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版权信息 书名:零碳未来 作者:[美]索尔·格里菲斯 译者:马丽群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湛庐 出版时间:2023年08月 ISBN:9787573906960 字数:280千字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3 测一测 你对“零碳”了解多少 · 以下哪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A.核能 B.太阳能 C.风能 D.水能 · 太阳能发电与风能发电的劣势不包括: A.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B.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 C.需要用河水或海水进行冷却 D.地理分布不均衡 · 以下哪项方法可以降低能源成本? A.创新技术 B.政府补贴 C.减少能源产量 D.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扫描下面二维码查看本书更多测试题 4 扫码激活这本书 获取你的专属福利 扫码获取全部测试题及答案 了解更多有关“零碳”的知识 谢谢你,阿尔文, 谢谢你所做的一切。 尤其感谢赫胥黎和勃朗特, 你们给了我希望和目标。 Thank you,Arwen, for everything. Especially for Huxley and Bronte, who give me hope and purpose. 这是同战争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 富兰克林·罗斯福 我们并不孤单。如果我们领导的是善良的人们,他们定会崛起而 战。 5 波·达默龙 《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 6 重磅赞誉 能源的绿色开发和利用是实现能源安全和加快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任务。围绕实现“双碳”目标,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是重要环 节,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以及核能等是关键路径,负碳 技术是兜底手段,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数字化等领域的共性关 键技术科技创新是有力支撑,相关体制机制是有力保障。通过资源统 筹、政策支持、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培育,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将开拓高质量发展的“双碳”之路。本书为实现可持续的低碳能源发展提 供了有效途径,可以为从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的企 业、研究者、投资人、公众提供很好的参考。 李全生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社会各界打破传统 的藩篱,通力合作;需要创新思维,从源头到终端、从制度到实践,进 行系统谋划,把减碳、降碳、脱碳及低碳、零碳、负碳的理念融入生态 文明的方方面面;共同构建开放、共享、美丽的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本 书就如何有序、快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列出了通往零碳未来的“电气 化”时间表、路线图和工作清单,对从事应对气候变化的科研人员、管 理人员,乃至我们每位公民,都是很好的启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李海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全球已经变暖了,并且还在持续变暖,极端天气现象不断增加。全 球变暖是人类数百年来工业化过程中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 室气体造成的。那么人类将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呢?这 本书的作者索尔·格里菲斯,一位美国科学家,一位想帮助美国实现脱 碳的科学家,写下了这本科普书。他站在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上,用一位 科学家的思维分析数据,劝谏人们走向零碳未来,他给出的建议就 7 是“让一切电气化”。不知道作者的建议会不会被美国采纳,但是作者提 供的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我很佩服作者掏心掏肺做科普的精神,作为一名碳中和工作者,我 们都需要让更多的人明白碳中和到底是什么。我也很佩服译者,她竭尽 所能地去翻译和分享这样一本好书,让更多的中国人去思考我们怎样去 实现“零碳未来”。“让一切电气化”真的就够了吗? 姜冬梅 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首席科学家 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碳中和工作委员会理事长 香港青少年科学院荣誉院长 这本书是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战争”动员令,号召从比肩“世界大 战”的高度实施全电气化的全民动员,勾勒了一个抓大放小、轻重明确 的战略纲领,计算了投入承受水平和巨大产出的一笔“大账”,形成了基 础设施新概念等一系列新理念,读后耐人寻味。从宏大框架到能源流动 图的具体分析方式,既通俗又专业,很适合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企 业家、创新者和投资人阅读。 鲁刚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战略与规划所所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着眼于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和避免即将 到来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中面临的两个最紧迫的问题:如何尽快将我们的 能源供应转变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以及最关键的是,如何为这项工作 提供资金。 金·斯坦利·罗宾逊 美国科幻小说大师 在这本书中有关于美好未来和良好气候的完整应对说明,读到这种 清晰明了的思想是多么令人愉悦。 凯文·凯利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 畅销书作家 这本书为基础设施、投资和生产指出了一个先进且现实的新方向, 是美国经济全领域绿色转型的必读书目。 8 玛丽安娜·马祖卡托 伦敦大学学院创新与公共价值经济学教授 这本书对气候危机颇有洞见。在我们现在需要的解决方案中,索尔 ·格里菲斯的走在了前面。 利亚·斯托克斯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政治学系助理教授 9 推荐序一 走一切电气化的零碳之路 王革华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 我认为这是一本探讨零碳发展路径的很好的读物。