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 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 生态环境部 应急管理 部 国家能源局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原〔2022〕34 号 石化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 关联覆盖广,关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改善。为贯 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 纲要》,落实《“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 展,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 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 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 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 型,提高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水平,加速石化化工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 力变革,推进我国由石化化工大国向强国迈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 用,加强规划政策标准的引导和规范,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坚持创新驱动。着眼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链供 应链安全稳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绿色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强化社会责任关怀,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 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坚持开放合作。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持高质量引进来、 高水平走出去,促进要素资源全球高效配置,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相关行业 间耦合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 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高端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 强,高水平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创新发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到 2025 年,规上企业 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 1.5%以上;突破 20 项以上关键共性技术和 4 0 项以上关键新产品。 ——产业结构。大宗化工产品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达到 80% 以上;乙烯当量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达到 75%以上。 ——产业布局。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形成 70 个左右具有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到 2025 年,化工园区产值占行业总产 值 70%以上。 ——数字化转型。石化、煤化工等重点领域企业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达到 9 5%以上,建成 30 个左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 家左右智慧化工示范园区。 ——绿色安全。大宗产品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挥发性有机物排 放总量比“十三五”降低 10%以上,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有效遏制重特大生 产安全事故。 二、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一)完善创新机制,形成“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 地位,加快构建重点实验室、重点领域创新中心、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三位一体” 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优化整合行业相关研发平台,创建高端聚烯 烃、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膜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领域 创新中心,强化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测试评价、试验检测等平台作用,推 进催化材料、过程强化、高分子材料结构表征及加工应用技术与装备等共性技术 创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上下游合作机制等协同创新组织, 支持地方合理布局建设区域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 (二)攻克核心技术,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突破新型催化、绿色合成、 功能-结构一体化高分子材料制造、“绿氢”规模化应用等关键技术,布局基础 化学品短流程制备、智能仿生材料、新型储能材料等前沿技术,巩固提升微反应 连续流、反应-分离耦合、高效提纯浓缩、等离子体、超重力场等过程强化技术。 聚焦重大项目需求,突破特殊结构反应器、大功率电加热炉、大型专用机泵、阀 门、控制系统等重要装备及零部件制造技术,着力开发推广工艺参数在线检测、 物性结构在线快速识别判定等感知技术以及过程控制软件、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 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等控制技术。 (三)实施“三品”行动,提升化工产品供给质量。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有机氟硅、聚氨酯、聚酰 胺等材料品种规格,加快发展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工业特种气体、高性能 橡塑材料、高性能纤维、生物基材料、专用润滑油脂等产品。积极布局形状记忆 高分子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金属元素高效分离介质、反应-分离一体化膜 装置等新产品开发。提高化肥、轮胎、涂料、染料、胶粘剂等行业绿色产品占比。 鼓励企业提升品质,培育创建品牌。 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四)强化分类施策,科学调控产业规模。有序推进炼化项目“降油增化”, 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增强高端聚合物、专用化学品等产品供给能力。严控炼油、 磷铵、电石、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产能,加快低 效落后产能退出。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按照生态优先、 以水定产、总量控制、集聚发展的要求,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 (五)加快改造提升,提高行业竞争能力。