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消费〔2022〕43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 革主管部门: 化纤工业是纺织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 业,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 发展规划》有关要求,推动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 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巩固提升纺织工业竞争力,满足消费升级需 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 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满足纺织工业和战略性 新兴产业需要为目的,统筹产业链供应链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加快关键核心技术 装备攻关,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塑造优势。坚持创新在化纤工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面向科技前 沿、面向消费升级、面向重大需求,完善创新体系,塑造纺织工业发展新动能、 新优势。 优化结构,开放合作。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国际合作,推进数字化转型,依 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巩 固提升产业竞争力。 绿色发展,循环低碳。坚持节能降碳优先,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 供应链建设,加强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扩大绿色纤维生产,构建清洁、低碳、循 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引领纺织,服务前沿。增加优质产品供给,优化高性能纤维生产应用体系, 培育纤维知名品牌,拓展纤维应用领域,从原料端引领纺织价值提升,服务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5%,化纤产量在全球占 比基本稳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高性能纤维 研发制造能力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经营管理数字 化普及率达 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 80%。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纤维 占比提高到 25%以上,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产量年均增长 20%以上, 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规模进一步发展,行业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形成一批 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 建设化纤强国。 二、提升产业链创新发展水平 (一)筑牢创新基础。打通理论研究、工程研发、成果转化全链条,形成企 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高校、科研院所 原始创新主力军作用,开展前瞻性纤维材料研究。增强国家级、省级先进功能纤 维创新中心服务能力及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加强关键装备、关键原辅料技术 攻关,推动生物基化纤原料、煤制化纤原料工艺路线研究和技术储备,增强产业 链安全稳定性。 (二)优化区域布局。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在符合产业、能源、环保等政策 前提下,鼓励龙头企业在广西、贵州、新疆等中西部地区建设化纤纺织全产业链 一体化基地,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形成高效协同供应链体系。引导化纤企业参与跨 国产业链供应链建设,鼓励企业完善全球产业链布局。 (三)培育优质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快业务 流程再造和技术升级改造。支持龙头企业集聚技术、品牌、渠道、人才等优质资 源,增强供应链主导力,为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提供共性技术输出和 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和单项冠军企业。 三、推动纤维新材料高端化发展 (一)提高常规纤维附加值。实现常规纤维高品质、智能化、绿色化生产, 开发超仿真、原液着色等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产品,提升功能纤维性能和品质稳 定性,拓展功能性纤维应用领域,推进生物医用纤维产业化、高端化应用。加强 生产全流程质量管控,促进优质产品供给,满足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 专栏 1 纤维高效柔性制备和品质提升 1.纤维高效柔性制备技术装备提升。突破功能纤维原位聚合、多组分高比例共聚、 在线添加及高效柔性化纺丝以及锦纶 6 熔体直接纺丝成形等技术,提升纳米纤 维宏量制备、智能纤维设计制备水平。 2.差别化、功能性品种开发。开发新型功能性聚酯、高品质化学单体及超仿真、 阻燃、抗菌抗病毒、导电、相变储能、温控、光致变色、原液着色、吸附与分离、 生物医用等功能性纤维品种。 3.关键材料辅料助剂研发。研发功能纤维用关键材料、辅料以及阻燃剂、改性剂、 母粒、催化剂、油剂等添加剂。 (二)提升高性能纤维生产应用水平。提高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 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的生 产与应用水平,提升高性能纤维质量一致性和批次稳定性。进一步扩大高性能纤 维在航空航天、风力和光伏发电、海洋工程、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土工建筑、 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 专栏 2 高性能纤维关键技术突破和高效低成本生产 1.高性能碳纤维。攻克 48K 以上大丝束、高强高模高延伸、T1100 级、M65J 级碳纤维制备技术,突破高精度计量泵、喷丝板、牵伸机、收丝机、宽幅预氧化 炉、高低温碳化炉、宽口径石墨化炉等装备制造技术,研发自动铺放成型和自动 模压成型等复合材料工艺技术装备,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修补及再利用技术。 2.芳纶。研发对位芳纶原料高效溶解、纺丝稳定控制、高温热处理、溶剂回收等 关键技术,大容量连续聚合、高速纺丝、高稳定高速牵引、牵伸等设备制造技术。 攻克间位芳纶纤维溶剂体系、纺丝原液高效脱泡、高速纺丝等关键技术,开发高 强、高伸长间位芳纶产业化技术。 