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 繁 | EN | 注册 | 登录   国务院 总理 新闻 政策 互动 服务 数据 国情 收藏 首页 > 信息公开 > 国务院文件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1-00098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发文机关: 国务院 成文日期: 2021年10月24日 标  题: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国发〔2021〕23号 发布日期: 2021年10月26日 主 题 词: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 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发〔202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21年10月24日 (本文有删减)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碳达峰 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 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 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 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总方针, 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明确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加快实现生产生活 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如 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二)工作原则。 ——总体部署、分类施策。坚持全国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和各方统筹。各地区、各领 域、各行业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明确既符合自身实际又满足总体要求的目标任务。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准确认识碳达峰行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加强 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有条 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双轮驱动、两手发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作用,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稳 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争取时间实现新能源的逐渐替 代,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 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过度反应,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 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 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 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留言       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 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 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 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 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 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 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 碳达峰目标。 三、重点任务 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 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 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要坚持安全降碳,在 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 系。 1.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 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新建机组煤耗标准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加快现役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积极推进供热 改造,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严控跨区外送可再生能源电力配 套煤电规模,新建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推动重点用煤行业减煤限煤。 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合理划定禁止散烧区域,多措并举、积极有序推进散煤替代,逐步 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 2.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 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创 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坚持陆海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 上风电产业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积极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推动建立光热发电与光 伏发电、风电互补调节的风光热综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 质能清洁供暖和生物天然气。探索深化地热能以及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等海洋新能源开 发利用。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 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3.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水电基地建设,推动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雅砻江 中游、黄河上游等已纳入规划、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水电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雅鲁藏布江下 游水电开发,推动小水电绿色发展。推动西南地区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统筹 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探索建立水能资源开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十四五”、“十五五” 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左右,西南地区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基本建 立。 4.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确定核电站布局和开发时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 发展核电,保持平稳建设节奏。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 先进堆型示范工程,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加大核电标准化、自主化力度,加快关键技术 装备攻关,培育高端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持续 提升核安全监管能力。 5.合理调控油气消费。保持石油消费处于合理区间,逐步调整汽油消费规模,大力推进 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加快推进页 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化利 用结构,优先保障民生用气,大力推动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调 峰电站,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支持车船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 6.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 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引导自备电 厂、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 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 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制定新一轮抽水蓄能电站中长期发展 规划,完善促进抽水蓄能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深化电力体制改 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 响应能力。 (二)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落实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 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1.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 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提高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全国性、行业性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平台,推动高耗能 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完善能源计量体系,鼓励采用认证手段提升节能管理水平。加强节 能监察能力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行政 处罚、信用监管、绿色电价等手段,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 2.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开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 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实施园区 节能降碳工程,以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以下称“两高”项目)集聚度高的园区为重点,推动 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实施重点行业节能 降碳工程,推动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提升能 源资源利用效率。实施重大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支持已取得突破的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开 展产业化示范应用。 3.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 炉等设备为重点,全面提升能效标准。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广先进高效产 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强化生产、经 营、销售、使用、报废全链条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全面 落实。 4.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统筹谋划、科学配置数据 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采用直流供电、 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对标 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完善通信、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标准,提升准入门槛,淘汰落 后设备和技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数据中心全部 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推动既有设施绿色升级改造,积 极推广使用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技术,提高设施能效水平。 (三)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工业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对全国整体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影响。工业领域要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 1.推动工

pdf文档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双碳报告研报 > 碳达峰碳中和行业研报 > 券商研报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10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08-22 21:14:21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