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 言 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 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 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 纲要》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要求, 示范区旨在打造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 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为了更好地贯 彻落实国家战略,集中彰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率先将生 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充分探寻示范区绿色发展路 径,特制定本生态环境专项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 嘉兴市嘉善县(以下简称“两区一县”)全域,面积约 2413 平方 公里。先行启动区规划范围包括金泽镇、朱家角镇、黎里镇、西 塘镇和姚庄镇全域,面积约 660 平方公里。紧邻示范区边界的三 个区域作为规划协调区,包括虹桥商务区除青浦区以外的区域,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和油车港镇,昆山市淀山湖镇、锦溪镇和 周庄镇,面积约 486 平方公里。 规划近期至 2025 年,展望至 2035 年。 2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 展理念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之路,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一体化发展导向,着力推动 形成区域绿色发展新格局,着力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着力创 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将示范区建设成为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 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 居新典范。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生态+”的发展理念,突出对生 态资源服务功能的提升,对标国际先进地区保护和发展经验,探 索一条区域生态引领的绿色发展道路。加大生态功能重构和环境 品质提升力度,积极保护增值区域生态优势,实现更可持续的高 质量发展。 重点突破、问题导向。突出“+生态”的实施路径,聚焦示范 区特征生态环境问题,重点突破水生态安全保障、生态空间格局 建设、基础设施共享和环境政策制度共建体系。以更高要求、更 严标准加强示范区生态资源的高效保护。 共保联治、共建共享。完善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生 3 态环境协同监管和信息共享,加快推动形成全覆盖的污染联防联 治协作机制,推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整体提升区域污 染治理能级。 前瞻引领、制度创新。围绕示范区建设目标要求,突出示范 区核心价值,明确示范区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义,打破行 政边界藩篱,形成一批体现融合、共治、共享的集聚政策和创新 制度。 (三)总体目标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加快推进“生态+”和 “+生态”发展模式,着力实施减量、增容、提质,共筑协调共 生的生态体系、搭建绿色创新的发展体系、建立统筹协调的环境 制度体系、完善集成一体的环境管理体系,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生 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 到 2025 年,基本形成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自 然生态格局,基本构建生态与发展相得益彰、跨行政区域共建共 享、多元化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新体系,打造生态优美、创 新活跃、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著名湖区和绿色发展价值高地。 到 2035 年,全面彰显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引领示范作用,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生态服务价值体系,建成世界级湖区生态体 系,全面实现绿色发展价值高地建设,成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 果的重要窗口。 4 二、建设协调共生的生态体系 紧密围绕减量、增容、提质的污染治理基本路径,突出绿色 发展的核心理念,逐步打造清洁、安全、美丽的河湖水系,建立 功能融合、廊道联通、服务多样的生态系统,筑牢示范区生态绿 色发展基底。 (一)提升“一河三湖”水生态功能 加强区域饮用水安全保障。开展统一规范的示范区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加强水源保护区保护力度。联合制定饮用水 水源保护相关法规,严格执行并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各项环境 管理措施。加强重点区域空间管控,强化太浦河两岸生态涵养功 能,强化太浦河干、支流污染控制,加强流动源风险防范和面源 污染治理,确保下游水源地水质安全。联合制定太浦河区域预警 监测方案,建立行业、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深化太浦河区域生 态环境应急联动合作机制,建立完善太浦河区域应对突发水污染 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开展跨区域应急联动, 强化联防联控,共同防范和应对跨界环境污染。建立完善的太浦 河流域水资源应急调度和水质优化调度机制。 建立基于水质目标的环境管理体系。针对太浦河、淀山湖、 元荡和汾湖提出明确的水质目标,协调统一区域水环境功能目 标。到 2025 年,太浦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淀山湖水质达 到 IV 类-V 类(湖泊标准);元荡水质达到 IV 类(湖泊标准); 5 汾湖参照太浦河干流水质目标,水质稳定保持Ⅲ类。参照太湖流 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对入湖河流的管控方式,明确入湖河流总 氮、总磷控制要求和水质目标,将水质目标列入考核评估体系并 探索建立淀山湖-元荡氮磷总量控制体系。编制重点跨界水体联 保专项治理及生态建设实施方案。针对一河三湖分别编制水生态 功能提升方案,确定水质达标和水生态改善的路径和主要措施, 提出近期重点工程并明确实施效果。制定并落实太湖生态水位实 施方案,先行在示范区探索建立跨省级行政区应急水源一网调度 体系。联合制订并深化落实太浦河、淀山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 专项方案。深化落实示范区跨界河(湖)一河(湖)一策方案。 建立系统跟踪评估考核体系。在现有河湖长制的基础上明确断面 水质达标职责,将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作为管理职责,通过统一 的监测、管理和考核平台进行水环境质量的跟踪评估和绩效问 责。