3.其他高性能纤维。提升耐热、抗蠕变、高强度、高耐切割、耐腐蚀、耐辐射超 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细旦、异形截面聚苯硫醚纤维,细旦、防火防核用聚酰亚 胺纤维等生产技术水平。突破芳香族聚酯纤维、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聚醚 醚酮纤维等单体合成与提纯、高速稳定纺丝等关键技术。开发玄武岩纤维规模化 池窑、多品种差异化浸润剂等技术装备,研发第三代连续碳化硅纤维制备技术, 突破氧化铝纤维、硅硼氮纤维、氧化锆纤维等制备关键技术。 4.高性能纤维创新平台。推进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平台建设,围绕高性能 纤维及复合材料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问题,形成基础化工原材料-高性能 纤维/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制品成型加工-产品检测及评价-产品应用的全 产业链。 (三)加快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发展。提升生物基化学纤维单 体及原料纯度,加快稳定、高效、低能耗成套技术与装备集成,实现规模化、低 成本生产。支持可降解脂肪族聚酯纤维等可降解纤维材料关键技术装备攻关,突 破原料制备和高效聚合反应技术瓶颈,加强纤维可降解性能评价,引导下游应用。 专栏 3 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技术攻关与产业化 1.生物基化学纤维原料。突破莱赛尔纤维专用浆粕、溶剂、交联剂以及纤维级 1,3-丙二醇、丁二酸、1,4-丁二醇、呋喃二甲酸、高光纯丙交酯等生物基单体 和原料高效制备技术。 2.生物基化学纤维。提升莱赛尔纤维、聚乳酸纤维、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对苯二 甲酸丙二醇酯纤维、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海藻纤维、壳聚糖纤维等规模 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离子液体溶剂法(ILS 法)、低温尿素法等纤维素纤维绿 色制造技术。 3.可降解纤维材料。攻克 PBAT(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 物)、PBS(聚丁二酸丁二酯)、PHBV(聚羟基丁酸戊酸酯)、FDCA 基聚 酯(呋喃二甲酸基聚酯)、PHA(聚羟基脂肪酸酯)、PCL(聚己内酯)等制 备技术。有序开展聚 3-羟基烷酸酯(PHA)、聚丁二酸丁二醇-共-对苯二甲 酸丁二醇酯(PBST)等材料产业化推广应用。 四、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一)加强智能装备研发应用。推进大集成、低能耗智能物流、自动落筒、 自动包装等装备研发及应用,提升纤维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加快涤纶加弹 设备自动生头装置及在线质量监测系统的研发及应用,提高涤纶、氨纶、锦纶的 纺丝、卷绕装备智能化水平。 (二)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 术在化纤企业的应用,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 数字化水平。应用数字技术打通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和供应链数据,实现组 织架构优化、动态精准服务、辅助管理决策等管理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 能力。 (三)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鼓励重点企业打造主数据、实时数据、应 用程序、标识解析、管理信息系统、商务智能一体化集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 撑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 平台实现资源数据共享,加强供需对接,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开发和应用。 专栏 4 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与系统化解决方案 1.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开展化纤工业智能装备、互联互通、智能车间、智能 工厂等标准研究制定,优先在涤纶、锦纶、氨纶、再生纤维素纤维、再生涤纶等 行业加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 2.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水平。提升智能原料配送、智能丝饼管理、生产数据分 析、智能立体仓库等技术水平。提升三维设计与建模、数值分析、工艺仿真、产 品生命周期管理(PLM)、集散式控制(DCS)、制造执行(MES)、企业资 源管理(ERP)、数据采集与视频监控(SCADA)等工业控制软件和系统水平。 3.提高智能化服务水平。采用云服务、智能分析等技术,收集分析客户反馈信息, 在解决客户问题的同时,反馈并指导企业改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提 高客户满意度。 五、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一)促进节能低碳发展。鼓励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扩大风电、光伏等新能 源应用比例,逐步淘汰燃煤锅炉、加热炉。制定化纤行业碳达峰路线图,明确行 业降碳实施路径,加大绿色工艺及装备研发,加强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及重点节能 减排技术推广。加快化纤工业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建设, 开展水效和能效领跑者示范企业建设,推动碳足迹核算和社会责任建设。 (二)提高循环利用水平。实现化学法再生涤纶规模化、低成本生产,推进 再生锦纶、再生丙纶、再生氨纶、再生腈纶、再生粘胶纤维、再生高性能纤维等 品种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突破和产 业化发展,加大对废旧军服、校服、警服、工装等制服的回收利用力度,鼓励相 关生产企业建立回收利用体系。 (三)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严格能效约束,完善化纤行业绿色制造标准体系, 依法依规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的落后生产

pdf文档 【政策】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双碳报告研报 > 碳达峰碳中和行业报告 > 建筑行业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4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10-17 13:56:35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