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2200000135448753/202303617 发文机关: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标题: 分类: 综合政务(其他);通知 成文日期: 2023 年 09 月 15 日 关于印发《吉林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吉环发〔2023〕23 号 发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5 日 关于印发《吉林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通知 吉环发〔2023〕23 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按照《关于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35〉的通知》(环气候 〔2022〕41 号)和《关于印发〈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指南〉的通 知》(环办气候〔2022〕18 号)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吉林省适应气候变化 行动方案》,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吉林省财政厅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水利厅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 吉林省应急管理厅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会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 吉林省国防动员办公室 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 吉林省气象局 吉林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吉林省能源局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吉林省通信管理 局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2023 年 9 月 15 日 (此件社会公开) 吉林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以全球气候变暖及突发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是我省振 兴突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及巨大挑战。为贯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全面 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35》,防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风险, 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 制指南》(环办气候〔2022〕18 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作为 推动全省适应气候变化工作行动指导。 一、面临形势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我省地处世界 “三大黑土带”、“黄金玉米带”、“冰雪黄金维度带”,是松花江、鸭绿 江、图们江三江发源地,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野生动 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洪涝、霜冻、阶段性干旱等气候灾害多发频发,是全球气 候变化的敏感区,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大。 1960 年以来,吉林省气候呈现变暖趋势,年平均气温升高速率达 0.3℃/10 年,中、西部地区升温尤为明显。受气候变化影响,1960—2022 年,极端最高 和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以 0.17℃/10 年和 0.68℃/10 年的速率显著上升,寒潮 日数以 0.4 天/10 年速率减少。近 10 年来,暴雨、台风、干旱等极端天气气 候灾害及其诱发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省粮食安全、生态安 全、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据预测,到 21 世纪中期全 球气候变化仍在持续,我省未来一段时期气候变化风险将更加突出,主要表现 在:农业气候资源分布格局及种植方式发生改变,威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 安全供应;水旱灾害、霜冻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致灾危险性增大,西 部风沙干旱,中部易涝,东部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更具突发性、异常性和 不可预见性;自然带分布缓慢北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面临压力; 气候变化使城乡生命线系统运行环境恶化,交通线网、电力网络、能源管网等 运营管理挑战增多;气候变化将产生更为适合媒介生物及病原体孳生的环境, 直接影响农业和粮食安全,增大城乡居民健康风险;极端气候变化对我省的旅 游业、商贸流通业、能源行业等也带来不利影响。 面对复杂的气候变化态势,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 部署,强化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工作的统筹协同,多措并举提 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中部黑土地保护、东部天然林保护、西部河湖连通工程 成效凸显,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全面实施, 全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标志性战役取得重大成果,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得到 持续有效推进,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球气候变化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 事件的影响和风险仍在持续,应对气候变化面临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型发展 的刚性压力,形势复杂而任务艰巨。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 峰碳中和战略同时有序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任务精 准落地,形成气候治理新体系,开创气候治理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树立新发 展理念,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加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 性,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降低和 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损失,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积极创建气候适应型发展示范区,有效提升全省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探索 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路子。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主动适应,预防为主。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 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风险,主动投入、积极作为,立足风险导向,最大 限度采取趋利避害的适应行动。坚持预防为主,树立底线思维,深入开展气候 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分析研判气候变化长期缓发不利影响和突发极端天气气 候事件风险,努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坚持系统推进,协同融合。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适应和减缓协同并进,加 强全局谋划、系统布局、整体推进、分类施策,处理好发展和适应、整体和局 部、长远和短期、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高气候变化风险管控能力,推动适应 气候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考虑我省东、中、西三大板块区域气候变 化特征趋势、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气候脆弱性程度等因素,采 取差异化的适应策略,提高适应行动的针对性、适配性和有效性。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将易受 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脆弱领域和区域确定为适应气候变化重点领域和重点区 域,明确阶段性适应气候变化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时 间表和路线图,有效提高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效发挥政府在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引领作用, 明确有关部门在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中的职责,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适应气候变化的意识,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 积极主动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气候变化和极端 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增强,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评估水平有效 提升,气候相关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自然生态和经 济社会领域、重要生态安全地区以及重要战略经济区域的气候韧性和适应能力 显著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 45.8%。气候适应型示范作用明显加强,气候适应 型特色示范区、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取得显著进展。先进适应技术得到应用推 广,全社会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氛围初步形成。 到 2030 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完善,气候变化观测预 测、影响评估、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气候相关重大风险防范和灾害防治能 力显著提升,各领域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全面开展,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 社会系统气候脆弱性明显降低,森林覆盖率达到 46%,森林蓄积量达到 11.41 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 73.5%,重要湿地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自 然保护地法律法规、管理和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管 理。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广泛普及,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基 本形成,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到 2035 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 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适应气候变化 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 型社会基本建成。 三、重点工作 (一)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评估提升行动 聚焦我省农业、生态、基础设施等气候敏感的重点领域,建立气候精密监 测及精准预报体系,提升灾害性气候预测预警能力,分区分类开展气候变化影 响和风险评估,以智能监测、智慧预测、数据评估等手段推进气候变化监测预 警评估信息化水平。 1.建立完善气象监测体系 依托我省卫星、雷达等先进观测技术,实施气候变化数据集建设,健全服 务全省气象监测的智能化设施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动态化跟踪体系,提高 气候变化风险感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施气象观测站网工程。建 立完整的大气圈三维立体观测系统,提升气象卫星、雷达应用能力,在气象灾 害易发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观测空白区和国家安全重点区补充建设地面气象 观测设备和天气雷达,实施气象雷达工程、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工程,建设多要 素自动气象站。实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推进气象灾害易发区和生态环境 敏感区地面气象精细化观测设备、激光测风雷达、太阳能辐射观测系统建设, 谋划并力争实施风能太阳能监测预测能力建设,提升气象监测能力,加强气象 监测站网布局规划,分区分类推进气象、水文、森林、草原、湿地、土壤、冻 土等综合调查监测,建立全省多要素、长序列、高精度气候基础信息数据库, 开展关键环流因子、外强迫因子及其协同作用对吉林省气候影响机理研究。提 升典型脆弱地区气候变化动态化监测能力。加强气候系统变化事实和主要天气 气候事件监测,规范气候变化监测技术方法,开展水土流失、湿地干涸、土壤 沙化等调查监测评价,加强松原、白城等西部地区草原湿地,白山、通化等东 部长白山森林及生物多样性,长春、四平等中部黑土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动 态化监测网络,针对典型脆弱区气候系统变化事实和主要气候事件及风险影响 的全过程监测。 (各市(州)、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省气象局牵头,省自 然资源厅、省林草局、省生态环境厅等有关部门配合。以下均需各市(州)、 县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再重复列出) 2.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测预估 针对我省暴雨、冰雹、霜冻等频发多发灾害性天气客观事实,健全智能数 字预报业务体系,开展气候要素精细化网格预测技术研究,重点研发灾害性天 气预报预测技术,推进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预估系统建设,提升灾害性天气预 报预测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升级气象灾害监测

pdf文档 【政策】吉林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双碳报告研报 > 碳达峰碳中和行业报告 > 建筑行业 > 文档预览
19 页 0 下载 3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10-20 14:55:25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