书中不讨论晦涩 深奥的科学原理,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公式,而是娓娓道来,把 道理寓于通俗浅显的文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本消闲读物,这 是一本建立在大量的科学分析和严密论证的基础上,令人深思、发人深 省的“研究报告”。我把它推荐给每一位关心气候变化且关心人类未来的 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企业家、艺术家、学生和广大公众。 目前,人类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已经达成了广泛共识:北极熊的栖息 地在变小、极端气象灾害在加剧、小岛即将“不岛”,气候危机迫在眉 睫,即使还存在着对某些问题的讨论,走减排低碳直至零碳的发展道路 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各国各界都在从各个角度研究探索如何实 现低碳、零碳发展的路径。本书作者是一位科学家,是能源革命的倡导 者,这部《零碳未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应对气候危机的清晰可行的路 线图,他提出的行动计划就是:让一切电气化。 电气化这个词并不陌生。现代人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电,工业生 产、农田灌溉、食品储存、互联网通信、办公室的空调、床头灯的照明 都需要电,走在路上刷手机的低头族最担心的就是电池没电。可以说, 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电气化。但是《零碳未来》的电气化含义更广、革命 性更强。 从用户的角度看,电是最清洁、方便的二次能源。目前,它可以用 于生产和生活的大部分事情,大到电解铝、高速铁路,小到电灯照明、 手机充电,在终端用户或者消费者用电时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然而 本书作者认为,这还不够,还不是“让一切电气化”,因为我们还在使用 焦炭炼钢、燃煤取暖、燃气做饭、燃油耕田开车。电气化的含义必须扩 充,生产生活的每个方面都要用电取代化石燃料。比如,在零碳未来, 交通运输车辆将完全实现电动化,煎炒烹炸全部用电磁炉。要实现这个 10 目标,有些需要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比如电动车电池续航能力和充电 设施配套;有些则需要转变观念和习惯,比如用电烹饪,总会感觉爆炒 味道不地道、烧烤风味不浓郁等。实际上,人类从茹毛饮血发展至今口 味一直在变化,只要站在未来高度的观念上接受,口味和习惯是不难改 变的。 电气化很美好,人们正在接受电动车,口味也在悄悄地改变,然 而“让一切电气化”的重点和难点不在这里,而是“电”:需要多少电?电 从哪里来?据作者估算,按照美国的情况,欲实现这一目标,电力需求 将是目前的3~4倍。很显然,按照目前的一次能源供应模式,依靠天然 气、石油和煤炭发电,不仅不能实现零碳发展,简直就是南辕北辙。因 此,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能源革命,所谓革命就不是修修补补改良式 的,而是颠覆性的,推翻旧观念,找到新路径: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化,充分利用太阳以及其他星球给人类的馈赠——日月星辰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能源。 前面谈的都是理想,很丰满,可行性如何呢?太阳足够大,到达地 球的能量有多少?现有及可见的未来的技术能转化多少?有多少土地和 空间能够用来接收太阳能、安装风力机?作者对美国的情况做了认真的 分析测算。如果用太阳能为全美国供电,大约需要6万平方千米的太阳 能电池板,不到美国国土面积的1%,而美国各类人造建筑,如道路、 停车场、住宅、商业建筑等的占地面积就达8.6万平方千米,这中间相 当一部分可以用来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此外,耕地上可以既种庄稼又安 装风力发电机。因此,即使像美国这样的耗能大户也不必为能源资源和 土地资源担心。 接下来将是一系列更加棘手的问题: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可靠性如何 保障;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是否会增加用户成本;如何重新构建能源基 础设施;传统化石能源工业将走向何方,是造成大量失业还是增加更多 的就业;资金从哪里来;如何重新制定相关的促进政策,等等。作者以 大量翔实的数据为基础进行了严谨的分析,并结合美国走出大萧条以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崛起的历史和发展清洁能源技术的现实经验,对这 些问题给出了有理有据的回答,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走一切电气化的 零碳之路是完全可行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各自的岗位上立即行动起 来。 尽管作者是以美国的情况为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但结果是令人振奋 的,对于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无疑很有参考、借鉴价值。希望更多 11 的人,尤其是为我国和人类发展殚思竭虑者能读到这本书。 本书的译者长期从事能源领域工作,能够在工作之余把这本著作译 成中文,足见其敏锐的慧眼、渊博的学识和浓重的情怀。 12 推荐序二 低碳化是全球能源发展的大趋势 赖能和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中心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低碳化是全球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石油以“双碳”战略为引领, 围绕低碳发展要求,明确提出“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 总体部署,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 民幸福赋新能”的价值追求理念,加快绿色转型步伐,积极构建多能互 补新格局,致力于做绿色企业建设的引领者、清洁低碳能源的贡献者和 碳循环经济的先行者,努力为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石油力 量。 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石油坚定不移树立 起绿色低碳发展的鲜明导向,突出战略引领,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 展增添最美底色。打造绿色发展新动能,从顶层设计到发展路径,积极 布局,多元并举,生态优先;光伏发电、深层地热、风能发电、氢能业 务等快速发展,不断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在“稳油”的基础上,把天然气 作为未来能源体系的关键支撑,加快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 开发利用,持续提升天然气供应能力。同时着眼未来清洁能源可持续供 应,致力于满足社会对高品质清洁能源产品的需求

pdf文档 《零碳未来》

双碳报告研报 > 碳达峰碳中和行业报告 > 建筑行业 > 文档预览
262 页 0 下载 4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10-20 12:06:2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