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国发〔2021〕25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21 年 11 月 12 日 (本文有删减)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为贯彻落实《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的第一个五年,“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 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第一节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 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启 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决战脱 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 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艰巨 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连年丰收, 产量连续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品种丰富、供应充裕。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71%,农业绿色 发展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7131 元,较 2010 年翻一番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 2.56∶1。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得到加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68%,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 客车实现全覆盖,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土地、集体产权、 经营体制等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 定。这些成就标志着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十 四五”时期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仍 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耕地质量退化面积较大,育种科技创 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农业面源污染仍然突出。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繁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农业质量效益 和竞争力不强。农村发展存在短板弱项。制约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的障 碍依然存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保障机制仍不健全,防汛抗旱等防灾减灾体系还 不完善,基础设施仍有明显薄弱环节,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弱项。促进农民持续 增收面临较大压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种养业特别是粮食种植效益偏 低,农民就业制约因素较多,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农村精神文化缺乏,支撑农 民增收的传统动能逐渐减弱、新动能亟待培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比较 艰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仍然不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亟待提升。部 分脱贫户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防止返贫任务较重。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加快农 业农村现代化带来难得机遇。政策导向更加鲜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 支持保护持续加力,多元投入格局加快形成,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将为推 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市场驱动更加强劲。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扩大 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显现,农村消费潜力不断激发, 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开发带动新消费需求,将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拓 展广阔空间。科技支撑更加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生物技 术、信息技术等加快向农业农村各领域渗透,乡村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数字乡村 建设不断深入,将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城乡融合更加深入。以 工补农、以城带乡进一步强化,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 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机制逐步健全,将为推 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 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更高的站位、更大 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第二节 发展特征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国情农情特点。我国实行农村土地农民集体 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广大农民平等享有基本 生产资料,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超大规模人口、超大规模农产品需 求的现实,决定了不能依靠别人,必须立足国内解决 14 亿人吃饭问题。农民数 量众多且流动性强,保持农村长期稳定、保障广大农民在城乡间可进可退,是我 们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风险挑战的回旋余地和特殊优势。人均水土资源匮乏且匹配 性差,实现稳产丰产,必须加快科技进步,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弥补水土资源禀 赋的先天不足。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农业产业特性。农业生产过程受自然力影响 大,既要顺应天时,又要遵循生物生长规律,不误农时高效稳定组织生产。农业 生产地域特色鲜明,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大,需要因地因时制宜发展特色优势 产业。农业生产面临双重风险,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需要加强农业支 持保护,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市场调控体系。农业家庭经营占主导 地位,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将长期存在,需要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将现代生 产要素导入小农户,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农业科技成果运用具有很强外部 性,小农户缺乏采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实现科技进步需要更多依靠农业企 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引领带动。我国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仍处于低端,需要加 快提升现代化水平,打造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乡村地域特征。村庄集生产生活功能于一体, 需要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科学合 理规划农村生产生活的空间布局和设施建设。村庄风貌各具特色,不能简单照搬 城市做法,要保留民族特点、地域特征、乡土特色。村庄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 保留大量优秀传统乡土文化,需要发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乡村自然资源增值, 赓续传承农耕文明,促进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让乡村文明展现出 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乡村建设是个长期过程,必须保持历史耐心,规划先行, 注重质量,从容推进。 第三节 战略导向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要将先进 技术、现代装备、管理理念等引入农业,将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覆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乡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业全面升 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作 为头等大事,既保数量,又保多样、保质量,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 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 基础性地位不动摇,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处理好农民和土地 的关系,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 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 作用,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支持和服务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更加重视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坚持农业科技自立 自强,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创制运用新型农机装备, 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 价值,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健全产业链、打 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坚持为农民而建,遵循乡村发展建设规律,注重保护乡 村特色风貌,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村覆盖、往户延伸,切实做到 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 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创新基层管理体制 机制,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 风、淳朴民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保障和改善 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 制机制,推动公共资源县域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遵循农业 生产规律,注重地域特色,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 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 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进城 农民工稳定就业增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第四节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 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 计、一并推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为工作定 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 置,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 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工作原则: ——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 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 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于农 业农村现代化全过程和各领域,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 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

pdf文档 【政策】“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双碳报告研报 > 碳达峰碳中和行业报告 > 建筑行业 > 文档预览
29 页 0 下载 3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10-17 13:35:54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