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青海省工业领域碳达峰 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总体部署,扎实 推进青海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根据《工业和信息 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工业领域 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 发青海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省实际情 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 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 格局,紧扣“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围绕产业“四地”建 设重大要求,把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作为落实全 省工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硬任务。以实施重 点行业节能降碳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高资 源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推行绿色 制造,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加快工业绿色 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 代工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总体部署、统筹推进 。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愿景贯穿于工业生产全过程,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 全面统筹工业经济增长和低碳转型、绿色生产和绿色 消费的关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各项任务,统筹推 动全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优先、转型提质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 注重资源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相统一、工业发展与生 态保护相协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 资源利用上线,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推进能源资 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 坚持科技创新第一驱 动力地位,推进节能低碳技术工艺装备的研发应用, 完善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壮大工业绿色发展新动 能。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以信息技术驱动 工业低碳转型。 ——政策引领、市场主导。 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 政策支持中的作用,健全以碳减排为导向的激励约束 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企业积 极主动性,激发市场主体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总体目标 “十四 五 ” 期间 ,全省工业产业结构、用能结构优 化取得显著成效,低碳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化工、有 色金属、钢铁、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全部 达到行业基准水平,产业 “四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低碳技术研 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到 2025 年,全省规模以 上工 业 单 位增 加 值 能耗 较 2020 年 下 降 12.5% , 力 争 下降 14.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 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 显下降。 “十 五 五 ” 期间 ,全省工业产业结构、用能结构进 一步优化,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产业“四地”建设迈入新阶段,重大低碳技术工 艺装备创新取得新突破,基本建立具有青藏高原特色 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现代工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单 位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力争工业 领域二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前达峰,鼓励有条件的重 点行业率先达峰。 二、重点任务 (四)深度调整产业结构 1.做大做强绿色工业产业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实施重点产业引领、招大引 强突破、重大项目促进、企业梯度培育、园区提档升 级、技术创新提升“六大工程”,带动全省工业经济转 型提质。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大力推进工作体系完善 行动、重点项目促进行动、平台载体提升行动、招商 方式创新行动、招商能力强基行动、营商环境优化行 动等招商引资“六大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 色转型。加快构建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3+3+4+10”现 代产业体系,推动有色、能源化工、特色轻工等传统 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 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错位发展,发挥各地 优势积极推进产业“四地”建设,支持西宁市发展光伏 锂电、复合纤维材料等产业,海西州发展盐湖资源综 合利用、有色冶金、新能源等产业,海南州发展大数 据、新能源等产业。 2.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以烧碱、纯碱、电石、水泥熟料、铁合金、电解 铝、铜铅锌冶炼等行业为重点,建立在建、拟建和存 量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理台账,对“两高一低” 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严把项目 准入关口,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 响评价,新上高耗能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能 效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强化“两高”项目对本地区能耗 双控目标任务完成影响评估和用能指标来源审查。全 面梳理排查在建项目,对能效水平低于本行业能耗限 额准入值的,按照有关规定停工整改,推动提升能效 水平,力争达到标杆水平。深入挖潜存量项目,引导 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运行能效 提高高耗电项目的绿电使用比例,依据高耗能行业重 点领域能效要求,实施“两高一低”项目能效认定。加 强节能环保监管工作,巩固常态化工作机制。 3.优化重点行业产能规模 严控有色金属、化工、钢铁、水泥、玻璃等高耗 能行业新增产能,提高增量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执行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有关标准、政策规定, 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严防落后产能 死灰复燃。开展重点用能单位深度节能诊断,加强节 能形势分析预警,对高预警地区加强工作指导。对于 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项目进行淘汰,淘汰时限一般不 超过 3 年,关停、退出、淘汰的项目应制定相应工作 计划,稳妥实施。