动态更新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 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鼓励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安全、节能、减排、低碳等 改造,推进智能制造。引导烯烃原料轻质化、优化芳烃原料结构,提高碳五、碳 九等副产资源利用水平。加快煤制化学品向化工新材料延伸,煤制油气向特种燃 料、高端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煤制乙二醇着重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四、优化调整产业布局 (六)统筹项目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 区管控和国家重大战略安排,统筹重大项目布局,推进新建石化化工项目向原料 及清洁能源匹配度好、环境容量富裕、节能环保低碳的化工园区集中。推动现代 煤化工产业示范区转型升级,稳妥推进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构建原料高效利 用、资源要素集成、减污降碳协同、技术先进成熟、产品系列高端的产业示范基 地。持续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落实推动长江经济 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长江、黄河流域石化化工项 目科学布局、有序转移。 (七)引导化工项目进区入园,促进高水平集聚发展。推动化工园区规范化 发展,依法依规利用综合标准倒逼园区防范化解安全环境风险,加快园区污染防 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污水管网排查整治,提升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水平。 引导园区内企业循环生产、产业耦合发展,鼓励化工园区间错位、差异化发展, 与冶金、建材、纺织、电子等行业协同布局。鼓励化工园区建设科技创新及科研 成果孵化平台、智能化管理系统。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新建危 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必须进入一般或较低安全风险的化工园区(与其他行业生产装 置配套建设的项目除外),引导其他石化化工项目在化工园区发展。 五、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八)加快新技术新模式协同创新应用,打造特色平台。加快 5G、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化工行业融合,不断增强化工过程数据获取能 力,丰富企业生产管理、工艺控制、产品流向等方面数据,畅联生产运行信息数 据“孤岛”,构建生产经营、市场和供应链等分析模型,强化全过程一体化管控, 推进数字孪生创新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 3-5 家面向行业的特色专业型工 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中小化工企业借助平台加快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等数字化改 造。围绕化肥、轮胎等关乎民生安全的大宗产品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链监 测、精益化服务系统。 (九)推进示范引领,强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发布石化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 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标准。针对行业特点,建设并遴选 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标杆。组建石化、化工行业智能制造产业 联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升化工工艺数字 化模拟仿真、大型机组远程诊断运维等服务能力。基于智能制造,推广多品种、 小批量的化工产品柔性生产模式,更好适应定制化差异化需求。实施石化行业工 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推动商用密码应用,提升安全防护水平。 六、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十)发挥碳固定碳消纳优势,协同推进产业链碳减排。有序推动石化化工 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提高行业能效水平。拟制高碳产品目录,稳妥调控部分 高碳产品出口。提升中低品位热能利用水平,推动用能设施电气化改造,合理引 导燃料“以气代煤”,适度增加富氢原料比重。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因地制宜、合 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 示范,利用炼化、煤化工装置所排二氧化碳纯度高、捕集成本低等特点,开展二 氧化碳规模化捕集、封存、驱油和制化学品等示范。加快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 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智能连续化微反应制备化工产品等节能降碳技术开发应用。 (十一)着力发展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培育壮大生物化工。滚动开展绿色工 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园区认定,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制 造体系。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改造提升,从源头促进工业废物“减量 化”。推进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加大含盐、高氨氮等废水治理力度, 推进氨碱法生产纯碱废渣、废液的环保整治,提升废催化剂、废酸、废盐等危险 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推进(聚)氯乙烯生产无汞化。积极发展生物化工,鼓励基 于生物资源,发展生物质利用、生物炼制所需酶种,推广新型生物菌种;强化生 物基大宗化学品与现有化工材料产业链衔接,开发生态环境友好的生物基材料, 实现对传统石油基产品的部分替代。加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绿色替代品研发应用, 防控新污染物环境风险。 (十二)促进行业间耦合发展,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推动石化化工与建 材、冶金、节能环保等行业耦合发展,提高磷石膏、钛石膏、氟石膏、脱硫石膏 等工业副产石膏、电石渣、碱渣、粉煤灰等固废综合利用水平。鼓励企业加强磷 钾伴生资源、工业废盐、矿山尾矿以及黄磷尾气、电石炉气、炼厂平衡尾气等资 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有序发展和科学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推动废塑料、废 弃橡胶等废旧化工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 七、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十三)推广先进技术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推进实施责任关怀,支持企业、园区提高精细化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健康安 全环境(HSE)管理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 立完善灭火

pdf文档 【政策】工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双碳报告研报 > 碳达峰碳中和行业报告 > 建筑行业 > 文档预览
8 页 0 下载 4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10-17 14:20:16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