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中共甘 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 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甘肃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甘肃省工业 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平 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 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 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处 理好工业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 场的关系,以“控总量、压存量、提质量、防风险”为主线,以重点行业、 重点企业达峰为突破,将工业领域碳达峰贯穿于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全 过程,有力有序有效全面做好碳达峰工作,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生产 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加快全市工业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推进,整体谋划。 加强对全市工业领域碳达峰的统一领导 , 强化总体设计和各方统筹,立足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满 足总体碳达峰要求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坚持先立后破,稳住存量 拓展增量,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基础上,整体谋划全面推进全市 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有效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2.双轮驱动,数字赋能。加快构建全市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制 度体系,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绿色低碳产业聚集。充分发挥市场激励 约束机制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动力和创新活力,推进绿 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赋能产 业绿色低碳化发展。 3.节约优先,分类施策。 把节能降碳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放在首位 , 加快清洁能源利用和对标达标能效提升行动,降低能耗强度和碳排放 强度,加强对二氧化碳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坚持分行业精准施策分类 施策,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科学有序推进落实各项 政策措施,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协同发展,实现工业依次达峰。 4.稳妥有序,安全降碳。以保障工业领域能源安全,促进工业经 济高质量发展为底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准确把握 工业发展合理用能与节能降碳强度的关系,立足全市工业发展用能供 给,着力化解各种风险隐患,切实保障工业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 安全,稳妥有序、科学安全、循序渐进推动我市工业领域碳达峰。 二、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产业结构调整和用能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能源资源 利用效率和绿色低碳减排能力明显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耗比重力争达 到 2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 2020 年下降 13.5%,单位 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 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到 2030 年,产业结构布局和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达到国家和省上碳排放强度目标要求。 不断强化碳中和能力,绿色低碳产业成为重要支柱,基本建立以高效 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全市工业领域二氧化 碳排放力争与全省同步实现达峰。 三、重点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结构降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产业协同、产业链循环耦合,依法依 规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1.严控产业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 格控制产能过剩、能耗较高、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的投资项目建设。 对水泥、石灰、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动 态监控。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按照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布局、资源 禀赋、环境影响评价等各项要求审核,严格执行国家钢铁、水泥、平 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严禁违规新增产能。科学评估拟建项目 对产能已饱和的行业要按照“减量替换”原则压减产能,对产能尚未饱和 的行业按照国家布局和审批备案等要求对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提高准入标准,鼓励采用绿色低碳技术,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依职责分工负责) 2.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碳减排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优先支持 提前实现碳达峰的地区和行业建设布局产业项目。按照《产业发展与 转移指导目录(2018 年本)》,引进适合地区资源禀赋的低碳产业项目, 加快推进华亭、灵台等地区煤化工产业发展布局。支持平凉工业园区 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培育一批低碳转型效果明显的企业。(市发展改 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依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产业协同。抓住风光电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机遇,推动有色 金属、煤化工等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贴上绿电标签。强化能 源、煤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纺织、食品等行业间技术耦合发展。 推动产业循环链接,支持煤化电热一体化“以化固碳”示范项目。鼓励龙 头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行业间企业开展协同降碳行动,构建相 互配套、互为供需、互联互通的产业体系。(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 市政府国资委依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技术创新,推动技术降碳。 聚焦重点行业,加快重大 低碳技术工艺创新突破和改造应用,以技术工艺革新、生产流程再造 促进行业碳达峰。 1.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立足我市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节 能降碳需求,建立健全工业碳达峰创新机制,加大对产业低碳基础研 究及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争取产业低 碳发展项目,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瓶颈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 位,支持企业承担绿色低碳重大科技项目,鼓励设施、数据资源开发 共享。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上下游协同的低碳零碳 负碳技术创新体系。(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依职责分工 负责) 2.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 开展产业低碳工艺技术开发研究,鼓 励工业领域和重点行业低碳工艺技术创新和改造,推进“减碳去碳”基础 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低碳技术研究应用。推进煤炭清洁减碳技术, 突破氢冶炼、湿法流程新工艺、碳捕集利用等重点行业关键技术。引 进适合我市实际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开展低碳燃料与原料替代、高 性能产品材料替代、过程智能调控、余热余能高效利用等技术研发应 用,建设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 加快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 态环境局依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推广。 推广国家工业重大低碳技术目录,制 定技术推广方案和供需对接指南,促进先进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 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以煤化工、水泥等行业为重点,实施生产工 艺深度脱碳、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降碳示范工程。鼓励市内大 中型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优化生产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技术改造,减 少工业过程碳排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方案和技术推广模 式。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替代、储能、氢能、能源互联网等迭代,以 及零碳低碳工艺流程再造、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应用。(市科技局、 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国资委依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推动节能降耗。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 总量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 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升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 1.化石能源节约利用。 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减少工业领域煤炭消 费,“十四五”时期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推 进以天然气代煤、以风光电代煤,推广电锅炉、电窑炉,推动实施燃 煤工业锅炉低碳高效改造。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大力支持天然气与 多种能源融合发展,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市发展 改革委、市工信局依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强化石能源消费控制,有序推进建材、 煤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煤炭减量替代,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 促进煤炭分质分级高效清洁利用,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增长。鼓 励水泥、化工等行业实施氢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能源部分 替代煤炭,促进工业用能多样化。鼓励工业园区、企业建设厂区 (房) 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积 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积极支持引导可 再生能源低成本制氢产业化应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政府 国资委依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行业节能降耗改造。 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要求, 推动煤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开展节能诊断,鼓励企业建立能 源综合管理系统,推进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实施重点节能降碳 工程,推进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聚焦 建材、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完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 对标能效标杆水平,推动技术工艺升级,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实 施终端用能电气化、余热余压尾气利用等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能低 碳新产品、新设备,鼓励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参与能效“领跑者”行动,不 断提升工业产品能效水平,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 (市发展改革委、市 工信局依职责分工负责) 4.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 推进工业领域用能预算管理,强化固 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完 善能源计量体系。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强化工业节能监察,聚焦 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落实节能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节 能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依法依规查处违法用能行为,督促整改落 实。完善市、县(市、区)两级节能监察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工 信局依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降碳。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通过强化企业管理、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 动工业领域碳排放量大幅削减。 1.优化行业原料结构。建材行业推动非碳酸盐原料替代,增加含 钙工业固废资源替代石灰石比重,减少水泥熟料、砖瓦墙材等对碳酸 盐依赖。开发高固废掺量的低碳水泥生产技术,提高化工行业低碳、 富氧原料比重。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引入可再生能源制氢,优化煤化工 合成氨、甲醇等原料结构,支持发展生物质化工。落实再生原料标准 体系,鼓励依法依规进口再生资源。(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依职责 分工负责) 2.加强再生资源利用。 促进钢铁、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纸、废 玻璃瓶片等材料的高效再生循环利用。鼓励废旧轮胎、废塑料、造纸 等企业与回收加工企业合作,加强废旧资源供给产业链建设。推动新 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提高锂钴镍等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资源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加强再制造产品认定,探 索建立自愿认证和自我声明结合的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市发展改革委、 市工信局、市

docx文档 【政策】平凉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_582281888881824

双碳报告研报 > 碳达峰碳中和行业研报 > 券商研报 > 文档预览
16 页 0 下载 6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08-22 19:30:5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