至 2035 年,水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国控断面 优 III 类比例 100%,太浦河水质达到Ⅱ类-Ⅲ类,其他水体水环 境不低于 IV 类。 进一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运行水平。共同推进水 源涵养保护和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加快污水 处理厂能力提升。以“四大服务片区、城区组团集约、镇区适度 集中”的布局为引领,截污和治污相协调,提高污水收集处理及 污泥处理水平。统筹衔接两区一县污染排放标准,加快推进污水 6 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建 设,进一步削减氮、磷等污染物,强化水、泥、气同治,加强主 要污水厂互通,推进“厂-网-河(湖)”智慧协同管理,实现管网 全覆盖、污水零直排。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截污纳管工作。 结合城镇集中居住区旧城改造、道路改造、新建小区建设等工程, 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纳管,逐步实现示范区范围内“污水全收集、 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村庄全治理”,并积极探索两区一县 及周边地区污水、污泥处理以及中水回用等设施的共建共享。推 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设施,优先推进太浦河、淀山湖流域等重点区域农村污水治理工 程。有纳管条件的地区优先进行污水纳管工作,无纳管条件的地 区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分散式等污水治理技术。加强对生活污水 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推进市政设施 污染控制。结合城镇集中居住区旧城改造、道路改造、新建小区 建设等工程,推进区域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提高雨水利用率及污 水处理效率。至 2035 年,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率均达到 100%。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水资源化利用。通过可 渗透铺装、生态屋顶、绿色道路、下凹式绿地等技术降低地表径 流系数。充分结合社区公园、广场、学校、体育场等公共设施新 建和改造计划,设置海绵设施。试点“道路雨水花园”等雨水生态 处理处置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建成区地表径流总量。至 2035 年, 7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 75%,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 50% (以固体悬浮物计) ,城镇建成区 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全面强化各类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工业污水污染防 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 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国家相关工业行业能耗、环保、 安全、质量、技术标准,制定并实施分年度的落后产能淘汰方案, 依法依规关停退出落后产能。提高工业集聚区集中防污治污水 平,持续推进工业集聚区截污纳管,工业园区实现污水全收集、 全处理,建立并完善雨污水管网破损排查、修复和养护制度,禁 止偷排漏排。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种植业生态循环 农业工程,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降 低农田径流污染。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种养结合、 农牧循环发展。持续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推广水产养 殖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 测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强化航运污染控制。进一步完善 船舶污染物(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接收转运处置体系,持 续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全区域水体实行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 和生活垃圾“零排放”。 (二)建设协调共生的生态格局 打造一体化生态空间格局。基于示范区生态景观格局特征以 及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 8 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系统性保 护,识别生态关键节点并实施重点保护,统筹示范区水系连通, 建立以河网水系为基质、以林地绿地为斑块的生态空间格局,打 造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点-线-面-基”一体的区域景 观自然格局,凸显江南水乡传统生态特征;加强生态空间管控, 优化城镇与湖荡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的生态空间结构,形成城 镇和产业生态防护体系。在集建区尺度上,重点考虑人居生活保 障功能,推进公园绿地、沿湖沿河绿道建设。构建“一心三区, 三廊三链”的先行启动区生态格局,协调景观游憩、调节小气候、 栖息地营造等多重生态功能,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协同推进“一心两廊、三链四区”建设。打造淀山湖、元荡生 态绿心,强化生态要素保护与修复,保障蓝绿空间完整性和贯通 性,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建设太浦河、京杭运河两条清水绿廊, 聚焦水体优化提质、土地功能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公共空间连 通、环境景观塑造等方面,依法依规清退两侧污染源,打造集聚 防洪、排涝、航运、生态等功能的综合绿色生态廊道;构建北部、 南部和中部三条连通主要湖荡的蓝色珠链,促进水体有序流动, 提升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根据水乡基底特征,构建大湖区、溇 港区、湖荡区、河网区四片以不同水形态为特色的生态片区。结 合古镇保护和美丽村庄建设,利用生态廊道将风貌各异的森林、 农田、草地与古镇、乡村有机连接,充分体现生态绿色人文风貌。 9 推动水生态涵养区划

pdf文档 【政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2021-2035年)

双碳报告研报 > 碳达峰碳中和行业报告 > 建筑行业 > 文档预览
29 页 0 下载 2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2023-10-20 16:28:29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中国约定的碳达峰是哪一年( 答案:2030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