加大闲置产能、僵尸产能处置力度。 4.推动产业低碳协同示范 发挥全省资源优势,推进产业链跨区域合理布局 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 效模式,减少中间产品物流量。强化能源、钢铁、石 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耦合发展,推动产业 循环链接,促进资源、产品循环利用和产业融合。聚 焦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 培育和引进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重大项目,鼓励龙头企 业联合上下游企业、行业间企业开展协同降碳行动, 构建企业首尾相连、互为供需、互联互通的产业链。 (五)深入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 1.调整优化工业用能结构 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对标《煤炭清洁高效 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 年版)》, 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鼓励黑色金属行业降低铁钢比率、提高精细加工产品 比例,减少高炉和炼焦用煤。推动各行业各领域优先 使用清洁能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园区依法依规开 展“光伏+储能”建设,鼓励负荷侧电化学新型储能设施 建设,对新建用电容量 5 万千伏安以上负荷项目,按 照用电负荷 5%-10%配套储能设施,推进钢铁、铁合 金、铝冶炼、化工、水泥等既有产业清洁用能替代工 程。加快氢能多元利用,积极布局绿氢产业化应用示 范,推进氢能制储输运销用全链条发展。 2.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 加快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在铸造、 玻璃等行业因地制宜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等电能替代 设备,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 代,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重点对工业 生产过程 1000℃以下中低温热源进行 电气 化改造。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 示范企业和园区创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全面提升 工业领域用能效率和需求响应能力。到 2025 年,电 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到 34%。 3.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全面落实《青海省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 能 降 碳 技 术 改 造 实 施 方 案 ( 2021—2025 年 ) 》 , 建 立全省重点节能项目库。按照“整体推进、一企一策” 原则,重点推动有色金属、化工、黑色金属、玻璃、 水泥、煤电等行业的存量产能在符合行业发展规划、 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要求的基础上开展节能技术改 造。完善差别电价、峰谷电价、惩罚性电价和阶梯电 价机制,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对标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 加快节能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全面推动变压器、电 机、泵、压缩机、风机、锅炉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 升,加强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公辅设施节 能改造,系统提升能效水平。 4.强化用能监督管理 加大节能监察工作力度,制定年度节能监察计划 聚焦重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强化能源利用情况监 测和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统筹推进企业 合理用能。健全省、市(州)、县三级节能监察机构 开展节能、生态环境、安全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区域 间交叉检查,实现重点用能行业企业、重点用能设备 节能监察全覆盖。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组 织开展工业用能预算化管理,强化监测预警。全面实 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加强节能诊断及成果运用 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模式实施改 造。发挥重点领域省属国有企业引领作用,带头开展 节能自愿承诺。 (六)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1.夯实绿色低碳制造基础 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遴选发布省级绿色 制造名单,争创一批绿色示范标杆,全面提升绿色发 展基础能力。培育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 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鼓励绿色 工厂编制绿色低碳发展报告,分享绿色发展经验。以 甘河工业园、格尔木工业园等园区为重点,打造具备 布局集约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等特点的绿色 工业园区。突出全省清洁能源优势,依托大数据、新 能源等领域项目布局零碳产业园区,在河湟新区率先 打造国家级零碳技术集聚区和先行示范区。支持重点 行业龙头企业构建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 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全过 程的绿色供应链。加大绿色低碳产品开发,加强全生 命周期绿色管理,创建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2.促进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引导中小企业主动适应低碳发展要求,将绿色低 碳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提升资源节约意识,自觉履行 绿色低碳发展义务。探索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挖 掘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潜力,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 务,鼓励中小企业应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装备、新 产品,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动实施绿色化改造。 实施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工程,在低碳产品开发、 低碳技术创新等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3.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依法依规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深入推进有 色冶金、盐湖化工、建材、纺织、生物加工等行业企 业开展清洁生产改造,鼓励其他行业自愿开展清洁生 产审核。引导企业采取自我声明或自愿认证的方式, 实施产品绿色设计、材料优化管理及生产全过程控制 持续推动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 洁生产改造。实施工业园区绿色工艺技术改造工程, 推动重点行业完成限制类产能装备的升级改造。推广 余热余

docx文档 【政策】青海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双碳报告研报 > 碳达峰碳中和行业报告 > 建筑行业 > 文档预览
26 页 0 下载 7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10-16 17:12:54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