理 (十二)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优化升级治理技术路 线,加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及温室气体协同 减排力度,VOCs 等大气污染物治理优先采

pdf文档 【政策】四川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_215515528885811

双碳报告研报 > 碳达峰碳中和行业研报 > 券商研报 > 文档预览
19 页 0 下载 4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08-22 19:02:2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